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碧鎮的結果 展開

金碧鎮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下轄鎮

金碧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地處黔西市南部,東鄰雨朵鎮、金蘭鎮,南接五裡布依族苗族鄉,西靠錦星鎮、林泉鎮,北與綠化白族彝族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89.24平方千米。

元代時期,納入官辦亦溪不薛牧場;1984年5月,改金碧鎮;1991年7月,砂龍、紅岩2鄉併入。2020年,金碧鎮常住人口為30970人。截至2020年6月,金碧鎮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輝煌社區。

2011年,金碧鎮財政總收入1692.5萬元,比上年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3233元。2018年,金碧鎮有工業企業19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9個。

歷史沿革


元代時期,納入官辦亦溪不薛牧場。
明代時期,為水西地區牲畜交易市場之一。
清代時期,為黔西州安德里設治地,因街道在砂嘎坡東丘陵凹地而名砂窩。
民國三年(1914年),為黔西縣南一區設治地。
民國十六年(1927年),置金砂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更名南明鎮。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復稱金砂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金砂鎮改為金碧鄉。
1953年5月,划置金碧、瓦廠、雨寨、砂龍、白泥5鄉。
1955年,瓦廠、雨寨2鄉併入金碧鄉。
1958年9月,金碧鄉改公社。
1984年5月,改金碧鎮。
1991年7月,砂龍、紅岩2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碧鎮小學
金碧鎮小學
金碧鎮位於貴州省黔西縣西南部,距省城120公里,離黔西城關13公里,是黔西縣新興旅遊鄉鎮之一。旅遊資源豐富,這裡山清水秀,峰巒疊翠,森林密布,民族風情濃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人們理想的休閑、度假、避暑、觀光之地。金碧鎮西高東低,最高海拔1500多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特點。無霜期300天左右,日照率35%以上,境內雨量充沛。

地形地貌

金碧鎮地處黔中丘陵向黔西北山地過渡的傾斜地段,地勢平坦,平均海拔1300米,屬半山地丘陵地帶。金碧鎮轄17個村和一個居委會共197個村民組、9528戶、41250人。金碧鎮是一個多民族鄉鎮,主要有布依、水、苗、彝、白、仡佬等少數民族,全鎮共有耕地35267畝,其中田13801畝、土15616畝、荒山草地開墾地1590畝,森林18000畝、湖泊水域3000畝。金碧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氣候相近,冬暖夏涼,全年風和日麗,無霜期達300餘天,溫差懸殊不大。雨量充沛,年降雨1100毫升以上,水源豐富,“湖光倩影”湖泊群是貴州省三大湖泊群之一。金碧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活,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屬半山地丘陵地帶。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金碧鎮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65天。

水資源

金碧鎮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雨朵河流域。有小河4條,淡水湖33個。

土地資源

金碧鎮有耕地面積31790畝,其中旱地17990畝,水田13800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金碧鎮轄18個行政村:輝煌、新富、鏵口寨、折坤、土橋、荷花、新蘭、聯合、新團、中同、萬家寨、張家橋、中寨、楊家店、雙寨、紅寨、綠峰、高山,下設19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金碧鎮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輝煌社區。
金碧鎮區劃詳情
輝煌社區折坤村聯合村
萬家寨社區土橋村荷花村
鏵口寨社區新富村雙寨村
張家橋社區中同村紅寨村
中寨村新團村綠峰村
楊家店村新蘭村高山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金碧鎮總人口4852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72人,城鎮化率18.5%。另有流動人口318人。總人口中,男性24512人,佔50.52%;女性24008人,佔49.48%;14歲以下10223人,佔21.07%;15—64歲35153人,佔72.45%;65歲以上3144人,佔6.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0391人,佔83.25%;少數民族8129人,佔16.7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5.84人。
截至2018年末,金碧鎮戶籍人口為50697人。
2021年6月30日,黔西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金碧鎮常住人口為30970人。

經濟


第一產業

2011年,金碧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1億元。
金碧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369噸,其中水稻4160噸,玉米8785噸,大豆416噸,雜糧523噸,紅薯85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辣椒、油菜。2011年,辣椒產量631噸,油菜籽產量611噸。

第二產業

金碧鎮形成以原材料加工和副食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金碧鎮有工業企業10多家,職工165人,實現產值690萬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末,金碧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134萬元,比上年增長4.8%;各項貸款餘額7094萬元,比上年增長23.1%。

文化


地名由來

古稱“蛇場”,清代名“砂窩”,後置金砂鎮,與白碧鄉合併時各取一字,組名為金碧鎮。

文物古迹

金碧鎮有唐、宋、元、明、清以來布依民族為保護生態遺留下來的岩摩石刻,有“亦溪不薛”遺址文化,元世祖忽必烈之孫鐵穆爾因政治避難,在新富建立全國七大軍馬場之一“亦溪不薛”軍馬場。“亦溪不薛”是蒙古語,意思是水西馬,布依民族山歌所唱的“湖畔舞劍拔晨霧,夜枕聽濤待雞鳴”就是歷史的見證。
(一)金碧鎮新富村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唐、宋、元、明、清以來布依民族為保護生態遺留下來的岩摩石刻,有“亦溪不薛”遺址文化,元世祖忽必烈之孫鐵穆爾因政治避難,在新富建立全國七大軍馬場之一——“亦溪不薛”軍馬場。“亦溪不薛”是蒙古語,意思是水西馬,全國著名的水西馬就產於此,現在布依民族山歌所唱的“湖畔舞劍拔晨霧,夜枕聽濤待雞鳴”就是歷史的見證。
(二)紅色文化: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金碧古鎮蛇場與老百姓歡度新春佳節。紅軍在這裡“打土壕、分田地”,宣傳抗日救國真理,深受老百姓歡迎和擁護,新春過後,金碧就有700多人跟隨紅軍北上,從此踏上抗日救國的道路,現在金碧還流傳著紅軍在這裡的很多動人的故事。

民俗風情

金碧鎮居住著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有布依族6月6日過新年、苗族4月8日跳花節等民俗節日。每逢節慶日,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歡慶佳節,節慶日有對歌、吃棕子、敬酒、祭祀等民俗風情,在布依族婚禮上,有原生態的情侶情歌對唱,敬客人的敬酒歌等。
新富村33個湖泊周圍,居住著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濃郁,有布依族6月6日過新年、苗族4月8日跳花節等。每逢節慶日,少數民族載歌載舞,歡慶佳節,節慶日有對歌、吃棕子、敬酒、祭祀等民俗風情,特別是布依族婚禮上,有原生態的情侶情歌對唱,敬客人的敬酒歌等。

交通


金碧鎮境內有321國道經過。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金碧鎮有小學12所,在校生3873人,專任教師21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2%;初中2所,在校生1868人,專任教師11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74%。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金碧鎮有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7個。2011年末,廣播站、電視轉播站各1個,數字電視覆蓋4個村1個社區,共1010戶。
2011年末,金碧鎮有體育場地5處,學校體育場地14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金碧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民營醫院1所,村級衛生室14個;病床25張,固定資產總值7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5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金碧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2戶,人數129人,支出28.5萬元,比上年增長26%,月人均183.9元,比上年增長2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6人次,支出1.3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53戶,人數4589人,支出491.2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89.2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9人,撫恤費事業支出64.72萬元,比上年增長14%。社會福利費5.76萬元,比上年增長10%。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金碧鎮有郵政局1個,服務網點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3156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6%;行動電話用戶725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金碧鎮有供水站1個,日供水量2萬噸。供電2011年末,鎮區變電站1座。

建設發展

金碧鎮各族人民在中共金碧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成效喜人。小城鎮建設有力地拉動了金碧鎮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金碧鎮經濟的繁榮,全年金碧鎮總產值達6328.13萬元,人均1534元,為金碧鎮全面邁進小康鄉鎮打下堅實的基礎。金碧鎮屬典型的農業大鎮,糧食主要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油菜、烤煙、西瓜、小辣椒等。由於受市場的影響現在油菜已成為繼烤煙后的主要經濟支柱。金碧鎮根據自身條件--水域面積廣、稻田多、森林覆蓋率高、荒山草地灌木林多的特點,努力尋找後續財源,為農戶增收、壯大財政收入。發展畜牧業是繼烤煙、油菜后的第三大經濟支柱,在條件好的村發展養殖基地為農民創收。基礎設施在金碧鎮經濟持續發展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鎮黨委、政府在全面發展經濟的同時,抓住機遇,爭取各方面支持,使全鎮各項事業與該鎮的經濟協調發展,經過金碧鎮黨委、政府與全鎮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項事業建設成績菲然。金碧這塊熱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大。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開發力度不夠。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金碧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