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劉聯盟

孫劉聯盟

曹操南征荊州,其勢如破竹;劉備敗走當陽,求救於江東。江東集團面臨著兩個選擇:其一,幫助劉備,共擊曹操,但幫助劉備就等於是養虎為患;其二,不幫劉備,卻又面臨著曹操進而進攻江東,唇亡齒寒的風險。最終,他們結成了“孫劉聯盟”,於是也就有了“孫劉聯盟”與曹操之間著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過後,三國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

背景


曹操南征荊州,劉表的兒子劉琮在事先未告知劉備的情況下,不戰而降。曹操大兵已至南陽郡的宛城時,劉琮才派人告知劉備。劉備見大軍將至,便同諸葛亮和徐庶等人往南走(也可以說是“南逃”)曹操留下輜重,帶五千精銳騎兵南下追擊劉備,兩軍在當陽的長坂相遇,劉備軍敗。但當時前往江陵的道路已被曹操截斷,劉備只得東行與關羽、劉琦會合。但關羽和劉琦的部隊人馬兵士一共也只有兩萬,難敵曹操後來大軍。這時,魯肅準備在劉表剛剛去世的期間以“弔唁”的名義去荊州以探虛實,準備日後將荊州“據而有之”,但被曹操搶了先,劉備也已南走(南逃)。於是,得到消息的魯肅,立即北上,與劉備相會於當陽長坂。

形成


魯肅說服劉備與孫權聯合,但孫權“擁兵在柴桑,觀望成敗”持觀望態度,於是諸葛亮向劉備請命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盟抗曹。
諸葛亮見到孫權后,孫權的態度猶豫,問:“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諸葛亮便又向孫權陳述了曹劉雙方的情況以及戰勝曹操、曹操失敗的必然因素:曹軍為北方士兵,不習水戰;劉琮降曹士兵非心悅誠服。無論是曹操帶來的北方士兵,還是隨劉琮迫降的荊州軍隊,戰鬥力都必然不強,況且劉備還並非全軍覆沒,戰勝曹操也有很大的可能。
聽了諸葛亮的這一番話,孫權十分高興,與臣下共同商議這件事情。但長史張昭等人卻都主張降曹。魯肅私下裡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建議孫權調回了在外地同為主戰派的周瑜。有了周瑜和魯肅二人的支持,孫權終於最終下定決心聯盟劉備與曹操作戰。
孫劉聯盟的形成,是諸葛亮最初說服孫權,而後又有魯肅的旁敲側擊、周瑜的推波助瀾,使孫權又更加堅定了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的信心。孫劉聯盟的形成,也是諸葛亮外交的輝煌成果與功績。

影響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劉聯盟,曹操的勢力再也不能越過長江。三國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

發展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認為劉備已經佔據益州,想要要回荊州,劉備回應說:“等得了涼州,就把荊州給你。”孫權忿怒,於是派遣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於是率兵五萬下公安,讓關羽入益陽。同年,曹操定漢中,張魯逃往巴西,劉備聽說后孫權議和,平分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大將關羽向曹操樊城發動進攻。孫權與大將呂蒙商定,在關羽攻取樊城時,乘機襲其根據地荊州,孫劉聯盟破裂。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劉備伐吳失敗后,孫權派遣使者前來請和。孫劉重新聯盟后,關係一直很穩定,蜀漢先後派往東吳鞏固聯盟關係的使者有鄧芝、宗預等人,東吳派往蜀漢的使者有張溫等。兩國的友好關係持續了有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