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新村街道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下轄街道

團結新村街道之名是根據"團結就是力量"而來,它位於簸箕山和羅漢山北麓。東起排洪溝西側,與嘉峪關街道相接西至平涼路與鐵路東村街道為鄰,南沿火車站東路以北,與火車站街道為鄰,北臨定西路、民主東路與渭遠路街道、東崗西路街道接壤,佔地2.48平方公里,轄紅星巷、定西南路、天水南路、團結新村、天平街、定西二支路6個社區居委會,人口53730人(2020年),有漢、滿、回、朝鮮、撒拉、東鄉、苗、壯、白族、蒙古、藏、維吾爾、侗族瑤族土家族畲族土族、錫伯、俄羅斯等19個民族。

2019年12月16日,入選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名單。

歷史沿革


1949年,屬第二區第五街。
1953年,屬第二區第五街。
1955年11月,屬東崗區火車站街道。
1960年5月,火車站街道改火車站公社。
1960年12月,屬城關區火車站管理委員會。
1962年7月,火車站公社分為東站、紅山根2街道。
1970年11月,東站街道更名團結新村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轄團結新村、定西二支路、定西南路、紅星巷、天水南路、天平街6個居民委員會。 
2020年6月,團結新村街道下轄6個社區:團結新村社區、天平街社區、紅星巷社區、定西二支路社區、定西南路社區、天水南路社區街道辦事處駐團結新村50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團結新村街道東與嘉峪關路街道接壤,南與火車站街道相鄰,西連鐵路東村街道,北接渭源路街道、東崗西路街道。
團結新村街道
團結新村街道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轄區總人口46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420人,城鎮化率98.7%。另有流動人口10694人。總人口中,男性22816人,佔49.6%;女性23184人,佔50.4%;14歲以下5207人,佔11.3%;1564歲34160人,佔74.3%;65歲以上6633人,佔14.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滿、藏等21個少數民族,共2653人。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滿2個民族,其中回族221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3.5%;滿族203人,佔7.7%。
2021年7月9日,蘭州市城關區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團結村街道人口數為53730人。

經濟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有商業網點500個。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個,演職人員56人;電影公司1個,電影院1個,座位數684個,年放映場次785次,觀眾人數15.7萬人次;公共圖書室4個,建築面積470平方米,藏書1.8萬冊,體育場地1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居民趣味運動會、特奧運動會等。6個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5%。 
團結新村街道
團結新村街道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867人,專任教師52人;小學3所,在校生2772人,專任教師1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21人,專任教師7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職(專科)院校1所,在校生900人,專任教師82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2682人,專任教師21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病床463張,固定資產總值1.1億元。專業衛生人員724人,其中執業醫師220人,執業助理醫師47人,註冊護士270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團結新村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9戶,人數892人,月人均247元,比上年增長18.2%;城市醫療救助80人次,共支出31.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7萬元,比上年增長11.5%。社區服務設施3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個,社區服務站6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使56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597人,有32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6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團結新村街道有郵政網點2個,電信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戶0.9萬戶,比上年增加211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54.5%,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4.4萬戶,比上年增加742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5.7%,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0.7萬戶。 

交通


2011年,團結新村街道已形成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方式,有天水路、定西路等多條公交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