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烏鶇的結果 展開

烏鶇

雀形目鶇科鳥類

烏鶇(學名:Turdus merula):是鳥綱、鶇科的鳥類。體重55-126克,體長210-296毫米;雄性的烏鶇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鶇沒有黃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鳥喙橙黃色或黃色,腳黑色。

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分佈於歐洲、非洲、亞洲。烏鶇是瑞典國鳥

形態特徵


烏鶇雄鳥全身大致黑色、黑褐色或烏褐色,有的沾銹色或灰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是黑色。下體黑褐,色稍淡,頦綴以棕色羽緣,喉亦微染棕色而微具黑褐色縱紋。嘴黃,眼珠呈桔黃色,羽毛不易脫落,腳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黃色。雌鳥較雄鳥色淡,喉、胸有暗色縱紋。虹膜褐色,鳥喙橙黃色或黃色,腳黑色。
幼鳥上體自額至尾上覆羽,包括兩翅的內側覆羽均棕褐色,各羽具淺白色羽干紋。頦、喉中央棕白,綴以少許褐色斑,喉側、胸和上腹等棕白微染栗色,各羽端綴以棕褐色矢狀斑;兩脅、下腹和覆腿羽均烏棕色,微綴以棕白色羽干紋;尾下覆羽暗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55-126g,♀84-121g;體長♂230-296mm,♀210-296mm;嘴峰♂20-26mm,♀20-28mm;翅♂138-160mm,♀140-158mm;尾♂94-130mm,♀89-120mm;跗蹠♂35-41mm,♀33-40mm。(普通亞種)(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尤其喜歡棲息在林區外圍、林緣疏林、農田旁樹林、果園和村鎮邊緣,平原草地或園圃間。

生活習性


常結小群在地面上賓士,亦常至垃圾堆及廁所等處找食。棲落樹枝前常發出急促的“吱、吱”短叫聲,歌聲嘹亮動聽,並善仿其他鳥鳴。膽小,眼尖,對外界反應靈敏,夜間受到驚嚇時會飛離原棲地。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有鱗翅目幼蟲、尺蠖蛾科幼蟲、蝽科幼蟲、蝗蟲、金龜子、甲蟲、步行蟲等雙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蟲和幼蟲。也吃樟籽(食后將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實,以及雜草種子等植物。

分佈範圍


世界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澳門、馬其頓、馬爾他、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烏茲別克、越南、西撒哈拉沙漠。
進入:澳大利亞、紐西蘭。
旅鳥:巴林、柬埔寨、加拿大、格陵蘭島、日本、韓國、共和國、緬甸、卡達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中國台灣、泰國、美國。

中國

新疆西部的喀什、阿克蘇、巴楚、烏什(在平原為冬候鳥、在天山為繁殖鳥),新疆羅布泊,青海柴達木盆地,西藏樟木、江孜、當雄、羊八井、塔木齊、東久、那約丁、比姆比山口、朗貢、特拉肯山口、江羅、曼曲河谷、曲宗、日喀則和亞東,貴州羅甸、遵義、興義、望謨、貴定、貴陽,河南新鄉及河南南部以南,湖南常德、來陽、會同、宜章、阮陵、武崗,上海,浙江寧波,安徽蕪湖,江西新軍,福建福州、南平,四川重慶、南充、蒼溪、達縣、鄰水、城口、江北、筠連、敘永、寶縣、都江堰、成都、樂山、巴縣、峨眉、嘉定、汶川,雲南保山、江川、寧蒗、昆明、永善、巧家、建水、石屏、蒙自、富寧(留鳥);廣東三水、揭陽、連縣,海南及台灣(冬侯鳥)。

生長繁殖


烏鶇每年的4-7月開始繁殖,巢大都營於喬木的枝梢上或樹木主幹分支處、距地面約3米,棕櫚葉柄間等處築碗狀巢,以枝條、枯草、松針等混泥築成深杯狀。每窩產卵4-6枚,淡藍灰色或近白色,綴以赭褐色斑點,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4-15天。雌雄共同育雛。
卵
雛鳥
雛鳥
喂雛
喂雛
喂雛
喂雛

亞種分化


烏鶇(9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烏鶇高加索亞種Turdus merula aterrimusMadarász, 1903
2烏鶇亞速爾群島亞種Turdus merula azorensisHartert,1905
3烏鶇加那利亞種Turdus merula cabreraeHartert,1901
4烏鶇新疆亞種Turdus merula intermediusRichmond,1896
5烏鶇普通亞種Turdus merula mandarinusBonaparte,1850
6烏鶇非洲亞種Turdus merula mauritanicuHartert,1902
7烏鶇指名亞種Turdus merula merulaLinnaeus,1758
8烏鶇四川亞種Turdus merula sowerbyDeignan,1951
9烏鶇希臘亞種Turdus merula syriacusHemprich&Ehrenberg,1833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人工飼養


鳥的選擇

烏鶇為中國南方喜歡飼養的歌鳥。野生成鳥野性大,難馴熟,常因過度撞籠而死亡,故多掏取幼鳥人工餵養。雌性成鳥與雄鳥稍不同,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均黑褐色,背部色稍淡;頦和喉淺栗褐色,綴以暗紋;下體余部亦黑褐,但稍沾栗。幼鳥雌雄較難區分,一般認為雄性幼鳥初級飛羽有明顯金屬光澤雌性幼鳥無此光澤或不明顯。

選籠特點

飼養烏鶇用八哥籠為宜,也可用畫眉籠,或自製類似大小、亮底、條間距2厘米的竹籠。

飼料喂法

掏到烏鶇雛鳥,一般喂豆製品(如白豆腐乾或白豆腐皮),切成適口小塊用竹籤挑著喂;最好再加新鮮肉沫拌粉料(如點額粉、雛雞料搓的20%的熟雞蛋黃等)調成稠粥狀,用竹蓖挑著喂。成年烏鶇以雞蛋大米或雞蛋小米為常備飼料,每天喂一食抹(食缸)軟料(肉沫+熟雞蛋+水果沫+菜沫+昆蟲),兩小時內吃完為度。

管理調教

大約10月份,幼烏鶇已換成鳥羽衣,是學口的好時期,應開始遛鳥。每天清晨提鳥籠到公園或郊外讓它聆聽鳥叫,或使其跟“教師鳥”學口。
日常管理的重點是食水的衛生,籠子和用具的清潔。夏季每天水浴一次,冬季設法提高室溫,保證每周水浴一次。換羽期飼料中一定要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否則常會因脫不下羽毛而難以過冬。

文化價值


在古希臘傳說中,烏鶇象徵著珀爾塞福涅,與因吃了哈德斯的石榴而墮入地獄的冥后一樣,傳說烏鶇吃了石榴就會死。此外,烏鶇也經常出現在許多的歐洲民間文學中,《六便士之歌》即其中之一。英語聖誕頌歌《聖誕節的十二天》中的歌詞“four calling birds”(四隻唱歌的鳥)在18世紀時作“four colly birds”(四隻黑色的鳥),即指烏鶇。
與其他一些黑色的鳥(如烏鴉)不同,烏鶇在歐洲並不被認為是厄運的象徵。在悲劇《馬爾菲公爵夫人》中,它的叫聲反而被當做對災難的預警。
烏鶇是瑞典的國鳥,曾被印在1970年20歐爾的郵票上。此外英國、愛爾蘭也有發行印有烏鶇的郵票。據說塞爾維亞語中的科索沃一詞也來自烏鶇(kos),科索沃波爾耶的意思就是“有烏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