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

地名

湖南“禾倉堡”現改為“嘉禾縣”。

目錄

簡介


嘉禾縣,古稱“禾倉堡”;禾倉,即穀倉,是天下糧倉,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嶽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陽縣北有淇江,其陽有嘉禾縣。相傳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為禾倉。後置縣,因名嘉禾。”
“嘉禾”,美禾,茁壯之禾,碩大之禾,祥瑞之禾也。東漢許慎《說文》云:“禾,嘉穀也。以二月而種,八月始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王充《論衡·講瑞篇》云:“嘉禾生於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古人多以“嘉禾”為祥瑞之物,與甘露醴泉並稱。如班固《漢書·公孫弘傳》云:“甘露降,風雨時,嘉禾興”。
中國古今地輿志,以“嘉禾”為地名年號者,時見於史志;然而以炎帝神農之“嘉禾”名縣者,惟有當今郴州所屬之嘉禾縣也。
明屬桂陽、臨武縣地。崇禎十二年(1639)始置嘉禾縣,縣治設禾倉堡。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佔領長沙、衡州,其部屬胡尚月、胡聖華、朱衣點進駐桂陽、臨武、藍山。嘉禾為劉新宇起義軍余部佔領。清順治四年(1647)平南王尚可喜佔領桂陽州,獻忠領兵轉移,嘉禾入清版圖。次年,南明永明王襲取嘉禾。順治九年,明兵敗走,嘉禾復歸清,屬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嘉禾屬桂陽直隸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撤銷府州建制,嘉禾直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國27年屬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湖南設10個行政督察區,改原第八區為第三區,嘉禾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嘉禾隸屬郴縣專區。1950年11月改名郴州專區;1952年11月併入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恢復郴縣專區;1960年複名郴州專區;1979年3月改名湖南省郴州地區;1995年改名湖南省郴州市,隸屬關係不變。
民歌之鄉嘉禾。其中嘉禾伴嫁歌,為嘉禾縣所獨有,反映了嘉禾這片土地上勞動人民勤勞樸實的生活,曾被收入《中國民歌》、《中國歌謠集成》50多首民曲、電影《芙蓉鎮》及湖南衛視、央視分別攝製了《嘉禾戀歌》、《嘉禾伴嫁》、《悠悠嘉禾伴嫁歌》等電視劇,同時,2003年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根據嘉禾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嘉禾縣共減少3個鄉級建制,現轄普滿鄉,珠泉、晉屏、行廊、坦坪、塘村、龍潭、廣發、袁家鎮、石橋9個鎮,總面積699.05平方千米,總人口42.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