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撥不斷·自嘆》是元代散曲家王和卿作品。散曲中主要描寫作者對當時的社會和人情世故之不平而不滿,小令中借用寫景來表述自己心中的憤慨之情。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時了?花到三春顏色消,月過十五光明少。月殘花落。
恰:才,剛剛。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農曆正月叫
孟春,二月叫
仲春,三月叫季春。此處指季春時節。
消:消失,減退。
春朝剛過,又恰逢秋宵時節。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是個盡頭啊!鮮艷美麗的花兒到了季春時節,色彩逐漸減退。每當十五過後,明月不再顯得那麼皎潔。月殘花落,實在令人傷感不易啊!
作者巧借
李後主之詞結合自己此時此地的情與景,抒發其對當時社會的不平。流露出作者對於仕途坎坷的憤懣與悲哀。春花易逝,秋月無常,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與世事的傷感心理。
王和卿,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人。生卒年字型大小不詳。《
錄鬼簿》列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 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士”,
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
關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漢卿早卒。
陶宗儀《
南村輟耕錄》曾記載他與關漢卿互相譏謔的情況,並且說他滑稽佻達,傳播四方。現存散曲小令二十一首,套曲一首,見於《
太平樂府》、《
陽春白雪》、《
詞林摘艷》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