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泥河水庫的結果 展開

泥河水庫

黑龍江泥河水庫

泥河水庫位於呼蘭河支流泥河下游,北緯46°17’,東經126°36’,地處黑龍江省呼蘭、蘭西、綏化三市縣交界處,距呼蘭縣城37公里、蘭西縣城30公里、綏化市65km處。該水庫於1958年動工,1975年竣工,庫區面積為40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515平方公里,總庫容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500萬立方米。設有一個泄洪閘,兩個灌溉閘。是以防洪除澇為主,兼灌溉、養魚綜合利用的年調節水庫。

水庫樞紐


泥河水庫
泥河水庫
樞紐工程包括土壩、溢洪道、蘭西灌溉洞、呼蘭灌溉洞。土壩為粘土均質壩,全長6160米,其中主壩長4031米,平均壩高6米,壩頂路面為3級泥結石路面。主壩頂寬均為7米。主壩上游邊坡13,下游邊坡1:2.5,副壩上游邊坡1:2.5,下游邊坡1:2,主壩迎水面為干砌石固腳。高程131.5—134.24米為瀝青混凝土做墊層,其上用預製混凝土板做護面;134.24米以上至壩頂,用瀝青混凝土護面。3+850—3十960段110米為植物護坡防浪林台段,寬24米,林台與地面為1:8緩坡連接。溢洪道位於左岸,為凈寬56米的8孔泄洪閘,每孔7米,最大泄洪量720立方米/秒。弧形鋼閘門,手動電動兩用啟閉機8台。公路橋為裝配式結構,橋面寬7米,消力池為2級,長37米。蘭西灌溉洞位於主壩右側,2孔,正常流量4.4立方米/秒,加大流量5.5立方米/秒。洞身為方形,斷面1.5×1.8米,長21米。呼蘭灌溉洞位於主壩左側,3孔,正常流量8.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0.1立方米/秒,洞身為方形,斷面2×2米,長21米。
泥河水庫
泥河水庫

水庫建設


泥河水庫始建於1958年,由呼蘭縣組織“泥河水利建設兵團”進行修築,當年土壩合龍后即下馬停建。1975年為解決泥河下游兩岸的洪澇災害,開發大片濕地,消除險庫,開始續建泥河水庫工程。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省水利第二工程處、第七工程處和呼蘭、蘭西縣共同施工,共完成工程量129.2萬立方米,其中土方124萬立方米,石方2.9萬立方米,混凝土方2.34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150噸。使用人工134萬個工日,車工11.1萬台日。國家投資1789萬元。整個續建工程於1977年10月竣工。1978年11月,由省、地、縣建設、銀行、水利、土地等部門共同檢查驗收。水庫建成后的效益,防洪除澇方面五十年一遇洪水可削峰66%,保護土地面積17萬畝,增加自流排水面積2.3萬畝,改善排水條件面積22萬畝;灌溉方面可供8.2萬畝水田和3萬畝旱田灌溉的水源;養魚水面2萬畝,年產魚3萬公斤。

具體參數


泥河水庫
泥河水庫
面積2.060萬畝深度平均水深2.50米。形態描述泥河水庫(黑龍江)東北區黑龍江水系,面積2.06萬畝,深度2.5米,透明度23厘米,底質:淤泥。生態特徵湖泊和水庫的初級生產力及有關指標。

各個水系


黑龍江水系,泥河水庫,水系,水域,初級產量日3.3克氧/平方米/日,初級產量年1390千卡/平方米/年,生物量28.4克/平方米,日P/B0.71,總氮2.52毫克/升,無機氮0.207毫克/升,總磷0.031毫克/升,有機物耗氧17.41毫克/升,透明度23厘米。

浮游生物


泥河水庫
泥河水庫
水庫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毫克/升)及其組成。浮植產量3.300,浮植現存量11.400,浮植優勢種藍藻硅藻,浮遊動物量5.280(毫克/升)。浮植生物量11.370,硅藻占門27.1%,綠藻占門5.6%,金藻占門0.0%,甲藻占門11.9%,裸藻占門19.8%,藍藻占門35.6%。水庫浮遊動物生物量與季節變化(毫克/升)。原生生物量0.02,輪蟲生物量2.24,枝角生物量0.45,橈足生物量2.57,總生物量5.28。

營養類型


浮游植物產量:富,浮游植物生量物:富,浮游植物優勢種:富,無機氮:中,總氮:富,總磷:中,COD:富,水質營養狀況屬於富營養類型。底棲動物的密度(個/米)與生物量(克/平方米)(密度/生物量)。調查日期82年6月,底棲動物:29,環節動物:1460/236.443,螺類:1007.5/1263,蚌類:20/2162.874,甲殼類:無,搖蚊科幼蟲:2148/9.99,其它水昆蟲:4/1.52,其它:無,總計:4639/1673.711,總平均:4639/167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