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榆樹鎮

北京市延慶區下轄鎮

大榆樹鎮,北京市延慶區下轄鎮,地處延慶區城區東南部,介於東經115°55'44"~116°04'22″,北緯40°22'18"~40°28'31″之間。東與井庄鎮相接,南與八達嶺鎮交界,西與康莊鎮、延慶鎮接壤,北隔媯水河與沈家營鎮相望。鎮域面積60.57平方千米。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大榆樹地區加築圍牆垛口,稱大榆樹堡。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大榆樹地區解放,屬延慶縣二區。12月,屬延慶縣一區。1953年建鄉,分屬姜家台、楊戶庄2鄉。1956年,建大榆樹鄉,轄18村。1958年7月26日,蓮花池村劃出,下屯鄉東杏園、新寶莊、簸箕營3村划入。1958年8月,改屬燈塔(延慶)人民公社,為大榆樹大隊,轄18村。同時,東杏園、新寶莊、簸箕營重新劃歸下屯大隊。1961年,成立大榆樹人民公社。1966年5月30日,改名高廟屯公社。1981年2月,復為大榆樹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90年,司家營村劃歸延慶鎮。2000年7月1日,大榆樹、下屯2鄉合併為大榆樹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榆樹鎮常住人口為16166人。截至2020年6月,大榆樹鎮下轄1個社區和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榆樹村52號。

2011年,大榆樹鎮農業總產值為1.1億元,比上年增長5.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財政總收入781萬元,比上年增長2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63萬元,增值稅169萬元,企業所得稅14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4%、47%、-51.6%。人均財政收入547元,比上年增長21.4%。

歷史沿革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大榆樹地區加築圍牆垛口,稱大榆樹堡。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大榆樹地區解放,屬延慶縣二區。12月,屬延慶縣一區。
1953年建鄉,大榆樹地區分屬姜家台、楊戶庄2鄉。
1956年,大榆樹地區建大榆樹鄉,轄18村。
1958年7月26日,蓮花池村劃出,下屯鄉東杏園、新寶莊、簸箕營3村划入。
1958年8月,大榆樹地區改屬燈塔(延慶)人民公社,為大榆樹大隊,轄18村。同時,東杏園、新寶莊、簸箕營重新劃歸下屯大隊。
1961年,大榆樹地區成立大榆樹人民公社。
1966年5月30日,大榆樹公社改名高廟屯公社。
1981年2月,高廟屯公社復為大榆樹公社。
1983年,大榆樹公社改鄉。
1990年,司家營村劃歸延慶鎮。
2000年7月1日,大榆樹、下屯2鄉合併為大榆樹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榆樹鎮地形
大榆樹鎮地形
大榆樹鎮地處延慶區城區東南,介於東經115°55'44"~116°04'22″,北緯40°22'18"~40°28'31″之間。東與井庄鎮相接,南與八達嶺鎮交界,西與康莊鎮、延慶鎮接壤,北隔媯水河與沈家營鎮相望。鎮域面積60.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榆樹鎮地處燕山山脈腳下,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平原和山地兩部分。

氣候特徵

大榆樹鎮屬暖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多雨有冰雹,秋季比較涼爽,冬季少雪,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8.5℃,1月平均氣溫-8.8℃。7月平均氣溫23℃。無霜期短,全年無霜期最長165天。年平均降水量434.6毫米。全年降水大多集中於7月至8月。

水文

大榆樹鎮境內河道屬媯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媯水河支流2條。其支流一為西二道河,屬四級河流,長11.5千米,從井庄鎮至陳家營村流經境內,流域面積11.6平方千米。支流二為小張家口河,屬四級河流,長9千米,從小張家口村至延慶鎮蓮花池村流經境內,流域面積25平方千米。河流總長度20.5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榆樹鎮轄沈家營、東王化營、馮庄、新合營、曹官營、臨河、香村營、北老君堂、興安堡、魏家營、連家營、前呂庄、后呂庄、馬匹營、孫庄、下郝庄、北梁、八里店、西王化營、河東、下花園、上花園2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7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榆樹鎮下轄1個社區和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榆樹村52號。
社區大榆樹鎮社區
行政村姜家台村陳家營村楊戶庄村阜高營村奚官營村
下辛庄村上辛庄村宗家營村大榆樹村高廟屯村
劉家堡村北紅門村南紅門村東桑園村大泥河村
小泥河村小張家口村下屯村東杏園村西杏園村
岳家營村簸箕營村新寶莊村程家營村軍營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大榆樹鎮轄區總人口142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91人,城鎮化率24.4%。另有流動人口647人。總人口中,男性7250人,佔50.7%。女性7036人,佔49.3%。
2011年,大榆樹鎮人口岀生率9‰,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3‰。
截至2017年末,大榆樹鎮有戶籍人口15082人。
截至2018年末,大榆樹鎮有戶籍人口15353人。
2021年6月3日,根據北京市延慶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榆樹鎮常住人口為16166人。

經濟


第一產業

● 農業
大榆樹鎮共有耕地面積3.4萬畝,人均2.4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5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5.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
大榆樹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473噸,人均803千克,其中玉米11317.1噸,大豆96.7噸,高粱38噸。
大榆樹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卉、油料、蔬菜、食用菌等。2011年,花卉種植面積28畝,產量110萬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37.5畝,產量1.1噸。蔬菜種植面積5024畝,產量13772噸,其中食用菌44噸。
大榆樹鎮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飼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171頭,年末存欄2751頭。羊飼養量5270隻,年末存欄2144隻。牛飼養量1956頭,年末存欄1171頭。家禽飼養量40.9萬羽,上市家禽30.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206.9噸,其中豬肉529.5噸,牛肉153.6噸,羊肉56.2噸,禽肉467.6噸。禽蛋1343.2噸,鮮奶4379.5噸。畜牧業總產值46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1.1%。
2011年,大榆樹鎮共有大型農業機械151台。農民人均純收入12474.8元。

第二產業

● 工業
2011年,大榆樹鎮工業總產值2.7億元,比上年減少38.8%。
2011年,大榆樹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2家,職工1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75萬元,比上年減少69%。

第三產業

●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781萬元,比上年增長2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63萬元,增值稅169萬元,企業所得稅14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4%、47%、-51.6%。人均財政收入547元,比上年增長21.4%。

文化


● 地名由來
大榆樹村,明代成村,據記載因村東曾有一棵大榆樹(據傳可5人合抱,現已無存)而得名。嘉靖十六年(1573年),曾加築圍牆垛口,稱大榆樹堡,后簡稱今名,因鎮政府駐大榆樹村,因此得名。

特產美食

大榆樹鎮
大榆樹鎮
大榆樹鎮名優特農產品有食用菊花、鮮切菊花。綠色環保農產品有百栗西紅柿。

交通


大榆樹鎮電子交通圖
大榆樹鎮電子交通圖
鐵路大秦線、城鐵S2線過境大榆樹鎮,其中大秦線境內長6千米,為雙軌貨運鐵路,通往秦皇島。京新高速公路過境大榆樹鎮,境內長5千米,雙向4車道,有鎮政府、高廟屯等2個出口通往延慶城區。216省道過境大榆樹鎮,境內長4.5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北京。縣鎮級公路50條,總長103千米。
2011年末,大榆樹鎮道路總長度3千米。道路鋪裝面積12平方千米。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18人,專任老師18人。小學2所,在校生434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51人,專任教師10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大榆樹鎮共有教育經費0.4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4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3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9%、55.9%、23.3%、16.3%。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2個,演職人員600人。電影放映單位26個,電影院26座,座位2600個,每萬人擁有1820個,年放映2000場,觀眾達10萬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26個,建築面積780平方米,藏書6.5萬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3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踩高蹺、舞獅、扭秧歌、根雕、噴砂等。舉辦的文化節有農民藝術節、元宵節花會展演等。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體育場地26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2%。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廣播喇叭108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衛生院1所。固定資產總值7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完成診療3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榆樹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1戶,人數632人,月人均496.9元,比上年增長44.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5戶,人數359人,支出111.7萬元,比上年增長63.6%,月人均259.2元,比上年增長7.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1.3萬元,比上年減少10.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4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54.7%。農村醫療救助2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99人,共支岀1.4萬元,比上年減少0.1%。農村臨時救濟5人次,支出1.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59人,救災支出9.2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10張,收養5人。社區服務設施25個,其中社區服務站25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7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均為53人。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1921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郵政投遞點26個,鄉村通郵率100%。
2011年,大榆樹鎮共售電量累計完成36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供電可靠率98.9%。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500米,生產能力5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2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22萬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93台。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熱水供熱管道總長度1500米,供熱面積1.5萬平方米。供熱用戶13戶,供熱普及率100%
2011年末,大榆樹鎮共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2.6公頃,園林綠地面積2.5公頃,公共綠地2.5公頃,綠化覆蓋率96.2%,人均綠地7.4平方米。

旅遊


風景名勝

● 延慶南寨坡遺址
大榆樹鎮
大榆樹鎮
延慶南寨坡遺址位於大榆樹鎮新寶莊村的村東,為明代古遺址。遺址向南依靠八達嶺群山,向北面對平坦的延慶平原,是自延慶區城區進入居庸關的必經之路。遺址土堡位於小山頂部,從其上可俯瞰延慶平原。土堡的圓形夯土牆將山頂圍在當中,周長約135米,直徑約60米,寨牆最高處15米,低處6米。山下有小路通到東側缺口,可能是原來的門位置,寬約3米。夯土牆底部殘厚約2米,夯土分層明顯。夯土牆內部保留並未削平的山尖。並有殘磚斷瓦留在其上。青磚與長城城牆磚相似。磚瓦較新,似清代以後遺物。
● 延慶牡丹園
延慶牡丹園也稱延慶國色牡丹園,佔地500畝,位於大榆樹鎮阜高營村玉皇山腳下,是集科研、生產與觀光於一體的國家牡丹栽培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北京)、北京園林綠化科技創新示範區、國家“863”計劃與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發基地和北京世園花卉新品種培育基地。
同時,延慶牡丹園也是我國重要的牡丹基因庫、研發中心與觀賞牡丹園,現已收集全世界主要的牡丹、芍藥優良品種超過600個,100餘萬株。目前已收集了全世界主要的牡丹、芍藥優良品種650餘種,包括中原牡丹、紫斑牡丹、鳳丹牡丹,日本牡丹、法國牡丹、美國牡丹等等。這裡是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

獲得榮譽


2021年3月15日,大榆樹鎮黨委被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授予“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