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美宮
福美宮
目錄
福美宮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在縣城南部永安里厚�鄉(今城廂鎮磚文村)綠樹成蔭的五美山麓,建有一座道觀,名為福尾宮(又稱福爾宮,後人以閩南方言“美”與“尾”近音而改稱福美宮),崇祀玄武大帝。玄武大帝又稱真武大帝,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後為道教所信奉,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觀中所塑的玄武金身,身穿盔甲,手仗寶劍,腳踏龜蛇,氣派非凡。福美宮觀前有古井一口,水清味甘,久旱不竭。相傳建觀時,鄉人在觀址右前方開井,未料到當井掘至丈許深時,竟然現出一巨石。眾人於無奈之際請求於神。忽聞三劍石聲,巨石從中裂開,汩汩清水噴涌而出。眾人嘩然,皆說井泉為玄武大帝鑿就,因而虔誠地在井沿石上鐫刻“蒼龜聖泉”四字,以志頌揚。福美宮建在“風水”所說的龜穴上,聚天地精華,得山水靈氣,自建成就非常靈應,求者無虛日。清乾隆《安溪縣誌》載:“康熙年間,白頭賊蔡寅攻城,里人禱於神,扶乩批示,有‘六橋燒斷無人煙,明日西方失大將’之語。次日,賊斷龍津浮橋十八艘,賊驍將攻城,果中炮死。人服其靈。”到了明清時期,福美宮玄武大帝更成為鄉人的信奉之神。隨著安溪鄉親入台開拓而分爐至台灣、金門等地,先後興建了諸多分廟。而福美宮玄武大帝顯聖台灣的諸多傳說,又為其籠罩上一片神秘的色彩,並逐漸發展成為當地人民信奉的神�。據傳,1968年,時在金門當兵的信徒李煌華,不幸身染重病,多方醫治無效。一天深夜,已卧床不起的李煌華,忽然夢見一位仙人身穿戰袍,手持藥草,自海峽西岸廈門赤足踏海而來,坐到李煌華床邊道:“汝吃下此葯,即可痊癒。”又在即將離去之時對李煌華說:“我乃安溪人氏也。”餘音未逝,仙人即駕風而去了。令人稱奇的是,身患重病的李煌華隔日竟不藥而癒,能下床行走了。對此,眾人莫不稱奇,更深為嘆服。然而,此時的安溪福美宮,卻由於明及清開國后崇信佛教,至清末道教的信仰逐漸式微,在風雨侵蝕、久年失修而搖搖欲墜之際,早已於民國24年(1935年)夏,因晉江西溪洪水暴漲而被沖毀,僅存下殘垣斷壁了。福美宮得以重建而重現昔日風采,也出乎世人的意料之外。據雲,那是在1995年10月14日,福美宮在台灣的分爐伍風堂降壇作法事時,玄武大帝批示,要求眾信徒務必前往福建安溪尋根。是年底,當李煌華等信徒們不辭辛苦、千里迢迢找尋至安溪福美宮觀址時,映入眼帘的僅是坍塌的福美宮遺址之殘牆斷壁。有感神�的恩澤,返台後的台灣鄉親發動伍風堂眾信徒捐資,並於1996年2月在安溪原址動工重建。重建之福美宮,規模比以前更為壯觀,面闊三間,門內進深一間,內有聯曰“福地鍾靈,玄天開聖德;美堂燦彩,上帝顯神威”、“福降神乩,威震清溪平賊寇;美孚聖地,靈通瀛海起風雲”。今門前盤龍座獅、麒麟獻瑞;宮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屋頂琉璃寶蓋、騰龍翔鳳,加上四周茂林修竹、山川幽雅,從而成為安溪的又一宗教、旅遊勝地。歷經滄桑的福美宮印證了安台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對研究閩台道教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實物例證。1996年12月30日,福美宮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