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令

詞語

春令,漢語辭彙,拼音為chūn lìng,指春季里的節令,也指春節;春季所行的政令,寬和的政令。出自《禮記·月令》:“(仲秋之月)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

基本解釋


1. [spring]∶春季。
2. [spring weather]∶春季里的節令,也指春節。

引證解釋


《禮記·月令》:“(仲秋之月)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
白居易桐花》: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鄭谷 《咸通十四年府試木向榮》詩:“欣欣春令早,藹藹日華輕。”
管子·輕重己》:“路有行乞者,則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則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
張九齡巡屬縣道中作》:春令夙所奉,駕言遵此行。途中卻郡掾,林下招村氓。至邑無紛劇,來人但歡迎。豈伊念邦政,爾實在時清。
唐 錢起 《奉和張荊州巡農晚望》:“明牧行春令,仁風助升長。
唐 權德輿《和張秘監閣老獻歲過蔣大拾遺因呈兩省諸公並見示》:竹風晴翠動,松雪瑞光鮮。慶賜行春令,從茲佇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