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攝抑制

心理學遺忘中的抑制現象

前攝抑制(也稱前攝干擾proactive interference)在認知心理學上指之前學習過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以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簡單點說可以這樣比喻:當我們學習英語單詞時,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漢語拼音對我們的記憶有干擾,這就是前攝抑制,前面學習過的材料對記憶的影響;當我們能熟練使用英語單詞時,英語單詞又對我們回憶漢語拼音會有干擾,這就是倒攝抑制

神經生理學解釋


前攝抑制
前攝抑制
抑制是大腦皮質的基本神經過程之一,是與興奮對立的狀態。其表現為興奮的減弱或消失。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抑制的產生,可能在兩個部位:一個是突觸前的軸突末梢,稱為突觸前抑制;另一個是突觸后膜,稱突觸后抑制。前者是指通過某種生理機制減少了興奮性突觸遞質釋放,使得神經衝動傳至該突觸時不容易或不能引起其突觸后的神經元興奮,從而呈現出抑制性效應。後者是由抑制性神經元引起的一種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存在有相當數量的抑制性神經元,一般屬中間神經元,其軸突末梢釋放抑制性物質,與其後繼的神經元構成抑制性突觸。當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時,其末梢釋放出抑制性遞質,經突觸間隙而使所有與它形成突觸聯繫的突觸后神經元超極化,產生抑制性突觸后電位而呈現抑制。按引起條件反射抑制的原因,可分為外抑制、內抑制、超限抑制等。抑制和興奮一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通過抑制,大腦皮質的信號化活動不斷地得到糾正而逐漸達到完善,使反應更加精確有效。因而抑制過程也是積極的神經過程。例如,當抑制過程在大腦皮質內引起廣泛地擴散並擴散到皮質下中樞時,就可引起睡眠。睡眠具有保護性意義。

認知心理學解釋


遺忘中的抑制現象有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兩種。
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的材料的識記和回憶起干擾作用稱為前攝抑制。在一個實驗中,讓被試識記四個無意義音節表,然後分析對每個字表的遺忘情況。結果是對第一個字表(即首先識記的)遺忘最少,第二個字表次之,第三個字表又次之,對第四個字表遺忘最多。這一結果表明,在對無意義材料的識記中,前攝抑制是造成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於對有意義的材料的識記,由於聯繫較多,較易分化,受前攝抑制的影響可能較少。
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保持和回憶起干擾作用稱為倒攝抑制。倒攝抑制受前後兩種學習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時間的安排以及識記的鞏固程度等種種條件的制約。
研究表明:在先後學習的材料完全相同時,後來的學習即是複習,不會產生倒攝抑制。在學習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變化時,倒攝抑制的作用也隨之逐漸變化:開始時抑制作用逐步增加,材料的相似性減小到了一定程度時,抑制作用最大;此後抑制作用便逐漸減低,到兩種材料完全不同時,抑制作用就最小了。
研究表明:在學習兩種不同材料時,如果後來學習的材料在難度上不同,倒攝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在一個實驗中被試在熟記詞之後去解答算術難題時,結果使後來對詞的再現降低16%,而去進行較為容易的任務(口算乘法)時,對同樣一些詞的再現就只降低4%。
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一般是在學習兩種不同但又彼此類似的材料時產生的。但是,在學習一種材料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這兩種抑制現象。例如,識記一個較長的字表或一篇文章,一般總是材料的首尾容易記住,不易遺忘,而中間部分則常常識記較難,也容易遺忘。這是由於識記材料開始部分只受倒攝抑制的影響,識記終末部分只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而在識記中間部分時則同時受這兩種抑制的作用。
為了使記憶鞏固,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時,應當考慮到倒攝抑制的作用。盡量使前後相鄰接的學習活動在內容方面不同,就會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