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湖鎮

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轄鎮

柴湖鎮總面積154.3平方公里,2013年,下轄54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109672人(2017年)。2013年,該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3.206億元。

柴湖鎮是“全國重點鎮”,也是中國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區,境內有武荊高速公路橫穿,轄區內建有省級大柴湖經濟開發區,與柴湖鎮實行統一管理。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漢江上游發大水,山洪暴發,漢江堤潰口18處,將江東東湖沖成澤國,從此蘆葦叢生,人稱“水湖”。
1949年7月,鍾祥縣成立后,柴湖地區屬鍾祥縣石牌區管轄。
柴湖鎮新農村建設
柴湖鎮新農村建設
1966年,國家在丹江口徠修建水庫,從河南省淅川縣移民4.5萬人至“水湖”,成立“新建”人民公社。
1967年4月,新集人民公社改為新建區。
1968年,新建區更名為大柴湖區。
1975年11月,撤銷大柴湖區,設立大柴湖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銷大柴湖人民公社,設立大柴湖區。
1987年10月,撤銷大柴湖區設立柴湖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柴湖鎮下轄柴湖社區1個社區和等5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柴湖社區。
名稱
群益村凌樓村
張灣村王營村
大同村陳營村
黃岔堤村前營村
黎明村魚池村
中心集村武州村
曾營村全坑村
從廟村石營村
任灘村管福村
蘇榨村雙河村
新聯村田坑村
許廟村后營村
天堂村馬北村
楊埂村馬南村
呂庄村吳營村
紅英村鄧營村
曹寨村崗南村
四新村楊營村
紅衛村白崗村
紅升村泉店村
羅城村西溝村
斷山口村上頭村
新村村紅旗村
蘆席場村劉庄村
鄭家集村沙樓村
李官橋村中干橋村
魏家榨村勝利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柴湖鎮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南20公里處,東與長灘鎮交界,西與石牌鎮、文集鎮隔江相望,南與舊口鎮接壤為鄰,北與九里回族鄉、南湖棉花原種場山水田地相連;全鎮總面積154.3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東經112°35′,北緯30°59′。
柴湖鎮
柴湖鎮

地形地貌

柴湖鎮屬平原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地表起伏較小,無明顯突出的高地和凹陷的窪地,全鎮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氣候特徵

柴湖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熱量豐富,雨量適中,雨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柴湖鎮有耕地面積6962公頃,林地面積672.5公頃。

生物資源

柴湖鎮主要樹種有楊、柳、意楊樟樹水杉桂竹、石榴、花椒;野生藥用植物有野菊花、金銀花;主要野生動物有野雞、野兔、蛇、黃鼠狼、八哥、烏鴉、喜鵲、貓頭鷹。

人口民族


2013年,柴湖鎮總人口10.5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47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經濟


綜述

2012年,柴湖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9.6億元,農業總產值6.9億元,全年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3萬人,創收2.2億元。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
2012年,柴湖鎮完成農業總產值6.9億元。糧食總產1.7萬噸,棉花總產2158噸,油料總產1.1萬噸,水果產量1500噸,水產品產量2300噸,禽蛋產量600噸,家禽出籠48萬隻,生豬出欄11.52萬頭。發展花生3萬畝,麥冬9000畝,大蒜3.2萬畝,棉花3萬畝。

第二產業

2012年,柴湖鎮有工業企業116個,其中規模企業13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9.6億元;招商引資完成1.2億元,已形成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木材加工、磷化工等四個支柱產業。正在武荊高速鍾祥連接線西側規劃建設4600畝的工業集中區,主要發展服裝鞋帽、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高新電子電器等企業。

第三產業

2011年末,柴湖鎮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5億元,貸款餘額5.3億元;郵政儲蓄餘額1450萬元,境內有金融網點3個;有商業網點500餘個,營業面積45000平方米,全年商業零售額4.7億元;服務行業有飲食業13家,旅館業5家,理髮業14家,摩托車和家電修理行業13家,打字、複印、照相攝影業10家,其他第三產業65家。2012年,柴湖鎮有個體工商戶2350戶,從業人員5230人。

社會


城鎮建設

柴湖新城建設
柴湖新城建設
截至2011年,柴湖鎮有中心集鎮6處,分別為柴湖街、紅英、紅旗、紅升、襄東、東湖;小型村級集鎮48個,柴湖社區主集鎮面積3.3平方公里,鎮區有5條街道,分別為漢江大道、柴湖大道、中心街、東街、西街。集鎮道路長度11.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11500米,人行道10000米,總面積26萬平方米;下水道72000米;綠化帶5500平方米。

文化事業

2011年,柴湖鎮境內地方戲劇有豫劇曲劇;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有踩高蹺、跑旱船等;有腰鼓隊2個,民間樂隊15個,農家書屋54家,文化活動中心54個,文學、音樂、美術、書法、攝影骨幹近百人。

教育

柴湖鎮中心小學
柴湖鎮中心小學
2011年,柴湖鎮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2341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12所,在校學生6176人,專任教師24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初中在校學生1617人,專任教師2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柴湖鎮境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18個科室,6個病區,150個床位,醫護人員198人,配有全自動血球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多功能彩屏麻醉機、彩色B超機、500MAX光機等設備20多台,年門診12萬人次,出院近6500人次。有鄉村衛生室58個,從業鄉村醫生123人,農村104762人全部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柴湖鎮境內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753戶,1070人,共發放資金61萬元;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4106戶,4815人,發放資金65萬元;供養“五保”老人539人,其中鎮福利院集中供養63人,每人年供養經費2000元;散養476人,每人年供養經費1500元。

交通


武荊高速柴湖入口
武荊高速柴湖入口
柴湖鎮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滬蓉高速公路武荊段(武荊高速公路)橫穿和省道S216線(寺沙線)縱穿。
截至2011年,柴湖鎮沿漢江邊建有碼頭5個,分別為勝利至沙洋縣馬良碼頭,群益至石牌鎮李集碼頭,大同至石牌鎮唐灘碼頭,黃岔堤至石牌鎮紅升碼頭,中心集至文集鎮塘港碼頭;境內有客運站1個,陸路國道21.5公里,省道9.4公里,縣道20公里,鄉(鎮)道45公里,通村公路125公里,可通100%的行政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105公里,硬化率達90%。有大型橋樑10座,小型橋樑5座。

文化


節慶習俗
柴湖鎮移民在每年的臘月初八日仍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日,家家戶戶置辦酒席,為過小年,也叫送“灶奶奶”,“叫天庭稟報一年凡間事務”。由家庭主婦在灶前燒香髮蠟,叩頭下拜,口念禱詞:“灶奶奶上天,好話多說,壞話少講,保佑全家平安吉祥。”到了除夕晚上,再在灶前舉行儀式,接灶奶奶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