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聲猿

后四聲猿

后四聲猿中國清代雜劇作品。桂馥著。仿明代徐渭四聲猿》雜劇體式。

簡介


《后四聲猿》是中國清代雜劇作品。桂馥著。著有《說文義證》、《繆篆分韻》、《晚學集》等。《后四聲猿》是其晚年後期作品,作者借作品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社會不同層面的思考。

主要內容


仿明代徐渭《四聲猿》的雜劇體式。4折,每折演一事:即《放楊枝》、《題園壁》 、《謁府帥》、《投溷中》 4 部短劇。《放楊枝》寫白居易年老多病,欲命家中歌妓樊素自行擇配改嫁而又不能忘情,不忍決絕;《題園壁》寫陸遊前妻唐琬,不為陸母所容,改嫁后與陸不期而遇,以詩酬答,精神極為痛苦。《謁府帥》寫蘇軾不會逢迎,請謁府帥而不得見的憤怒之情。《投溷中》寫李賀死後,忌其才者 賺得遺稿,盡投溷中。4 部劇作觸及了現實社會中不同層面。篇幅短小精幹,長於刻畫人物內心活動,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桂馥(1736-1805),字未谷,一字東卉,號雩門,別號蕭然山外史,桂馥書法晚稱老苔,一號瀆井,又自刻印曰瀆井復民。山東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官雲南永平縣知縣。書法家,文字訓詁學家。精於考證碑版,以分隸篆刻擅名。曾為“閱微草堂”題寫匾額。

寫作背景


在清代雜劇史上,一批於各自領域堪稱大家的學者,出於各不相同的原因偶爾涉足雜劇創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桂馥(1736—1805)即是其中的一位。其字冬卉,號未谷,又號老苔、雩門、肅然山外史、瀆井復民等,山東曲阜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舉人,次年五十五歲成進士,嘉慶十年(1805)卒於永平知縣任。其著作除雜劇《后四聲猿》外,現存二十種之多,涉及經部群經總義、小學,史部金石,子部藝術、雜家,集部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各類,乃乾嘉時期一位博學多才且建樹頗豐的學者型文人。嘉慶元年(1796)正當桂馥的學術事業次第展開、獲得了普遍認可之際,一道遠官雲南的任命讓一切戛然而止。從此,伴隨著“微官進退只添愁”的複雜心緒,桂馥徜徉於荒陬邊徼之地,懷抱著歸家的幻想與終生的遺憾客死異鄉。
關於桂馥晚年命運的不幸,其進士同年蔣祥墀《桂君未谷傳》曾給予總結:“未谷以宿儒積學,晚而僅得一仕,仕僅十年,未竟其用而名滿天下。識與不識,聞未谷之卒而痛之哀之。”(卷首)鄉後輩孔憲彝也感慨萬端:“君以積學晚達,遠宦邊徼,不獲大伸其志而卒。”的確,如果不是遠赴雲南就任縣令的人生選擇,或許桂馥的生命形態會呈現為另一種樣貌。遠離學術文化中心的苦悶、欠缺親情友情的孤獨、官場腐敗污濁帶來的失望,終於導致他“一生入世志全磨”(《歲暮》),在以酒澆愁的困頓中品味了人生的失敗感、漂泊感。這些刻骨銘心的感受,喚醒了桂馥作為詩人的敏感,激發了他對心靈智慧的迷戀,也更加重視對精神價值的堅守。一方面,他的生命千瘡百孔、消沉落寞,又追求不止、無限洋溢,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他對於自我和人生的真正反觀與深刻檢省,並因之生成某種自信和力量,逐漸接近生命的本真以及表述的自由。他從這一路徑回到了自我,回歸於內心,最終不再冀望於外部因素而開始了心靈的自救。晚年所作戲曲《后四聲猿》,藉助於文體卑微的雜劇來抒發內心的痛苦,即是這一本體訴求的藝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