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觀和

孫觀和

孫觀和,是上海中西藥廠藥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人物簡介


1979年,廠內出現產品滯銷的嚴重局面,孫觀和毅然挑起了研製開發菊酯類農藥的重任。他日以繼夜地苦幹,置日益加劇的心臟病胃病於不顧,經過240個晝夜的不懈努力,1980年10月,這個填補我國農藥空白的被命名為“中西殺滅菊酯”的產品誕生了。孫觀和又一鼓作氣,苦戰兩個月,研製出了“除蟲菊酯”農藥。“中西殺滅菊酯”在1982年獲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1983年獲國家經委優秀新產品獎和1985年國家重大科技獎。“中西除蟲菊酯”獲198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接著,他又瞄準了下一個目標——氟氫菊酯。這是美國氟胺公司80年代開發的新產品,是列入我國“七五”規劃的攻關項目。經過9個月的反覆研製,終於在1986年底“氟氫菊酯”中試成功!就農業用藥而言,中國的合成工藝已躋身干世界先進行列。1990年春節他又帶領課題組同志先後經歷了四、五十次試驗,終於使工藝改革成功,使每噸“氟紅菊酯”的生產成本下降了12000噸。1971年,剛初中畢業參加工作的吳偉洪,只是玉林市城區麵條廠的普通和面工。然而,近20年來,他攻讀了許多技術書籍,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掌握了一般機械製圖、安裝、機械維修以及各種焊接、車、刨等多種工藝技術,成為一名技術革新能手。1982年以來,吳偉洪查找各種有關挂面機的資料,反覆計算,設計製造班產2.5噸自動上挂面6道壓輥麵條機2台,每台機節約費用1.1萬元,提高生產率66.6%。1988年吳偉洪根據波紋面的熟化機原理,對原有的工藝及設備進行了改造設計,獲得了成功,為廠年節電費9562元。1987年麵條廠的烘乾設備還是比較陳舊落後,在廠領導的支持下,吳偉洪和其他人員一起日夜奮戰,終於提前時間將原來的小巷道式烘乾房改造成了一條機械化連續生產線的麵條烘乾房。新的烘乾爐建成,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吳偉洪同志,幾年來還自己設計製造面片機、面刀、面梳、卷板機等各種小機具,為國家、廠直接節約了大量的資金和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