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4條詞條名為王小平的結果 展開

王小平

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組織秘書長

徠王小平,上海著名書畫藝術家,上海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組織秘書長。

生平事迹


幼承家學,習經誦文。稍長,即師從陳望道、郭紹虞翁闓運、施南池、陳從周錢君陶等先賢門下。長期的書香熏陶,使其詩書畫、詞賦章無不雅趣。凡作畫,均以詩入境。詩畫相映,無不文章。觀其畫,有如讀詩,讀其詩、有如品畫,出意新奇、才思敏捷。作品曾訪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及台灣、香港地區,被多方收藏,並在香港、日本多次講課作文,進行文化交流。

主要著作


《山河萬里圖》,2012年10月10日在上海紫雲軒創作完畢。該長卷耗資120餘萬餘元,估值3600萬餘元,定稿總長度為168米,畫寬0.95米,全畫重達95公斤,耗費宣紙1200餘張。裝裱總面積達1436平方尺,為中國美術界罕見的全景式巨型長卷史詩國畫,被媒體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清明上河圖》”。
該畫卷由九個部分組成,象徵著九州同心的中國結紅綢帶,空靈飄逸,時隱時現,貫穿始終。從白山黑水,到泰山東海;從東方之珠到西灣大橋;從浦東新區到塞外長城,從蒼松翠柏到紫荊蓮花;從蘇武牧羊,到昭君出塞;從神話天境,到星際翱遊;從沙漠駝鈴,到敦煌飛天從鐵路進藏,到衛士戍邊;從九曲黃河,到雪域高原……歷史與今世交融,神話與現實互動;縱橫捭闔三萬里,蕩氣迴腸五千年。《春天的歌》之旋律符號意在對祖國統一大業的企盼。民族團結,政通人和,民生小康……畫家用飽含激情的濃墨重彩,描摹中華河山的壯美,展現中華文明的璀璨,承載國人的光榮夢想,寄情民族的復興期冀。這幅畫作由王小平牽頭,聯袂顧孝華、蔡劍明、張培、石亦義,陳偉傑、金忠祥、江明根八位傑出畫家共同合作完成。長卷序跋由王小平撰文,著名書法家趙如生書寫。
王小平先介紹創作經過時表示,《山河萬里圖》創作孕育長達5年,著墨成卷歷時1年。他在《山河萬里圖》序里記述了創作初衷和經過。早在2007年,王小平遍游華夏東西南北,搜覽江河山川,撫今追昔,感懷系之,產生了用手中畫筆,描摹祖國山川形勝、人文典故的想法,沿途留下草稿畫紙十萬餘幅,為創作巨幅長卷積累了豐富素材。2010年8月,正值辛亥革命百年將至,盛夏時節,浩大工程正式啟動。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強國”戰略。王小平備感振奮,順天時,應地勢,決心創作側重到對現實生活,特別是當今社會發展成就加以描繪,並以此為使命。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創作任務,王小平在全國範圍內廣撒英雄帖,在美術創作圈引起強烈反響,應徵者經過多輪交流探討,形成思路上的一致共鳴,最終八位藝術家在相同的理念下走到了一起。

長卷·序

辛亥八月,炎炎盛夏,正是辛亥革命百年將至,余已遍游華夏東西南北,搜覽江河山川,攬摹草稿十萬餘紙,意繪長卷紀之。
開筆未幾歲末之時,忽欣聞十七六中全會文化十年之綱,驚喜之餘,潸然涕襟,如此民族偉業,能不豪興勃發,順天時應地勢,當寫今史為重。
遂廣撒英雄帖,一時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少長咸集群賢畢至,抒胸臆,敘感慨,大浪淘沙,沙裡淘金,終聚八君,擎此巨作。
為求精進,諸大師起三更,聞雞舞,每臨晨,披衣繪,話和諧,融友誼,捧肝膽,砥技藝,俠義飛揚,豪情萬丈,滌塵萬千里,傲說文史長。
偉哉!華夏兒女;壯哉!神州禮唱!經合力奮作一年,傾心自費,終成今日之《山河萬里圖》巨幅長卷。
既畢,余擊築賦詩為證:秋水泱泱,天蒼地茫,山之彌高,日出東方,龍騰鶴翔,千古流長,葳蕤八荒,生態列張,繼往開來,傳承弘揚,萬里風光,北國首章。再曰:巍巍中華兮山河萬里,浩浩長風兮日月湧起,天蒼地茫兮海疆戈壁,椽筆大書兮青史乃記。
壬辰仲秋江南王小平撰並題於紫雲軒

長卷·跋

古我炎黃,紫氣東南而來,挾萬縷晨曦,佛號金光,掬一捧晴灧,濯我康莊。世紀之初,中華壇旁,民族崛起,國運煌煌,一矗華表,紅綢飛揚。大漠深處聞駝鈴叮噹,南北海疆品裊裊茶香。漢有張騫出塞,蘇武牧羊,今有兩岸三地,鼓瑟彈唱。
寸尺迎頭,感慨萬千,時海上升明月,又天涯共此時,大筆揮書墨留香,疏狂酒香又何妨?
壬辰仲秋日之夜江南小平撰跋並記
壬辰仲秋江南王小平、顧孝華、蔡劍明、張培、石亦義,陳偉傑、金忠祥、江明根合作于于海上紫雲軒。

澳門一景圖序

公元2007年,余領銜繪製山河萬里圖百米長卷,遂游華夏東南西北,訪名山,問古剎,逐明月,追紅日,跨江河,飲大川,集草稿十餘萬紙,意為盡興。
辛卯九月,公元2011年,集海上八大名家,一眾群賢,於秋蚊嗡嗡聲中欣然開筆,一路畫來,苦盡甘來,期間,各抒胸臆,紛敘感慨。為求精進,起三更,聞雞舞,每臨晨,披衣繪,捧肝膽,不苟同,砥技藝,話中肯。狹義飛揚,豪情萬丈,翻復詳摹,八易其稿,壬辰九月,終成一卷。待裱成,一展驚天,觀之無不傾容。
襟懷間,又覺少了港澳段,經余細思精慮,決以西灣一橋、舍利一塔、蓮花一旗、釣魚一島入畫稿中,連長卷本身合為五個一。
余徠在長卷之跋中有文寫道:漢有張騫出塞,蘇武牧羊,今有兩岸三地,鼓瑟彈唱。看二區白蓮與紫荊合開並蒂歡蒼海歸珠,驚區旗共神一笑遨太穹羨舍利有塔,畫西灣大橋比肩百米長卷,聽山河萬里角羽宮商。既擬定即揮毫,奮筆二晝,瀟灑繪就7.6米,於是有了今日這段長卷一景。因為增繪,序跋亦須重寫,於是亦有了海上榜書第一的趙如生先生之書法作品首尾呈現。更因增補這7.6米,原長卷只得忍痛全卷揭開重裱,開開合合,整卷完畢不經意中竟達168米之巨,偉矣是卷,今重筆再繪此澳門一景圖,俯仰滄桑,攬盡風雲,顓為斯記。壬辰仲秋江南王小平又記。
長卷第一部分
長卷第一部分
長卷第二部分
長卷第二部分
長卷第三部分
長卷第三部分
長卷第四部分
長卷第四部分
長卷第五部分
長卷第五部分
長卷第六部分
長卷第六部分
長卷第七部分
長卷第七部分
長卷第八部分
長卷第八部分
長卷第九部分
長卷第九部分
長卷第十部分
長卷第十部分

創作背景


為給當世奉獻一幅藝術精品,藝術家們宵衣旰食,夙興夜寐;王小平這樣描繪當時的創作情景:創作團隊“起三更,聞雞舞,每臨晨,披衣繪,話和諧,融友誼,捧肝膽,砥技藝,俠義飛揚,豪情萬丈,滌塵萬千里,傲說文史長。”(《山河萬里圖》序)。“當百五十長卷合攏畢稿之時,恰又逢秋風瀟瀟,蟹肥螯金滿畦菊黃之際。漫漫三百六十五天,從蕭瑟秋風始,經白雪蓋壠,跨春草碧茵,再炎夏綠荷,又金風送爽,期間餓了泡一盞熟面,冷了裹一緊棉襖,困了草稿作褥宣紙當被就地作榻而憩,無晝無夜,無寒無暑,無暇無酬,唯有心中不熄之民族合歡篝火。”(《山河萬里圖》跋)。經過一整年的艱苦創作,終於成就今日之《山河萬里
圖》巨幅長卷。
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題為《唯精唯一、乃真乃心》的寫意畫,成為《山河萬里圖》巨幅長卷創作者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2012年11月13日,在北京“798”ArtKey藝術館,《山河萬里圖》在此隆重展出。國畫《山河萬里圖》是描繪中華壯美山河自然風物,濃縮五千年悠久人文歷史,謳歌華夏兒女自強不息、記錄盛世中華髮展成就的一幅巨型長卷。十八大期間,此次展覽成為2012北京文博會和798藝術節上的重頭戲,為節日獻上一份厚禮。
此次展覽,由中國數字文化集團、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基金支持,上海增愛基金會主辦,國際藝術授權基金、artkey藝奇文創集團承辦,這也是該幅巨作自上月創作完成以來首次公開面世。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王小平的《唯精唯一、乃真乃心》的寫意等精品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