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玻璃金字塔的結果 展開

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設計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設計中並沒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幾何形態,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僅表面積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斷變化的天空,還能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創造性地解決了把古老宮殿改造成現代化美術館的一系列難題,取得了極大成功,享譽世界,這一建築正如貝氏所稱:"它預示將來,從而使盧浮宮達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寬34米,四個側面由673塊玻璃拼組而成,總平面面積約一千平方米,塔身總重量為200噸,其中玻璃凈重105噸,金屬支架僅有95噸。

設計之初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盧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徵求設計方案。應徵者都是法國及其它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十五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徵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 十三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盧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設計爭議


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總統力排眾議,還是採用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當密特朗總統以國賓的禮遇將貝聿銘請到巴黎,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義經典作品盧浮宮設計新的擴建時,法國人對貝聿銘要在盧浮宮的院子里建造一個玻璃金字塔的設想,表現了空前的反對。在貝聿銘的回憶里,在他投入盧浮宮擴建的十三年中,有兩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吵架上。當他於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當作“鑽石”提交到歷史古迹最高委員會時,得到的回答是: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顆假鑽石。當時90%的巴黎人反對建造玻璃金字塔。

創作始末


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
人們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變成藝術大市場,而貝聿銘卻希望“讓人類最傑出的作品給最多的人來欣賞”。他反對一切將玻璃金字塔與石頭金字塔的類比,因為後者為死人而建,前者則為活人而造。同時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過反映周圍那座建築物褐色的石頭而對舊皇宮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夠的敬意。自認因盧浮宮而讀懂了法國歷史觀的貝聿銘並不難從埃菲爾鐵塔中讀出建築的命運:建築完成後要人接受不難,難就難在把它建造起來。因此他不惜在盧浮宮前建造了一個足尺模型,邀請6萬巴黎人前往參觀投票表示意見。結果,奇迹發生了,大部分人轉變了原先的文化習慣,同意了這個“為活人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設計。
貝聿銘設計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21米,底寬34米,聳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個側面由603塊菱形玻璃拼組而成。總平面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塔身總重量為200噸,其中玻璃凈重105噸,金屬支架僅有95噸。換言之,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們認為,這座玻璃金字塔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
在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東三面還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點綴,與七個三角形噴水池匯成平面與立體幾何圖形的奇特美景。人們不但不再指責他,而且稱“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獲得殊榮


同一年,他還獲得了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獎。這個獎是一九七九年由「凱海」基金會設立的一項世界性最佳建築成就榮譽獎金,每年頒發一次。貝聿銘是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五人。這個獎是近幾十年來的工作加起來評估的。
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
現在人們願意承認,只有進入其中才會消失的埃菲爾鐵塔和只有進入其中方可顯現的玻璃金字塔,使“過去和現在的時代精神縮到了最小距離”,前者以強制姿態改寫歷史進程,而後者則隱匿地把歷史拽到現代中來。而貝聿銘“讓人類最傑出的作品給最多的人來欣賞”的願望則一直都被實現著:最新也最有說服力的證明就是,它赫然成為2004年全球暢銷書《達·芬奇的密碼》結尾處豁然而開的密碼的文化謎底,在這條逼近迷宮的迷宮路徑中,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承擔了從達·芬奇、波提切利到維克多·雨果以及牛頓等各類藝術與科學巨匠的全部秘密,那些偉大的文化秘密在《達·芬奇的密碼》里,就在這個晶瑩剔透的金字塔里,“在繁星閃爍的天底下終於得到了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