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

孫萍,女,京劇旦角,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2016年5月榮獲美國查普曼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由此成為繼梅蘭芳張君秋之後第三位獲得美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人物關係


人物介紹


父母都是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從北京來到西北支寧的醫生,母親在孫萍年少時便不幸意外去世。因其天真活潑、能歌善舞、音色清亮,孫萍被老師選中進入寧夏京劇團學員班,憑著自身的靈性和艱苦磨鍊,孫萍很快脫穎而出。15歲時,孫萍主演現代京劇《賽駝之後》在全國戲劇匯演中獲三項大獎,一舉成名。孫萍扮演的女主角娜布琪引起了文化界的廣泛關注,該劇也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拍為電影。之後,孫萍又在全國戲劇匯演中連續4屆獲得優秀表演獎,成為令人矚目的藝術界新秀。在電影《霸王別姬》中,戲班的老師傅對一幫剛入行的小孩子說,“要想成角兒,就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這句再樸素不過的話道出了京劇這門藝術的真諦,除了刻苦用功外,天賦和機遇都非常重要。孫萍說,我一直感激命運對我如此的垂青。1978年,還不滿18歲的孫萍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中國戲曲學院錄取,成為該院首批20名本科生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京劇歷史上的第一代大學生。

人物生平


孫萍在大學讀書期間虛心求教,認真鑽研,在史若虛院長和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艾美君、杜近芳、張君秋等人的精心栽培下,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習之餘,她還撰寫有關戲劇方面的理論文章,被藝術界老前輩稱為“知識型京劇演員”。她剛剛從戲曲學院畢業就被分配到中國京劇院,當時她剛出校門進到團里,很快就擔任了重要劇目的重要角色,她的名字常常出現在戲牌上,和袁世海、杜近芳、張春華等著名表演藝術家並列在一起。當時她先後同諸多名家聯袂,演出過《霸王別姬》、《龍鳳呈祥》、《秦香蓮》、《打漁殺家》等經典劇目,受到藝術同行們的讚賞。孫萍說,那些老先生、老前輩對她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他們也是中國京劇最後的一批老先生了,那種從老戲班上帶來的“做戲”和“做人”的言傳身教使她獲益匪淺。
孫萍的先生葉金森出身於我國著名的梨園世家,曾祖父率徽班進京,形成京劇的濫觴;祖父葉春善創辦的“富連成科班”開我國京劇教育的先河,不僅聲名遠播,更深受人們崇敬,奠定了京劇國劇的地位。葉金森的父親葉龍章繼承其父衣缽,發展了“富連成戲曲學校”的事業,葉金森則得到其叔父、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盛章的真傳,從小練就一身武生及丑生的真功夫,集唱、念、做、打高超技藝於一身。兩個人由師徒到夫妻自然地走到一起,可謂珠聯璧合。而成為一個傳統猶存的梨園世家一員,孫萍表示,除在京劇技藝方面獲得直接營養之外,更多的是在家庭氛圍上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匈牙利演出


孫萍
孫萍
1990年匈牙利布達佩斯室內劇院院長和藝術總監到中國訪問時,觀看了孫萍的演出。他們完全被中國的古老藝術迷住了,對孫萍的表演更是讚不絕口。不久,孫萍與葉金森就收到匈牙利發來的邀請函,邀請他們赴匈進行文化交流。不久,二人受文化部及中國京劇院委派前往匈牙利。這一去就是9個春秋,也正是這段時間裡,孫萍力圖把京劇推向歐洲藝術舞台,並取得可喜的成就。
匈牙利有非常好的音樂傳統,是裴多菲李斯特等藝術巨匠的故鄉,具有濃厚的藝術氛圍。匈牙利人視戲劇為非常高雅的藝術,把看戲當作最美妙的享受,劇院是集中體現他們文化修養和審美趣味的重要場所。在這樣的國度,孫萍認識到文化藝術受尊重的程度。在與諸多當地藝術家的交流過程中,孫萍發現,作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之一,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派與布萊希特體驗派為一爐的“梅氏京劇體系”在表演和審美情趣上同歐洲的“動作戲劇”流派有著相通之處。比如都注重演員的表現能力和手法,以形體動作來表現時空的轉換和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力求充分調動觀眾的想象,而在道具和布景上則不求奢華。孫萍夫婦意識到,如果能將京劇藝術的精華融入“動作戲劇”中,在這種藝術形式中生根發芽,或許是京劇表演體系走向世界的一小步。他們與匈牙利裴多菲劇院合作的第一部動作戲劇是《聖·拉茲洛國王》,這個劇目在匈牙利有相當於《卡門》在歌劇中的地位。孫萍夫婦把中國戲曲的旋律和唱法以及京劇的表演程式、武打技巧引入該劇,大大豐富了角色的表現力。

主要作品


在改編《聖·拉茲洛國王》成功的基礎上,孫萍夫婦還編排了《西遊記》、《藝術家的節日》、《中國姑娘圖蘭朵》等劇目,孫萍介紹道,《西遊記》一共只有9名演員,劇中不用臉譜而改用面具,並使用高科技燈光技術,把孫悟空三借芭蕉扇鑽進鐵扇公主肚子這一段表演得出神入化,在1994年第10屆國際動作戲劇匯演中,《西遊記》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表演獎。孫萍自豪地說,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已成立動作戲劇表演團,而要學習動作戲劇,首先就要學習中國的京劇。匈牙利總統曾四次接見孫萍夫婦,熱情地稱讚他們是“中匈文化的大使”。
1999年,孫萍應美國數所院校邀請赴美講學,她的講學得到了熱烈反響,這更增強了她把京劇藝術推向美國主流社會的信心。孫萍說,京劇講究的是“有規律的自由節奏”,與西方音樂講究“一板一眼”有所不同,剛開始他們還不是很能理解,經過努力,我們已經能讓西洋的交響樂來伴奏我們的京劇唱腔了。2000年秋,她同費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交響樂團商定,排練交響樂伴奏京劇清唱,作為探索東西方兩大藝術融合的開端。2001年3月29日,即將訪華的賓大交響樂團舉行了彙報演出,孫萍以她美妙的嗓音演唱了《紅燈記》和《杜鵑山》中的選段,引起了轟動,更征服了西方的觀眾。對於這次演出,紐約、華盛頓和北京的媒體都給予了好評,這是孫萍探索把東西方兩大藝術瑰寶——精湛的京劇藝術與宏大的交響樂結合的大膽實踐,也是把京劇藝術推向世界藝術舞台的又一種嘗試。

京劇走上世界


她10歲開始學習京劇,與京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2001年3月29日,她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次以交響樂伴奏清唱了《紅燈記》和《杜鵑山》等京劇名段,深深征服了美國的觀眾。她就是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外國人都覺得京劇是東方瑰寶,對京劇有一種神聖和崇拜的感覺……”當她講述起外國人對中國京劇藝術的痴迷時,她似乎也陶醉其中。
孫萍
孫萍
文藝沒有國界。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更是世界的藝術。前幾年,孫萍委員為推動中國京劇藝術走向世界而做了積極的努力,成年累月往來於美國、匈牙利等國家之間,人都消瘦了一圈。但說起那段日子,孫萍不僅沒有叫苦,反而非常自豪。她興奮地對記者說,你看歐洲的話劇表演“殺人”時,舉著刀子捅過去,就結束了。但是在中國京劇里,要先舉著刀,圍著被殺之人繞幾個圈子,然後再唱,以優美的動作刺下去,最後抽出刀來,慢慢抹去上面的血跡。這樣的藝術之美,讓歐洲人十分折服,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豐富的表演藝術。不過,自豪歸自豪,在幾十年的交流推動中,孫萍一直深深記得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過的一句話:中國不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因為中國出口的是電視劇而不是思想觀念。“她的意思很清楚,中國的文化能量不足以讓西方人擔心。”孫萍如是說。如今,中國的文化正在得到世界的認同,京劇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然而現在京劇卻面臨著“走出國門的煩惱”。
孫萍委員講了一個令她記憶尤深的事情。“在國外講學的時候,有一種深深的感觸,就是我做一個講座或者每一次講課的時候,想找一些輔助的資料,但圖書館沒有什麼太多的資料可供我參考,我只能拿我自己研究的東西,來寫成我的教案。當我講完課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問我去哪裡弄到教材,我很無奈,因為中國京劇的表演形式還沒有真正理論上的體系化,所以找不到教材。而在美國的圖書館里,像《莎士比亞全集》、《布萊希特戲劇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學生隨時可以去瀏覽。京劇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可是這種表現形式確實沒有系統地介紹到國外去,因為翻譯跟不上,很遺憾。”

其他信息


孫萍曾粗略做過統計,我國京劇目前大概有1000多部,可是翻譯出去的劇本卻不到30部,而且是不全的,有的劇本只翻譯念白,而不翻譯唱詞。她舉例說,京劇《牡丹亭》裡面出現的“相公”、“愛人”、“官人”等辭彙,在英文里用“先生”一個詞就全表達了,這樣就把中文豐富的表達和生動的文學性給抹去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種狀況似乎將要改變。全國兩會期間,孫萍曾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溝通,決定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目的是要把京劇表演藝術理論化、體系化,同時加大對京劇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力爭使中國的京劇藝術讓世界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