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橋晚眺

南宋陸遊創作的寫景小詩

《柳橋晚眺》是南宋詩人陸遊晚年家居山陰時作的一首寫景小詩。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昏時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恬淡閑適的心緒,抒發了詩人壯志未酬的淡淡悲情。此詩調動聽覺和視覺,注意色彩和動靜,變換視角和視線,將柳橋周圍的景色描繪得恬靜優美。

作品賞析


全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字,卻寫出了許多有特徵的景物,且層次井然,悅人心目,引人遐想,是一幅清新明麗的水鄉黃昏風景畫。詩人運用像畫家那樣的構思布局,又加上了畫家所難以具備的詩意的經營,他將“晚眺”所見所得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依次將小浦、魚躍(近景)、橫林、白鶴(中景)、閑雲、碧山(遠景)組織進畫面之中;同時,畫中有人,畫中有情思意趣,詩人賞景的時間、地點、神態、情懷也都包蘊在這種安排布局之內了。
短短四句,描繪出一幅恬靜優美的景色。詩使用了以動顯靜的表現手法。秋天的郊原傍晚,是幽靜的。叢林、碧山是無聲息的,而魚則是動的。這種動態,越加襯托出整個秋晚的寧靜。
詩中所描繪的世界,既是存在於自然中的世界,又是經過詩人選擇、概括、集中和美化了的世界。它滲透著詩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詩人晚年精神世界的一個側面。他數十年來雖然屢遭排斥和打擊,但並未因此悲觀、頹喪,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品格。他不僅在鄉民中找到了知音,而且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寄託和慰藉。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秋,作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家居,時已經七十七歲。柳橋在紹興府東南二里,人們常在這裡送別。詩人常來漫步,並多次形諸詩篇,此詩是詩人在秋夜裡佇立柳橋所看到的景色時所作。

作者簡介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詞人。
陸遊出生時正值北宋滅亡之際,從小便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遊“年十二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複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遊至幕府襄理軍務,使陸遊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之後陸遊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嘉定二年(1210年)陸遊去世,留絕筆《示兒》。
後人每以陸遊為南宋詩人之冠。陸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最多的詩人。陸遊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情操至死不渝,作為一位愛國詩人,滿腔救國熱忱,他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
著作有《劍南詩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其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