肫肝

肫肝

對“肫肝”的詞源研究也可謂是眾說紛紜。比如有說是“腱”的,也有說是“胗”的,還有認為是“近”的。 6指的是“腎臟”,另一個白讀sian

目錄

正文


對“肫肝”的詞源研究也可謂是眾說紛紜。比如有說是“腱”的,也有說是“胗”的,還有認為是“近”的。且多是按一般的做法從中古音對應入手研究。嚴教授分別從音義兩方面指出漏洞,說明它們的不妥之處。
嚴修鴻教授從音和義兩方面入手,一步步論證“腎”字才應是“肫肝”詞源的最佳選擇。首先,從保留陽上調類的閩語汕頭)、粵語平話來看,它是濁上字無疑;在客家話及部分贛語點古濁上字讀如陰平調也是白讀的常例;在內陸閩語點沙縣及連城姑田濁上字今白讀還伴隨一個喉塞韻尾;因此聲調上符合各點對應。就韻母而言,除了閩南話的多數點外均與“緊”同韻,與中古的軫韻對應嚴整;而廈門泉州、汕頭等地閩南話的ian或iaN還是臻攝三等真韻字的白讀音。“腎”廈門文讀為sin6指的是“腎臟”,另一個白讀sian6則是指“睾丸”(中醫叫外腎);還有,“身”文讀為sin1指“身體”,白讀為sian1則是用如量詞。韻母在各點可以通過。再者,“腎”《廣韻》時忍切,是個禪母字,其聲符“臤”還與見系聲母諧聲,又是上古諧聲時代禪母與舌根音關係密切的一個有力的證據。
在意義上,同樣具有說服力。嚴教授解說道:“腎是水府,五臟之一。何謂五臟?心、肝、脾、肺、腎是也。禽類的腎臟經過長期的演化已經變得微乎其微,難以覺察了(可參看家鴿解剖圖)。在一般人眼裡,禽類是沒有‘腰子’的,然而自古就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說,可能古人誤‘肫’為‘腎’,因而導致意義變化,所指轉移了。”
除此之外,從聲訓方面解釋也很合適:“腎的聲符是‘臤’,《說文·臤部》:‘~,堅也’,從‘臤’得聲者多有‘堅硬、結實’的含義。那麼雞鴨內臟中的那塊結實的硬肉稱之為‘腎’,不是也相通嗎?事實上,哺乳動物的泌尿器官‘腰子’的確也是內臟中最為硬實的。由此可見,說‘肫肝’在來自‘腎’便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