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青平鎮的結果 展開

青平鎮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下轄鎮

青平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西部,東連雅塘鎮,東南鄰營仔鎮,西南接車板鎮,西連高橋鎮,北連長山鎮,東北接石頸鎮,西北與廣西博白縣毗鄰。區域面積為276.64平方千米(2018年)。

2019年,青平鎮下轄青平社區和23個行政村:橫椏沖村、青山村、花平水村、窩甫村、息安村、新樓村、多別村、香山村、鯽魚湖村、橫坑村、沙鏟村、石圭坡村、紅莩村、飄竹村、鋪嶺村、六旺村、木高山村、那毛角村、金屋地村、大路灣村、上沖村、新開路村、黃竹江村。 2018年,青平鎮戶籍人口為110772人。

201徠8年,青平鎮生產總值39.813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07億元,同比增長7.9%;第二產業增加值19.17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827億元,同比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74億元;公共財政收入1230萬元,同比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9億,同比增長8.9%;農業總產值11.169億元,同比增長7.4%。

歷史沿革


始建於明朝神宗萬曆十三年(1589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青平屬石城縣,設青平汛,管轄青平、沙鏟、高橋3個塘。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青平設為廉江縣寧13都。清光緒九年(1883年),縣在青平設區局,統領13個團。民國期間,青平改為廉江縣第六區,1950年青平設區。1958年改為上遊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青平人民公社,1983年設青平區,1987年改為青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平鎮位於雷州半島西北部,東經110°08′,北緯21°35′,東連雅塘鎮石嶺鎮,西連高橋鎮,北接長山鎮、石頸鎮,南接營仔鎮車板鎮。鎮中心青平圩距廉江市區47公里,鎮區劃面積29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9.2萬多畝,耕地面積63255畝,水旱田面積46476畝,坡地面積16779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光照充分,是一個理想的優質水果生產基地。全鎮現有優質水果面積50214畝,其中:紅橙16321畝;龍眼21355畝;荔枝12538畝,是湛江地區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
青平鎮
青平鎮

地形地貌

青平鎮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低丘地帶。

氣候特徵

青平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550毫米左右(1955年-1985年)。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青平鎮中部有方圓5千米的花崗岩3億立方米,南部有高嶺土、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同時有沙鏟河、息安河、沙蒲江環繞鎮境。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4217公頃,其中水旱田面積3058.6公頃,林地面積12800公頃。

行政區劃


青平鎮鎮下轄1個居委會(青平),17個村委會(橫椏埇、堡下村、橫坑、青山、花平水、窩鋪、息安、新樓、多別、香山、鯽魚湖、沙鏟、石圭坡、飄竹、鋪嶺、六旺、木高山、紅莩、那毛角、金屋地、大路灣、上埇、新開路、黃竹江),那榕村等344條自然村,全鎮鄉鎮人口158188人。

人口民族


人口

1989年鄉鎮人口663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72人,2006年底止,鄉鎮人口9625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235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83134
44341
38793
家庭戶戶數19853
家庭戶總人口(總)82635
家庭戶男44026
家庭戶女38609
0-14歲(總)31823
0-14歲男18092
0-14歲女13731
15-64歲(總)44767
15-64歲男22795
15-64歲女21972
65歲及以上(總)6544
65歲及以上男3454
65歲及以上女309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80195
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時,青平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為:常住總人口數為73569,占廉江市人口的比重5.40%。

政治


青平鎮政府機構
機構名稱主要職能
黨政辦公室負責黨委、政府日常文書處理;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政府各項決議、決定及重要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的督促檢查;黨委、政府各種會議事務工作和黨委、政府領導參加重要活動的組織安排;根據黨委、政府工作部署開展調研、收集信息、反映動態;承辦黨委、政府重要文件的起草、修改、校核工作;負責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來信來訪的重大情況和問題;負責文件收發、管理文書檔案;負責組織、人事、統戰、宣傳、僑務、群團、統計工作;負責後勤服務和接待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管理農村救災救濟、救災捐贈;協助上級民政部門指導農村五保戶供養及敬老院、農村互助組織的建設和農村救災保險工作;負責法制宣傳和普及法律工作;管理勞動就業服務事業;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科技、新聞、影視文藝和體育工作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法令、法規;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鎮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中長期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綜合管理,協調社會文化、少年兒童文化事業;指導全鎮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和衛生、美育、國防教育、勤工儉學、教學設備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組織、管理全鎮科技力量和科技工作,開展科普活動,協同有關部門推動科技進步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協調有關部門實施愛國衛生、初級衛生保健規劃: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指導全鎮開展各項體育活動。
農業辦公室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擬定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中長期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檢查監督農業農村各項政策、法規和減輕農民負擔問題的貫徹執行情況;協同市有關部門制訂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指導和協調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掌握和反映農業、農村、農民的工作動態、信息,研究總結全鎮有關重大問題,推廣典型經驗;指導農村經濟組織搞好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指導農村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財務、會計、農村承包合同的管理和審計工作;負責指導農村承包合同的簽訂、承包合同糾紛的調解與仲裁工作;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和管理好全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做好防汛、防風、防旱和抗災、救災及災后復產工作;配合市職能部門,搞好農業技術攻關、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諮詢和技術推廣工作。
計劃生育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計劃生育工作的政策、法規;負責全鎮人口規劃的制訂;負責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統計工作;指導檢查計劃生育服務網路的建設;做好計劃生育避孕藥具的組織、指導、供應及使用的管理、監督工作。
規劃建設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規劃建設法規;負責組織鎮村規劃的編製、管理和實施工作;負責管理鎮的基本建設、村鎮建設和建築業、公用事業、房地產業;負責轄區內生產建築、公共建築、公用設施等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辦理鎮區規劃區外私人建房的報建手續(核發建設用地規劃申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准建證、施工許可證);協助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轄區內國家、集體、聯合體企業和鎮區規劃區內私人建設工程的報建、辦證和收費工作;負責鎮的環境衛生管理;收集、積累、整理規劃建設及管理過程中形成各種文件資料並定期移交檔案部門;負責鄉鎮規劃建設的統計報表工作;負責違法佔地案件的查處,調處用地糾紛和土地復墾基金的收繳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貫徹執行國家的財政稅收、企業的方針、政策;協助和監督工商、稅務部門做好稅費的收繳;協助金融部門做好儲蓄和資金髮貸收回工作;檢查監督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執行情況;負責物價、供銷、交通管理工作;協助企業做好生產、營銷工作。
綜治信訪維穩中心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協調政法工作。
人大辦公室負責鎮人大主席團會議決定的事項及鎮人大領導交辦的事項的組織實施、督促和檢查,抓好鎮人大年度工作計劃的組織,起草和初步擬定工作,市、鎮人代會、人大主席團會議和其他重要工作會議的組織籌備、文書材料、會議記錄、宣傳報道工作。
青平鎮領導班子
職務姓名
鎮委書記黃健
鎮委副書記、鎮長伍君虹

經濟


綜述

2014年繼續實施“規劃引領、工業強鎮、商業活鎮、旅遊旺鎮”發展戰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工業總產值10.3億元,比上年增長32.6%;農業總產值5.19億元,比上年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額10.39億元,比上年增長59.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96元,比上年增長8%。

農業

2014年,繼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已形成紅橙、龍眼、荔枝、甘蔗、優質稻、林木、外運菜、生豬、“三鳥”、養牛等十大支柱農業。全鎮種植業主要是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蔬菜、水果等作物,養殖業主要有豬、牛、雞、鴨、淡水魚等,已形成糧食、水果、甘蔗、生豬、“三鳥”等商品生產基地。是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2816.9公頃,其中紅橙945.3公頃,龍眼582.6公頃,荔枝1017.4公頃。山嶺已全部造林種果,有林木257.5公頃。全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515.9公頃,糧食總產量164081噸,其中稻穀26781噸;花生總產量3175噸,甘蔗總產量40406噸,蔬菜總產量43749噸;水果總產量31353噸,其中紅橙9286噸,龍眼7757噸,荔枝5694噸。生豬飼養出欄量136018頭,存欄量45217頭;牛飼養出欄量3302頭,存欄量11858頭;“三鳥”飼養出欄量941609隻,存欄量339772隻。有淡水養殖面積117.1公頃,漁業總產量1631噸。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穩步推進,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班32個班,參加培訓人數4337人,成功轉移就業6926人。

招商引資

2014年,全鎮招商引資新建、擴建、跨年度建設項目共15個,投資總額3.69億元,其中新引進項目10個,投資額1.07億元,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新增一間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廣東粵桂鵬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申報1間上限額企業(廉江市牛佰業飲食有限公司)。國信·興業園、國信購物廣場、牛百業飲食有限公司等重點項目已建成投產,萬畝特色農業旅遊觀光帶、葯樹埇“三舊”改造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均按預期快速推進。廣東粵桂鵬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可提供80個就業崗位。

文化


文物古迹

同安堡
同安堡位於青平鎮多別村西南面,坐南向北,呈正方型,佔地5800多平方米,四邊城牆高7.45米,長度均為76.8米,厚度為1.3米,用石頭、混合土砌成。城堡四大角分別建有碉樓,碉樓底寬上窄,高為10.5米,樓底寬為7.6米。據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證推測,其始建年代應在明代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

特產美食

青平龍眼
青平龍眼
【廉江紅橙】原名“紅江橙”,1984年被定為國宴佳果。在國內被稱為“人間仙桃”,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橙王”,與美國新奇士橙相比美,它的原產地在青平鎮境內。紅橙果實大(單果重150克左右),果型好、肉色橙紅、嫩滑、汁化渣、甜中帶酸,味清甜帶香,深受歡迎,因而被列為國宴佳果,廉江因此而被命為“中國紅橙之鄉”。1984年春,日本首相中曾根來訪問我國,首相品嘗后連聲稱好,並要求帶一些回去,國家派專機來湛江取了10箱廉江紅橙送給中曾根。美國總統里根來訪,國家領導人仍以廉江紅橙招待,同樣得到好評。1976年開始試銷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歡迎,其中1985年出口14450噸。
【龍眼】青平盛產的儲良龍眼,更是一株獨秀,暢銷港、澳、珠三角。被消費者稱之為“乒乓球”龍眼,參加廣東省“芭田杯”狀元爭霸戰中獲得第一名,揚名全國。龍眼在廉江市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各地仍有老龍眼樹存在。但以往均是栽於房前屋后,以遮陰乘涼為主,有無果收無所謂。80年代中期,青平鎮白馬嶺村在廉江市移民辦的支持下引種成片種植,獲得成功,之後吸引了一部分人試種,獲得成功。
【荔枝】荔枝是嶺南佳果中的精品,在古今中外都享有較高的讚譽,唐詩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的佳句。青平的荔枝品種齊全,有妃子笑、雞嘴荔、桂味、糯米糍、白塘罌、三月紅等品質優良,每逢收穫季節,全國各
地客商雲集,設點搶購。2006年,妃子笑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
【勞福茂茶】2000年春,引進台灣優質烏龍茶新品種--台茶12號(金萱),茶園生產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標準(NY/t288-2002),2005年6月榮獲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經過幾年技術探索,總結出一套以福建安溪和台灣相結合的、融現代恆溫恆濕技術於一體的獨特烏龍茶製作工藝,生產的勞福茂茶香氣高雅、滋味甘醇,以獨特的“三綠”(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品質深受廣大客戶的好評,產品暢銷國內外,2006年10月榮獲國家QS認證。
【馬鈴薯】
在廉江市青平鎮那毛角村委會,移民們將剛從地里刨出來的一筐筐馬鈴薯倒在辦公樓前,不一會,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丘,收購商聘請的10多位工人在忙碌地打裝。據悉,這批馬鈴薯將直接銷往馬來西亞。
由於馬鈴薯種植時間在冬季,時間雖僅有3個月,前段時間持續寒冷的天氣使移民們憂心忡忡,擔心馬鈴薯被冷死。面對災害,村黨支部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繫,考慮到天氣影響產量,希望企業能適當提高收購價。企業老闆接受村委會意見,將收購價從原來的0.90元/公斤提至0.94元/公斤。據介紹,該村委首期種植馬鈴薯150多畝,預計產量達30萬公斤,純收入超過15萬元。

交通


綜述

2005年,青平鎮有廉(江)石(圭坡)公路直達廉江市區,與行政村、自然村均通公路,共有鄉村公路56千米,其中瀝青路面28千米。
2012年,青平鎮建設農村公路13條,完成鄉道養護128.8千米。
201徠3年,青平鎮投入資金500多萬元新(重)建振興路、創業路、人民路、市場周邊等街道硬底化3.5千米,硬底化村道20多千米。
2014年,青平鎮投入基礎設施資金1100多萬元,修復325國道兩旁、振興路、創業路、175路、人民路、市場周邊等街道,硬底化3千米,硬底化村道30多千米,鄉村道路硬底化達83%。
2016年,青平鎮共修建32千米的硬底化鄉道,完成境內325國道大修和鎮區路段1.2千米擴建工程,改建危橋2座。
2017年,青平鎮投資1050萬元共修建24.1千米的硬底化鄉道,改建危橋3座,建設機耕橋4座、機耕路4千米等。

社會


教育

1982年,成立青平鎮一中。
1983年,成立青平中心幼兒園。
1992年,成立青平鎮二中。
2005年,青平鎮有農民技術學校1所,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學35所,幼兒園1所,在校中小學生2006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7%。

文化事業

2005年,青平鎮有文化中心站、廣播電視站、影劇院各1個,文化娛樂場所35個,村級文化站17個。
2012年,青平鎮新增7間村級文化樓,2家農家書屋。

醫療衛生

1996年,青平中心衛生院更名為青平醫院。
1997年,青平醫院被評定為一級甲等醫院。
2005年,青平鎮有醫院1所,鄉村醫療站27個。

社會保障

2010年,青平鎮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60萬元,完成水利建設工程項目16宗;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654人,轉移就業4691人;幫助300戶農村貧困戶改造危房;建成村級敬老院3所,解決30戶五保戶住房問題。
2011年,青平鎮完成危房改造208戶;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147人,轉移就業3686人。
2012年,青平鎮投入水利建設資金320多萬元,完成水利建設工程項目55宗,開挖溝渠23千米;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班28個,參加培訓人數3250人,共成功轉移就業6890人;完成危房改造34戶;發放保障金及臨時補貼245.85萬元,1113戶低保戶3032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投入22萬元對低收入群體進行基本醫療救濟;建設村級敬老院1間,改建1間。
2013年,青平鎮共有低保戶965戶2326人,五保戶928人,每月申領了低保保障金258914元,五保金475136元;組織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共辦28個班,參加培訓人數3250人,轉移就業6890人。
2014年,青平鎮培訓農村勞動力600人次,新增城鎮就業265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65人。
2016年,青平鎮投入3500多萬元完成水利工程138宗,1213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51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完成;培訓農村勞動力1560人次,新增城鎮就業18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92人。
2017年,青平鎮完成16條自然村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實現474戶1111人穩定脫貧;建成保障性住房22套,完成401戶安居工程建設。
2018年,青平鎮完成約8萬畝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補貼資金約742萬元;完成整修泥結石機耕路42.7千米,修復水毀工程15宗,新建三面光灌渠98千米,河道、渠道清淤25千米,改善灌溉面積25000畝,治理水土流失8平方千米;完成136自然村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新建水塔28座,新增供水點68個,鋪設輸水管道320千米,解決4萬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267戶危房改造,脫貧1275戶3054人,脫貧率82.6%。

基礎設施

2014年,加快推動鎮圩擴容提質的步伐,鎮圩完成面積從3.2平方公里擴大到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8000人增加到3.5萬人,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城鎮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啟動“三舊”改造項目6個,盤活和儲備土地20多公頃,其中有省商住用地指標9.9公頃,舊村場改造用地2.1公頃,舊廠房改造用地二幅,均已完成控制性詳規。
2014年,該鎮通過採用BT形式引入老闆摘牌建設,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建成1個10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全年投入交通設施資金1100多萬元,修復325國道兩旁、振興路、創業路、175路、人民路、市場周邊等街道,硬底化3公里,修建排污溝2公里,硬底化村道30多公里,鄉村道路硬底化達83%;投入49萬元新安裝LED節能路燈2公里,鎮區主要道路亮化普及率達85%;改造升級1個農貿市場、新建1個“三鳥”、大米交易市場。青平鎮被評為“湛江市生態文明鎮”。

語言姓氏


方言主要有四種:一是粵語,本地稱白話,主要分佈橫椏埇、香山、橫坑、石圭坡等村委;二是涯話,屬客家方言,主要分佈在堡下村、那榕村等大部分村委;還有少量雷州話,俗稱黎話,分佈在息安村委部分村莊;少量海邊話,主要分佈在金屋地、新開路等少數村莊。日常交往活動以白、涯為主。姓氏以楊、李、鍾、劉、陳、譚、吳、謝、曹等佔大多數。(楊氏主要分佈有堡下村、石頭塘、熟田坑、涼水井、公山等自然村人口約一萬左右。李分佈在那榕村等周圍村落)。

獲得榮譽


1991年,青平鎮被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綠委命名為造林綠化達標鎮。
1992年,青平鎮獲湛江市建制鎮建設規劃管理評比第一名。
1996年,青平鎮獲得“廣東省衛生先進鎮”稱號,同年被確定為廣東省中心鎮,“湛江市生態文明鎮”。之後,青平鎮先後被評為2003年度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和2005年度廣東省衛生先進鎮。
2010年,青平鎮被廉江市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2012年,青平鎮被評為“湛江市水果(紅橙)專業鎮”“廉江市農村土地流轉先進單位”“湛江市宜居城鎮”和“廉江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