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麻黃

藥物

地麻黃,中藥名。為番杏科植物粟米草Mollugo stricta L.的全草。分佈於秦嶺黃河以南,東南至西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腹痛泄瀉,皮膚熱疹,火眼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微澀,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腹痛泄瀉,皮膚熱疹,火眼。

相關配伍


1、治皮膚熱疹:用全草二錢搗爛包脈經(即寸口)。(《貴州民間藥物》)
2、治火眼:地麻黃(嫩尖)七朵,九里光(嫩葉)七張,兩葯混合沖絨,塞在鼻內(左眼痛塞左鼻,右眼痛塞右鼻),隨時更換。(《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15-30g,煎湯,外用:搗爛包寸口或塞鼻。

使用注意


辣椒燒酒及姜蔥。

採集加工


5-6月採收。

形態特徵


鋪散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莖纖細,多分枝,有稜角,無毛,老莖通常淡紅褐色。葉3-5片假輪生或對生,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cm,寬2-7mm,頂端急尖或長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中脈明顯;葉柄短或近無柄。花極小,組成疏鬆聚傘花序,花序梗細長,頂生或與葉對生;花梗長1.5-6mm;花被片5,淡綠色,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5-2mm,脈達花被片2/3,邊緣膜質;雄蕊通常3,花絲基部稍寬;子房寬橢圓形或近圓形,3室,花柱3,短,線形。蒴果近球形,與宿存花被等長,3瓣裂;種子多數,腎形栗色,具多數顆粒狀凸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空曠荒地、農田和海岸沙地。產秦嶺、黃河以南,東南至西南各地。

性狀鑒別


縮成團,黃綠色或灰綠色。莖多叉狀分枝,枝纖細有棱,無毛,通常褐綠色。葉近輪生,根生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莖生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梗長2-6mm。花單被,萼5片,雄蕊3枚,雌蕊1個,子房上位,3室,卵形。蒴果圓形。

藥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
2、殺精子作用。

相關論述


《廣西藥植名錄》:“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