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派鄉
雲南省耿馬縣下轄鄉
賀派鄉位於耿馬縣城南面,東至南碧河與四排山鄉相連,南至擋壩河與滄源縣勐來鄉和勐省鎮隔河相望,西接福榮鄉,北連耿馬鎮,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10公里,國土總面積為250.38平方公里。各村委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耿滄油路、耿雙油路貫穿全鄉,全鄉通車里程417公里。賀派鄉是1973年由耿宣區(現耿馬鎮)劃出而建,鄉以駐賀派村而得名,“賀派”傣語意為“壩頭”。
截至2020年11月1日,賀派鄉常住人口為15393人。
![鄉政府大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d/m3d7892820b5110ea3b84e057c701df14.jpg)
鄉政府大院
,根據耿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賀派鄉常住人口為15393人。
![賀派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9/md9de19cfc5c271189094a9162f299413.jpg)
賀派鄉
賀派鄉位於耿馬縣城南面,北緯13°29′東經99°22′,東至南碧河與四排山鄉相連,南至擋帕河與滄源縣勐來鄉和勐省鎮隔河相望,西接福榮鄉,北連耿馬鎮。鄉政府駐地離縣城10公里,總面積為250.38平方公里。賀派鄉於1973年從耿宣區(現耿馬鎮)劃出而建,以駐賀派村而得名,“賀派”傣語意為“壩頭”。境內居住著傣、佤、拉祜、景頗等14種少數民族。
![賀派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a/m8a29bd8007323c3932148aea91e8bdcd.jpg)
賀派鄉
賀派鄉地形分為山地、山麓壩兩類,地勢西高東低。山區半山區約佔70%左右,有少部分地勢較平緩的小凹地約佔30%。境內與福榮鄉交界的回漢山最高,海拔2977米,最低海拔980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適宜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流經賀派鄉的主要河流有4條,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水電開發,水面面積171畝,其中養殖面積171畝。全鄉以甘蔗、糧食為主要經濟支柱,擁有草地32350畝,林地24456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045畝,其中:茶園面積1197畝,(其中可採摘面積1197畝)、核桃面積3400畝,主要種植核桃、木爪、菠蘿等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54840畝,當年新種植核桃2700畝)。旅遊景觀遍布全鄉各個角落,有環境優美的耿馬土司避署山莊——莫陸同護佛寺,有芒抗佛寺,崩弄石佛洞、響水河瀑布、者賣古竹城、另楞水庫等風景別緻,自然風光優美,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金等礦產資源具有開發潛力。
![賀派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0/mc01ebc9bc3eae0dafef436c8740d58be.jpg)
賀派鄉
17戶通自來水、3539戶通電、8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8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25%和7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00戶(分別佔總數的38.7%和22.6%)。鄉到縣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或土路路面;鄉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崩弄村、芒底村、落陽村通達工程項目23公里沙石路正在建設中,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投資15萬元的鄉機關食堂建成投入使用,同時鄉機關辦公樓項目正在建設中,農貿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芒抗村、賀派村衛生室建設和5個行政村衛生室規劃選址工作已完成,同時公共衛生、疾病預防、保健和艾滋病防治等工作有效推進。全鄉共有拖拉機633輛,摩托車1215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735畝,有效灌溉率為4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9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4畝。
到2006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79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50戶。全鄉62個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122個自然
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賀派鄉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4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210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3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46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旅遊文化工作取得進展,者賣古竹城、莫陸同護佛寺、景頗目瑙縱歌、初具旅遊網路。
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完善。有資料顯示,流經賀派鄉的主要河流有4條,水利建設發展較快,有那雨箐、者賣2個水庫,灌溉面積2200畝,有者賣、芒底、回朽、賀廣、水平、芒弄、芒款、那雨箐、崩弄九條大溝,有效灌溉面積為29031畝,有各種大小橋16座,有擋帕河、響水河兩座電站。各村委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耿滄油路賀派段(16.4公里)貫穿全鄉通滄源,耿雙油路賀派段14公里,總通車里程417公里。累計建沼氣池563口。實現了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有電話446部。電視機覆蓋率70%。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啟動建設規劃,街面實施了油路改造。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非公經濟,有個私經濟業主754個,從業人員800餘人,總產值539萬元,實現利稅169萬元。
![賀派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8/m98ff3d0c0d282c38ee542b33ca47f158.jpg)
賀派鄉
賀派鄉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認真落實“一個產業、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
機制、一筆工作經費”的產業政策,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2006年甘蔗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2092.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3%;2007年計劃種植核桃8000畝,已完成備地工作;計劃新植桑園面積2000畝,養蠶80張,實現經濟收入5-6萬元,畝產效益3000元;種植高優茶園2989畝;種植薯類1456畝,其中在芒抗村、水平村連片種植535畝,在縣薯類產業辦的指導下,引進新品種(預薯一號)紅薯種植900畝;在水平村者賣組連片種植亞麻100畝,涉及農戶43戶,種植總投入2.8萬元。繼續重點發展八角、花椒、波蘿等種植業賀派鄉擁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600人。
全鄉文教科衛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實施科教興鄉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普六”、“普九”得以鞏固。有資料顯示,有中學1所,有小學21所,有中心幼兒園1所。衛生事業發展迅速,有鄉衛生院1所,有13個衛生室,每個村民小組都有衛生員,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計生工作正常開展,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賀派鄉是一個以甘蔗、糧食為主要經濟支柱的農業鄉,主產甘蔗、水稻、旱谷、玉米、茶葉等。2006年農業戶數3539戶,農業人口16036人,勞動力8884人,農村經濟總收入為484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15萬元,佔總收入的66%;畜牧業收入430萬元,佔總收入的8.8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96頭,肉牛396頭,肉羊120頭);漁業收入24萬元,佔總收入的0.49%;林業收入111萬元,佔總收入的2.28%;第二、三產業收入885萬元,佔總收入的18.25%;工資性收入69萬元,佔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183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5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0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100人,到省外務工100人。重點扶持運輸業、建築業、飲食業、釀酒、米及飼料等加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