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縱卷葉螟

鱗翅目螟蛾科動物

昆蟲名,螟蛾科。是中國水稻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廣泛分佈於各稻區。除為害水稻外,還可取食大麥、小麥、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雙穗雀稗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蘆葦等雜草。以幼蟲為害水稻,綴葉成縱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甚至枯死;分櫱期至拔節期受害,分櫱減少,植株縮短,生育期推遲;孕穗后特別是抽穗到齊穗期劍葉被害,影響開花結實,空殼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物種簡介


學名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鱗翅目,螟蛾科。別名刮青蟲。分佈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台灣、海南的全國各稻區。
寄主主要為害水稻,有時為害小麥、甘蔗、粟、禾本科雜草
以幼蟲綴絲縱卷水稻葉片成蟲苞,幼蟲匿居其中取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白色條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減產。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體長7~9毫米,翅展12~18毫米。體、翅黃褐色,停息時兩翅斜展在背部兩側。複眼黑色,觸角絲狀,黃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暗褐色,翅面上有內、中、外三條暗褐色橫線,內、外橫線從翅的前緣延至后緣,中橫線短而略粗,外緣有一條暗褐色寬頻,外緣線黑褐色。后翅有內、外橫線二條,內橫線短,不達后緣,外橫線及外緣寬頻與前翅相同,直達后緣。腹部各節后緣有暗褐色及白色橫線各一條,腹部末節有二個並列的白色直條斑。雄蛾前翅前緣中部稍內方,有一中間凹陷周圍黑色毛簇的閃光“眼點·,中橫線與鼻眼點,相連;前足跗節膨大,上有褐色叢毛,停息時尾節常向上翹起。雌蛾前翅前緣中間,即中橫線處無。眼點",前足咐節上無叢毛,停息時,尾部較平直。
幼蟲 幼蟲頭部淡褐色,腹部淡黃色至綠色,老熟幼蟲體長14~19毫米,橘紅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上有褐色斑紋,近前緣中央有並列的褐色斑點兩顆,兩側各有一條由褐點組成的弧形斑。后緣有兩條向前延伸的尖條斑。中、后胸背面各有茸毛片8個,分成二排,前排6個,中間二條較大,後排2個,位於兩側;自三齡以後,毛片周圍黑褐色。腹部毛片黃綠色,周圍無黑紋,第一至第八節背面各有毛片6個,也分兩排,前排4個,後排2個,位於近中間。腹部毛瘤黑色,氣門周圍亦為黑色。腹足趾鉤39個左右,為單行三序環。幼蟲一般五齡,少數六齡。預蛹 長約11.5~13.5毫米,淡橙紅色,體節膨脹,腹足及尾足收縮。
蛹 長約7~10毫米,圓筒形,末端較尖削。初淡黃色,後轉紅棕色至褐色,背部色較深,腹面色較淡。翅芽、觸角及足的末端均達第四節后緣。腹部氣門突出;第四至第八節節間明顯凹入≯第五至第七節近前緣處有一黑褥色橫隆線。尾刺明顯突出j上有8根鉤刺。雄蛹腹部末端較細尖,生殖孔在第九腹節上,距肛門近;雌蛹末節較圓鈍,生殖孔在第八腹節上;距肛門較遠,第九節節間縫向上延伸成“八”字形。蛹外常裹薄繭。
卵 卵橢圓形而扁平,長約1毫米,寬約0.5毫米,中間稍隆起,卵殼表面有細網紋。初產時乳白色透明,后漸變淡黃色,在烈日曝晒下,常變赭紅色;孵化前可見卵內有一黑點,為幼蟲頭部 。

生長環境


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
1、周年繁殖區:1月份平均氣溫4-16度等溫線以南地區,主要包括廣西桂南地區、欽州、雷州半島、海南島、台灣省的南端以及滇南冬季溫暖區。
2、越冬區:1月份平均氣溫4-16度等溫線之間,以南嶺山脈為界,嶺南為常年越冬區,嶺北為零星越冬區。3、冬季死亡區:1月份平均氣溫4度等溫線以北地區。

寄主植物

稻縱卷葉螟的寄主以水稻為主;大麥、小麥、茭白、甘蔗、粟、薏仁上也見為害;雜革寄主有稗草、游草(李氏禾)、雙穗雀稗、雀稗、馬唐、紅莖馬唐、狗尾草、蟋蟀草、柳葉箬、蘆葦等。

生長繁殖


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自北而南—年發生1~11代;南嶺山脈一線以南,常年有一定數量的蛹和少量幼蟲越冬,北緯30°以北稻區不能越冬,故廣大稻區初次蟲源均自南方遷來。成蟲有趨光性,棲息趨蔭蔽性和產卵趨嫩性,適溫高濕產卵量大,一般每雌產卵40~70粒;卵多單產,也有2—5粒產於一起,氣溫22—28~C、相對濕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達80~90%以上。初孵幼蟲大部分鑽入心葉為害,進入2齡后,則在葉上結苞,孕穗後期可鑽入穗苞取食。幼蟲一生食葉5—6片,多達9一10片,食量隨蟲齡增加而增大,l一3齡食葉量僅在10%以內,幼蟲老熟多數離開老蟲苞,在稻叢基部黃葉及無效分孽嫩葉上結滿繭化蛹。稻縱卷葉螟發生輕重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適溫高濕情況下,有利成蟲產卵、孵化和幼蟲成活,因此,在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濕天氣,有利於稻縱卷葉螟猖獗。

生活習性


東北年生1—2代,長江中下游至南嶺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一l1代,南嶺以南以蛹和幼蟲越冬,南嶺以北有零星蛹越冬。越冬場所為再生稻、稻樁及濕潤地段的李氏禾、雙穗雀麥等禾本科雜草。該蟲有遠距離遷飛習性,在我國北緯30度以北地區,任何蟲態都不能越冬。每年春季,成蟲隨季風由南向北而來,隨氣流下沉和雨水拖帶降落下來,成為非越冬地區的初始蟲源。秋季,成蟲隨季風回遷到南方進行繁殖,以幼蟲和蛹越冬。如在安徽該蟲也不能越冬,每年5—7月成蟲從南方大量遷來成為初始蟲源,在稻田內發生4—5代,各代幼蟲為害盛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
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人在10月中旬。生產上1、5代蟲量少,一般以2代為害蟲。成蟲白天在稻田裡棲息,遇驚擾即飛起,但飛不遠,夜晚活動、交配,把卵產在稻葉的正面或背面,單粒居多,少數2—3粒串生在一起,成蟲有趨光性和趨向嫩綠稻田產卵的習性,喜歡吸食蚜蟲分泌的蜜露和花蜜。卵期3—6天,幼蟲期15—26天,共5齡,一齡幼蟲不結苞;二齡時爬至葉尖處,吐絲綴卷葉尖或近葉尖的葉緣,即“卷尖期”;三齡幼蟲縱卷葉片,形成明顯的束腰狀蟲苞,即“束葉期”;3齡后食量增加,蟲苞膨大,進入4—5齡頻繁轉苞為害,被害蟲苞呈枯白色,整個稻田白葉累累。幼蟲活潑,剝開蟲苞查蟲時,迅速向後退縮或翻落地面。老熟幼蟲多爬至稻叢基部,在無效分櫱的小葉或枯黃葉片上吐絲結成緊密的小苞,在苞內化蛹,蛹多在葉鞘處或位於株間或地表枯葉薄繭中。蛹期5—8氏,雌蛾產卵前期3—12天,雌蛾壽命5—17天,雄蛾4—16天。該蟲喜溫暖、高濕。氣溫22一28℃,相對濕度高於80%利於成蟲卵巢發育、交配、產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蟲的存活。為此,6—9月雨日多,濕度大利其發生,田間灌水過深,施氮肥偏晚或過多,引起水稻徒長,為害重。主要天敵有稻螟赤眼蜂,絨繭蜂等近百種。

環境影響


稻縱卷葉螟發生和為害的程度常與下列因素有關:①溫、濕度。稻縱卷葉螟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2~28℃。適宜相對濕度80%以上。30℃以上或相對濕度70%以下,不利於它的活動、產卵和生存。在適溫下,濕度和降雨量是影響發生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雨量適當,成蟲懷卵率大為提高,產下的卵孵化率也較高;少雨乾旱時,懷卵率和孵化率顯著降低。但雨量過大,特別在盛蛾期或盛孵期連續大雨,對成蟲的活動、卵的附著和低齡幼蟲的存活率都不利。②種植制度和食料條件。一般是連作稻條件下的發生世代大於間作稻。同時,遷飛狀況也與水稻種植制度有關。縱卷葉螟蛾一般是從華南稻區向北遷飛至華中稻區,再從華中稻區向東北遷飛至華東稻區,或從華東向西北遷飛至北方稻區,以及從北方向南方回遷。這樣的遷飛行為,除氣象因素外,常由不同地區種植制度所決定的食料狀況所引起。各地遷飛世代基本上發生於水稻乳熟後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③天敵。稻縱卷葉螟的天敵種類很多,寄生蜂主要有稻螟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縱卷葉螟絨繭蜂等,捕食性天敵有步甲隱翅蟲瓢蟲、蜘蛛等,均對稻縱卷葉螟有重要的抑制作用。稻縱卷葉螟在各稻區田間種群的為害程度主要取決於水稻種植制度和水稻分櫱期孕穗期與此蟲發生期的吻合程度。如在長江中、下游稻區,第1代幼蟲在6月上旬盛發,發生量少,對雙季早稻為害甚輕;第2代幼蟲在7月上、中旬盛發,發生量大,就會較重地為害雙季早稻、一季中稻和早播一季晚稻;第3代幼蟲於8月上、中旬盛發,較重地為害遲插一季中、晚稻和連作晚稻;第4代於9月中旬盛發,則為害遲插一季晚稻和連作晚稻。

防治方法


危害特點

初孵幼蟲取食心葉,出現針頭狀小點,也有先在葉鞘內為害,隨著蟲齡增大,吐絲綴稻葉兩邊葉緣,縱卷葉片成圓筒狀蟲苞,幼蟲藏身其內啃食葉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條斑。嚴重時“蟲苞累累,白葉滿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損失最大。

農業防治

選用抗(耐)蟲水稻品種,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長發育健壯,防止前期猛發旺長,後期戀青遲熟。科學灌水,適當調節擱田時間,降低幼蟲孵化期田間濕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水3天,殺死蟲蛹。
保護利用天敵
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國稻縱卷葉螟天敵種類多達80餘種,各蟲期均有天敵寄生或捕食,保護利用好天敵資源,可大大提高天敵對稻縱卷葉螟的控制作用,稻縱卷葉螟天敵約80多種,各蟲期都有天敵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敵,如擬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蟲期如縱卷葉螟絨繭蜂,捕食性天敵如蜘蛛、青蛙等,對縱卷葉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化學防治

根據水稻分櫱期和穗期易受稻縱卷葉螟為害,尤其是穗期損失更大的特點,藥劑防治的策略,應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鬆分櫱期為害嚴重代別的原則。藥劑防治稻縱卷葉螟施藥時期應根據不同農藥殘效長短略有變化,擊倒力強而殘效較短的農藥在孵化高峰后1-3天施藥,殘效較長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天施藥,但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實際,結合其它病蟲害的防治,靈活掌握。參考實用藥劑:1、得力士(20億單位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江西正邦生化有限公司)2、金愛維丁(5%阿維菌素乳油,深圳諾普信品牌產品),3、樂斯本(48%毒死蜱乳油,陶氏益農),4、5%氟鈴脲乳油,5、10%氟鈴·毒死蜱乳油。6、康坤(3.2%阿維菌素微乳劑,山東天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注意輪換和混配用藥,不同區域使用藥劑請諮詢當地植保技術專家。

發生情況


農業部預測,稻縱卷葉螟自2003年發生全國性暴發以來,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年發生面積在3億畝次以上。表現為:峰次增加,主峰加;發生範圍擴大,面積增加;田間世代重疊嚴重,危害時間長;江南、長江中下游、西南東北部連年重發。2020年9月15日,農業農村部《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公布,稻縱卷葉螟入選病蟲害病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