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山東大學二級學院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ShandongUniversity)歷史可追溯到成立於1901年官立山東大學堂(濟南)的歷史課程。1996年7月,山東大學在原歷史系的基礎上組建歷史文化學院。

截至2020年3月,歷史文化學院下設五個學系,開設有6個本科專業;擁有歷史學門類的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3個一級學科和管理學門類的檔案學、文化產業管理2個二級學科。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學術型碩士招生專業和2個專業型碩士招生專業。

歷史沿革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歷史文化學院是一個歷史悠久、學術積澱深厚的學院。
1901年,官立山東大學堂(濟南)創建之初即開設歷史課程。后在濟南省立山東大學(1920年後)、青島山東大學(1930年後)、齊魯大學、臨沂抗日根據地山東大學中,歷史學科有極大的發展。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楊向奎先生兼任中文、歷史兩系主任。
五十年代,歷史系獨立成系。五六十年代,歷史系彙集了楊向奎、趙儷生、陳同燮、黃雲眉、鄭鶴聲、童書業、張維華王仲犖8位著名教授(史稱“八馬同槽”)以及丁山、趙紀彬、吳大琨、許思園、劉敦願、韓連琪、孫思白、華山、龐朴等一批知名學者,創辦了《文史哲》(楊向奎先生為第一任主編),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山東大學贏得了"文史見長"的盛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實行學位制后,歷史系擁有了國務院審批的第一批博士點(中國古代史)和碩士點。王仲犖、張維華、鄭鶴聲、韓連琪、劉敦願、田昌五等前輩學者培養了一批青年學術人才。另有一批中壯年教授成為各個研究領域中的著名學者。
八十年代,山東大學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外關係史、中國經濟史及史學理論研究均在學術界有較高地位。尤其是王仲犖、鄭佩欣、陳之安等先生的魏晉隋唐史研究和以路遙、孔令仁、李德征、陸景琪等為代表的義和團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有著巨大影響。八十年代,在路遙教授的親自主持下,在五十年代的基礎上又開始了近二十年的大規模的義和團資料的田野調查。路遙教授仍在繼續招收和培養義和團方面的研究生,以他為主任的" 山東大學義和團運動與近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心"是國際公認的義和團研究重鎮。
八十年代以來,王仲犖、葛懋春、李德征、呂偉俊等先後擔任歷史系主任。
1996年7月,山東大學在原歷史系的基礎上組建歷史文化學院。
學校名師
2000年7月22日,原山東大學、原山東醫科大學、原山東工業大學合併組成新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保持原名稱、建制、人員不變。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3月,歷史文化學院下設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系、世界史學系、文化產業管理學系、文秘檔案學系和歷史學系5個學系,開設有6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歷史學世界史考古學
文物與博物館學檔案學文化產業管理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3月,學院擁有教職員工120餘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導師近30名,碩士生導師近80名。學院有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含青年長江)2人,中組部“萬人計劃”人選1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宣部“馬工程”首席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含青年泰山)5人。1名教授當選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會長。

學科體系

學院擁有歷史學門類的3個一級學科(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和管理學門類的2個二級學科(檔案學、文化產業管理)。1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學術型碩士招生專業(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檔案學、文化產業管理)和2個專業型碩士招生專業(文物與博物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在教育部第三輪、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山東大學考古學、歷史學、世界史均位列前茅。2016年,考古與歷史學科被列入山東大學“學科高峰計劃”首批重點學科名單。按照《山東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案》,學校重點建設“中國古典學術”等五大優勢學科領域,中國史、考古學名列其中。

教學建設

截至2019年9月,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主持和參與的發掘成果已有8次被評為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分別是:山東鄒平丁公龍山文化城址(1991)、山東長清仙人台邿國貴族墓地(1995)、山東長清雙乳山西濟北王墓(1996)、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2000)、河南鶴壁劉庄遺址(2005)、山東濟南大辛庄商代遺址(2010)、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2015)、山東章丘焦家遺址(2017)。另外,山東濟南大辛庄商代遺址還先後獲評“2003年度六項最具學術價值的考古新發現”、“2010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質量獎’三等獎”。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2012年5月,以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為基礎,成立了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任名譽院長,方輝教授任院長。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為學校直屬獨立建制的科研機構,黨群關係掛靠歷史文化學院,位於山東大學青島校區。
學院擁有多個教學科研機構和平台,其中包括:國家級考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與社會考古國際聯合實驗室(與耶魯大學共建,為首批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環境考古學創新引智基地(2007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二期培育項目),3個山東省重點研究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山東省東方文化研究基地,山東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心)等。
院系研究所(中心)
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學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中國古代史研究所
美術考古研究所現代化與當代中國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所
世界史研究所義和團運動與近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心黃河文化研究所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濟南文化旅遊研究中心
山東區域歷史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加拿大研究所韓國研究所
華人華僑研究所公共藝術產業研究中心古籍電子化實驗室
華夏文化研究中心齊魯影視產業研究中心文秘檔案與公務員制度研究所
品牌學校研究所蘭陵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後期資助項目等36項。《宋代三衙管軍制度研究》(2014)與《中西中古稅制比較研究》(2015)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多篇論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歷史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考古學報》、《考古》、《世界歷史》、Antiquity、JournalofArchaeologicalScience等權威期刊。
《魯東南沿海地區系統考古調查報告》獲第七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一等獎。5項成果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10項成果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術資源

學院圖書資料室是山東大學藏書最多的兩個院部資料室之一。現有中外文藏書14.7萬種(其中線裝古籍藏書4萬餘卷冊),中外文期刊200多種,3萬餘冊。考古資料室現有考古類圖書5萬餘種。檔案資料室、韓國研究中心(國內收藏韓國歷史資料最齊全的機構)、加拿大研究中心、中國古代史研究所也有圖書資料2萬餘冊。
2001年10月學院與學校共同投資建設的多媒體教室,可以滿足各種現代化教學需求。2002年下半年,學院與學校共同投資,建成擁有30台微機的電子古籍實驗室(兼計算機室)。由學校撥款30萬元對院資料室的全面加固、裝修以及全部線裝圖書的進櫥保藏,也已於2003年1月竣工。

學術交流

2015年,山東大學與中國史學會共同承辦享有“史學奧林匹克”之稱的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學院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東京大學、萊頓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巴黎第一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等著名學術機構建立了密切的雙邊關係,科研合作、學術交流和師生往來頻繁,形成了顯著的國際化特色。
學院積極發揮學科優勢,對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服務、智庫諮詢同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形成了良性互動。近年來,山東大學教研實踐基地(山東省檔案局、山東省檔案館)和山東省檔案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山東大學)簽約掛牌,山東大學城市文化研究院(青島)落戶學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 務姓 名分管工作職 務姓 名分管工作
院長
黨委副書記
方輝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黨委書記劉軍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副院長劉家峰分管人事人才、博士后流動站、國際交流與合作黨委副書記張偉分管行政、紀檢、教工黨建、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資產、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離退休、校友工作、安全工作
王芬分管科研、圖書資料建設工作、協管意識形態工作副處級組織員薛辰兵分管黨員發展,統戰、工會、社會服務、離退休、校友等工作,協管財務工作
代國璽分管研究生培養、研究生招生與拓展、學科建設副處級輔導員李一楠分管學生教育管理、學生黨建、共青團、信息化建設、計劃生育工作,協管招生與教育拓展工作宣傳、研究生教育管理
院長助理曲春梅分管教學、雙學位教學、網路教育、本科招生與教育拓展文研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孫強分管文研院行政;協管人事人才、財務工作;主持文研院與博物館(青島)黨總支全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