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村

安徽省巢湖市黃麓鎮裴村

安徽省巢湖市黃麓鎮河東裴村(行政村名:河東村;古名:花塘湖裴村),位於巢湖北岸,位於巢湖市西郊、合肥市東南各約30公里,處一隅高地,三面為河東圩環繞,故又名河東村。裴村姓氏自古曰,始傳自山西聞喜縣河東裴氏,村中"落葉祠“記載,”祖自江西長安外遷至此“(推測,為陝西長安曲江之西,尚待考證),一說自江西”蘆子灘(音)“(不可考)。

基本信息


自先祖輾轉外遷於此,傳承逾二十世,歷經近700年,分三支,長房外遷到巢湖南岸,共俸一祠,名”落葉祠”。村人雖經數世之傳承,世事之聚變,然民風尚淳,古風猶在。

歷史沿革


相傳裴氏先祖外遷於此初始,落戶於現“張烏村”所在,距離現村東北處約1里,后因子嗣傳承,家承隨興,於約500年前,易地選址,置地興業,而安居於此。裴氏遷於此地后,主分三支,后因家業興盛,地域所限,長房外遷,於巢湖南岸置業安家,但仍俸禮於一祠。現時村內以仲,叔二房為主,分東西而居。
解放后,村內由東而西分三隊,組織農業生產,村人混居並無仲、叔之分,仍以裴姓為主,外姓僅一家,而家學之道仍盛,亦能相安而處。

地形水系


觀今之地勢,知古人之用心。

文化傳承-裴村學堂


裴氏自長安外遷,雖顛沛輾轉而不忘“家學,禮教”之祖訓,以家學“私塾”肇巢湖北岸、小黃山懷治學之始,又多極盡裴氏一姓之力,合近鄰多方之助,“篳路藍縷,以興鄉學‘,始創”裴村學堂’,聞名鄉里,勝時方圓百里之學子聞聲而趨之,求學聞道,致善修身,聞雞而起,朗朗讀書之聲,響繞鄉里。學堂始建,由家學私塾衍化而來,教師職以村內家學先生為底,亦相邀近鄰多名師,以啟。
學堂取村西“落葉祠”址始,多加擴建,以成東西兩院,南北兩進之傳統徽式建築格局。東進為輔,保留北進“落葉祠”主祠堂,辟南進為課室,於南進東側翻修為新校門,保留原祠堂東門為側門。中間為方形天井,由大理石圍砌而成,其外木質挑梁廊道,通連南北東西。西院為建校后擴建而成,仿東院亦分南北兩進,均闢為課室,並延東西徑達東院兩倍之多,其間亦有長形井院,迴環之廊道,中心處立花壇,花勝之時,桂梔紛芳,令人不勝流連,東兩院一牆之隔,由環拱之門通連,側壁石砌而成,通潤光滑,亦為孩童滑耍之樂處。學堂依坡而建,呈北高南站低之勢,北側坡陡,為避水土沖轍,檐下置溝以引之,坡上植楊樹以固之。楊樹經久則枝繁,夏入則陰翳其下,涼風習習,常為駐足納閑之善所,其間長幼無間,士農不分,侃侃而論,是為善也;秋至,落英繽紛,色彩燦爛,是為美也。

落葉祠


概況

自祖傳碑刻記載,村西落葉祠由九世祖始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後於清光緒甲辰年間(1904年)翻修擴建至最大規模,並立下碑記,存留至今。
解放后,落葉祠堂經改擴建,添加南路,西南路,西北路,東西兩側,由圓拱隔開,形成東天井,西花園格局,建成裴村小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因肩負教學功能,又有村人參加維護,得以全建制保留。
進入九十年代,縣域教育體制改革,小學合併搬遷,落葉祠堂長期棄用,1998年大水浸泡后,木質結構腐朽崩塌。改革開放初期,村裡物力匱乏,村人幾經周折,拆除后擴建部分,保留原祠堂三進,使得村裡典儀仍有歸處。

碑記

蓋聞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欲尊祖,而敬宗立廟之典馬能不急講乎?溯查我祖,自江西長安外遷於此,傳三世而分東西兩分。恆因言論不合未修家廟,每逢大典抱恨萬千。迨至午橋、友仁二公因出(不清待查),分九世祖,各自解囊、商榷。子母數十年,日積月累遂成(巨,不清待查)欵。業於同治十二年,會辦磚瓦木石,銳意創修。旋以,兩分大局未合,不(不,不清待查)懼(懼)各祖其祖,貽笑自我,而分建(待查),至一簣功虧,有志而未逮也!迄今三十餘年,而東分已修公所兩進,隱有即作走祠之勢。我等竊(竊)欲兩分會局,公修公祠,繼午橋、友仁二公之志,而善成之。上以尊一本,下以貽百世。於我祖,則有榮;於我心,則無憾矣!何意屢昭(待查)而渠若□□合議□□而聾(待查),合愈急而離愈甚,議若再停是渠(待查)奠先人於安宅?而我仍棄祖宗於風雨,非特獲罪甚大,且問心亦何忍乎?是以,我等議因舊制,而鳩工落成之。燕臣、子聘專擅總理,廷芳(待查)等助理而任勞焉。構瓦屋兩進以安祖位,而妥先靈至於中進拜廳,不敢 扌處(同據)造,留以俟合者耳。
竭力助理人:元德、俊德、玉良、芳寬、芳旨、芳城、芳乾、芳富
皇清光緒歲次甲辰年泰簇月 彀旦

譜系演化


察裴氏起源,世皆以為伯益之後。伯益者,顓頊之苗裔,助禹治水而聞名,封於趙地。其後非子,以馬蕃息,封之於秦,是為秦非子,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后解邑為衣方為氏。然始祖,史說有二,一說自唐代裴氏墓誌銘記始祖為秦桓公之子公子伯車(裴針,音鉗),另一說秦非子六代孫陵之後(唐林寶《元和姓纂》)。自漢代裴氏多聚居黃河流域,其譜系皆出於山西聞喜之一支,亦有「天下無二裴」之說。魏晉以還,裴氏乃一時的名門巨族,時稱河東裴氏。至唐代仍極負盛名,曾出過十七位宰相,位居唐朝世族之首。
巢湖黃麓花塘河東裴氏,自長安外遷於此(祠堂碑記輾轉至“江西”后遷入),傳逾十九世,清同治年間繼編家譜,譜輩以“紹”啟,承前譜十二字“紹靖禧繼,應仕學利,群朝光錫”,增譜序列后十六字“芳名震世,德立勛高,永承先業,志士賢豪”。家譜雖經多次編修,幾度輾轉,而村人不敢怠之,亦編得布質譜書,以存經久。最新一次編修家譜,成於二零一零(庚寅年),亦分多卷保管中。然歷經數世,先譜已失,而未見源流詳述於存版,余觀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翟鳳翥編纂《裴氏世牒》 4卷(乾隆時坊刻本。序跋六篇:參加編寫的翟風翥、朱裴、裴之英各一篇,作於康熙五年;安世鼎、鄺奕垣各一篇,作於康熙七年;裴紹文一篇,作於乾隆十八年)體例嚴謹,年代可仿,譜代有相接之處,或可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