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牛

麗牛

麗牛是一種以禾本科植物為主要食物的牛種,主要分佈在歐洲以及我國少數地區,化石顯示為世界上出現最早的牛種

物種名稱


麗牛
拉丁文名 _
麗牛完整照片
麗牛完整照片
Leptobos
體長 : ?
體重 : ?
食物 : 單子葉植物,即禾本科草
生存年代 _
早更新世
麗牛化石
麗牛化石
生存地點 _
歐洲、南亞和中國
物種種類 _
哺乳綱 Mammalia
反芻亞目Ruminantia
牛科Bovidae
名稱含義 _
?
地質層位 _
?

動物簡介


麗牛
麗牛
根據化石記錄,麗牛(Leptobos)是最早出現的真牛。麗牛化石的最低層位的絕對年齡為距今255萬年左右,即早更新世的初始階段。麗牛有兩類,其中一類的角心具有雙重彎曲,即角心先向側後方彎曲,然後再向上前方彎曲,頰齒的齒冠為中冠,被統歸為麗牛亞屬(Leptobos (Leptobos));另一類的角心只有一個同方向的彎曲,即向側後方,頰齒齒冠較高,被統歸為斯邁提麗牛亞屬(Leptobos (Smertiobos))。麗牛分佈於歐洲、南亞和我國。目前在我國發現的麗牛都是斯邁提麗牛亞屬的,並且只有兩個種:短角麗牛(Leptobos (Smertiobos) brevicornis)和粗壯麗牛(Leptobos (Smertiobos) crassus)。發現於甘肅龍擔的短角麗牛是最早的短角麗牛,產化石地層的絕對年齡為距今255百萬年。安徽繁昌人字洞出土的粗壯麗牛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粗壯麗牛,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早期。其中最大的種類可能是中國的粗壯 短角麗牛與人類大小比例
麗牛,中國之外的麗牛則包括印度的捻角麗牛和歐洲的埃楚斯坎麗牛,能夠適應寒冷的冰原環境。短角麗牛主要分佈在北方,從早更新世早期一直延續到早更新世晚期。而粗壯麗牛在北方和江南都有分佈,但目前僅在早更新世地層中發現。
牛類:包括綿羊、山羊、麝牛、羚羊和牛。在中新世時起源於亞洲,後來分佈到歐洲、非洲和北美洲。從上新世到現在在歐亞大陸和非洲種屬眾多,一直很繁盛。中國已發現的牛類化石有上新世的中華大羚(Sin-orgx)、原大羚(Protorgx)、旋角羚(Antilospira)和更新世的麗牛(Leptobox)、更新世到現代的水牛(Bu-balus)、黃牛(Bos)等等。
反芻亞目(Ruminantia) 包括鼷鹿類、鹿類和洞角類。它們從始新世晚期開始出現,到中新世開始繁盛成為分佈最廣、種類和數量最多的有蹄動物。
所有現生的和已絕滅的偶蹄類可分成三個亞目,即豬形亞目(Suiformes)、胼足亞目(Tylopoda)和反芻亞目(Ruminantia)。

化石時代環境


【摘要】:目的記述甘肅慶陽巴家嘴黃土層中發現的一件麗牛化石標本。方法運用經典的古生物方法,結合化石解剖、形態比較方法研究。結果該化石的主要特徵是額面平,稍高出眼眶;眼
麗牛
麗牛
眶向側方凸出;角基起始於眼眶稍後,角直而細,亞柱狀,兩角心順角基延長線大體成105°夾角;這些主要特徵與Leptobos amplifrontalis極為相似,定為Leptoboscf.amplifrontalis。結論根據麗牛在歐洲和中國的發現及在巴家嘴動物群中的其他化石特徵,巴家嘴麗牛的地質時代為第四紀早更新世早期,環境氣候以濕冷為主。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教育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學系 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教育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學系
【關鍵詞】:麗牛 甘肅巴家嘴 早更新世
【基金】:陝西省科委基金資助項目(JK028)
【分類號】:Q915
【DOI】:CNKI:SUN:XBDZ.0.2006-03-027
【正文快照】:
麗牛(Leptobos)是牛亞科比較原始的一屬,是第四紀更新世早期的典型種屬之一,最早發現於歐洲的義大利北部,是維拉弗朗動物群主要成員之一。麗牛主要生活在早更新世,在西歐和亞洲南部個別地方可達到中更新世早期。因此,認為麗牛的出現標誌著第四紀的到來,可見對麗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