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的結果 展開

中國古代科學家

第二組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展現中國古代科學家風貌,於1962年12月1日發行的,志號為紀92的紀念郵票。

郵票全套共八枚,圖案分別繪古代科學家蔡倫像、孫思邈像、沈括像、郭守敬像和蔡倫造紙、孫思邈煉藥、沈括考察地貌、郭守敬使用渾天儀測量星宿位置的情景。

發行背景


為了反映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歷史,以及古代科學家的卓越成就,也為了激發現代人趕超世界先進科學水平的信心,1962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紀念郵票。

制票參數


志號紀92印刷版別影寫版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孫傳哲背面刷膠[G]發行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規格整張枚數齒孔度數
297蔡倫像4分3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298造紙4分3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299孫思邈像8分6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300醫藥8分60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301沈括像10分25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302地質10分25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303郭守敬像20分15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304天文20分150萬枚30mm×40mm50(10×5)P11.5×11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郵票全套共八枚,蔡倫像(297)繪古代科學家蔡倫;造紙(298)繪蔡倫造紙的情景;孫思邈像(299)繪古代醫藥學家孫思邈;醫藥(300)繪孫思邈煉藥的情景;沈括像(301)繪古代地質學家沈括;地質(302)繪沈括考察地貌的情景;郭守敬像(303)繪天文學家郭守敬;天文(304)繪郭守敬使用渾天儀測量星宿位置的情景。

郵票賞析


蔡倫像(297)的畫面上,蔡倫頭戴無耳進賢冠,身穿絳色大襟式衣服。圖案上蔡倫的衣服顏色近於朱赤,這和東漢服色的規定有關。衣服式樣是大襟式的深衣,也稱禪衣,這是漢朝普通的禮衣公服。
造紙(298)圖案是按照《天工開物》圖繪製。畫面右下方放著兩個比較大的容器,一個工人正在往容器里灌水;容器里已經裝了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一類的造紙原料。畫面左下角的那個工人,跪在一個比較小的容器前,正用一根木杵搗動。畫面中間站在一個方池子旁的工人,兩手抄著一張細竹帘子,將細爛的紙漿均勻地擦到帘子上漏去水分。畫面上方那位剛剛從門外走進來的人正是蔡倫。蔡倫手裡拿著一張白紙,也許他要和工人進一步研究提高紙的質量問題;畫面左上角的那個工人,見蔡倫來了,立刻捧著一張自紙迎上去,也許,這張紙的質量又有了新的提高。從畫面上人物的動作和神態看,他們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整個製作間里充滿了緊張認真和興奮自豪的氣氛。
孫思邈像(299)圖案上的孫思邈,頭戴唐代盛行的男子帽軟裹軟腳襆頭,長髯自然飄垂胸前,雙目凝視前方,彷彿時刻都在關注著民百姓的疾苦康健。
醫藥(300)圖案是按照《天工開物》圖繪製的。在一個清潔、安靜的庭院里,一座玲瓏刷透的山石和地上生長著的繁茂藥草,頗具天然情趣。孫思邈坐在一塊青石上,身旁矮桌上放著新採集的藥草和葯果。他手捧自己的書稿,沉思地望著面前那座正在焙製藥品的煉藥爐。從面部神情看,孫思邈進行著精心的思考,他彷彿從實踐中又獲得了新經驗,準備進一步修改和豐富自己的醫學著作。
沈括像(301)圖案上的沈括,頭戴沿襲唐制的展腳硬角襆頭,懷抱朝笏,看上去似乎正準備向上報告自己利國利民的建議。
地質(302)圖案描繪了沈括在太行山進行實地察訪研究地質地貌的情景。沈括在待從的陪同下,騎馬深入到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對岩壁斷層進行細心觀察;當他發現石壁露層中的螺蚌化石和礫石時,立刻被吸引住了,他站在陡峭的石壁前,結合有關資料,做了認真的觀察和研究,最後推斷出這裡曠古以前曾是海岸。畫面遠處綿延起伏的山巒剪影、山前長長的河流和石壁上懸掛的古松,創造出了一種“遍履山川”的境界,表現出沈括注重實地調查研究的嚴肅治學態度。
郭守敬像(303)中,設計者採用側視角度造型,突出刻畫了郭守敬的面部神態:那明亮的雙目,進發著一種孜孜不的追求激情;那自然微合的雙唇,彷彿剛剛還在滿控熱情地倡議測量全國各地的緯度活動。
天文(304)圖案是根據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者的渾天儀複製品,描繪了郭守敬正在用自己設計並改造的渾天儀測量星宿位置的情景。郭守敬用渾天儀測量28宿及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平均誤差只有4.5'。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夠達到這樣精確的程度,真是難能可貴。畫面右下部突出展現了簡儀的一角,即赤道儀的局部,左上角繪有聳立的山峰和飄動的白雲,身穿藍袍的郭守敬登上觀測台,開始觀測天體的赤道坐標位置,洋溢著一種濃濃的天文研究的科學氣氛。

郵票價值


這套郵票中的蔡倫像(297)郵票在圖稿設計時,設計者將圖案中文字“公 元?”誤為“公元前?”,形成“(公元前?一121年)”。印刷廠據此圖稿製成印刷版模,郵票試印樣票送審時,這一錯誤才被發現。採取的補救辦法是在印筒上修版。於是,修版工人在印版上將“前”字一個一個修掉。由於不是重新製版,修版后又沒有逐枚嚴格檢查,結果在制印版時又漏颳了印版左邊的50枚全張中第16號位置上的“前”字,因此,每全張都有這樣一枚帶“前”字的錯票。
後來,在該套郵票發售時發現了這個問題。郵電部急電通知,各地郵局將帶有“前”字的郵票單獨撕下,收回銷毀。由於個別基層郵局未按此要求去做,這枚有“前”字的錯體票還是流入了社會,被幸運的集郵者收藏。
“文化大革命”后,天津市某集郵公司恢復業務,接到當地郵局移交的一批清理出庫存的郵票,這批郵票被作為集郵郵票整理出售。由於工作人員業務生疏,將含有這枚“公元前”錯體郵票的紀92整版出售給集郵者,一共出售了十幾天,《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售出1300多套,也就是蔡倫“前”字票又流出26枚。這成為新中國集郵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這種由修版工人造成的珍郵數量極少,只佔正票的1%,集郵界簡稱“公元前”。存世量數千枚,整版票存世幾十版。
1998年5月,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1個含“公元前”錯體票的紀92整版票,底價8萬元。1998年5月,中郵大地安徽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票底價3萬元。1998年6月,中郵大地第2期月末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新票底價3萬元。1998年中郵大地第4期月末拍賣會上,1枚紀92“公元前”錯體票以8.9萬元成交。

重要展覽


2016年,在“廣東省一框集郵展覽”中,展出了《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蔡倫像(297)錯票。

榮譽表彰


1980年,《集郵》雜誌編輯部發起的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的評選活動中,《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獲得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