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江孔殷的結果 展開

江孔殷

晚清官員、美食家

江孔殷(1864-1951),廣東南海張槎人。字韶選,又字少泉,小字江霞,號百二蘭齋主人,世稱霞公、江太史,謔稱江蝦。祖上為廣東茶商,巨富,有“江百萬”之稱。一說幼年時家道已中落。行二,長兄似夭亡。

人物生平


江孔殷(約1864約1874),清朝京官,對烹飪極感興趣,創出廣東名菜龍虎鬥。
“龍虎鬥”又名“豹狸燴三蛇”、“龍虎風大燴”、“菊花龍虎鳳”,是聞名中外的廣東傳統名菜。以蛇製作菜肴在廣東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當地曾有“秋風起矣,獨它肥矣,滋補其時矣”之諺,古代曾經作為宮廷佳肴。”龍虎鬥”一菜相傳始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5),當時有個名叫江孔殷的人,生於廣東紹關,在京為官。回到家鄉后,經常研究烹飪,想創製新名菜。有一年,他做七十大壽時,為了拿出一道新名菜給親友嘗鮮,便嘗試用蛇和貓製成菜肴,蛇為龍、貓為虎,因二者相遇必斗,故名曰“龍虎鬥”。親友們品嘗后都覺得不錯,但感到貓肉的鮮味還不足,建議再加雞共煮。江根據大家的意見又在此菜中加了雞,其味更佳,這樣此菜便一舉成名。後來改稱“豹狸燴三蛇”、“龍虎鳳大燴”,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龍虎鬥”。此菜在嶺南地區廣泛流傳,成為廣東菜館的主要特色名菜,盛名世界。中外賓客來到廣州,都要品嘗此菜,不然曰:“虛此一行。”
少年入萬木草堂,師從康有為,1895年參與公車上書。以文才稱,與劉學詢、蔡乃煌、鍾榮光並稱清末廣東文壇“四大金剛”。
1900年,李鴻章任兩廣總督,以籌款建海軍為名,奏弛賭禁,招商承辦。江與廣協左營都司李世桂、香山紳士劉學洵、新會在澳門的大賭商盧焯之等組織30萬元資本的闈姓廠大公司,公開以科舉為賭博,賭博、舞弊一時成風。
1904年赴京會試,中恩科(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二甲第27名進士,入翰林院,授職庶吉士(粵人謂點翰林者“太史”),曾奉旨出使日、朝及台灣,後任職天津海關道,一說任江蘇候補道。
1907年,嶺南盜匪成風,經廣東總督張鳴岐奏請,欽放廣東清鄉總辦(慈禧並賜蘭花一百二十盆,百二蘭齋由此得名)。及至返粵,聯合士紳以鐵腕手段繳匪,大殺三合會眾凡60日,最多一日殺108人,盜匪之風為之壓制,聲譽日隆,累任廣東候補水師提督,誠清末民初廣東政壇舉足輕重之實力派人物。
江性慷慨不羈,素廣結三教九流,而同情革命黨人,在粵任職期間,曾私放洪門李福林往南洋入同盟會,並促成革命黨人汪精衛、陳景華獲赦。1911年,“三·二九”廣州起義失敗,江孔殷力擔風險,協助潘達微把七十二烈士葬在黃花崗,成為一大義舉,后孫中山、宋慶齡曾專門登門拜謝。辛亥革命事起后,力促廣東和平獨力,後世有“改寫廣東近代史”之評價。
辛亥革命后淡出廣東政壇,一度避居香港。1915年,受聘出任英美煙草公司南中國總代理,與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激烈商戰。三十年代返居廣州,於郊區籮崗洞租得官荒地1000餘畝創辦江蘭齋農場和蜂場,改良水果品種、引進國外良種蜜蜂,得籮崗橙、黑荔枝及黃金蜂蜜等良種,至今享譽於世。並興辦南崗至籮崗圩的小軌鐵路、興修水利,耗盡資財。
日軍侵華期間,廣州淪陷后,江移居香港,拒絕回粵出任偽廣東維持會長。
光復后返居廣州,頗窮困,戒毒持齋,以賣字為生。
1951年佛誕日農曆四月初八,於廣州六榕寺失足,由是癱瘓,入荔灣區黎鐸醫院。是年廣東土改,南海農民追索“逃亡地主”,至醫院強行以籮筐抬返鄉里。江瞑目不語,一度絕食,41日而終。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其女江畹徵,擅長花卉,得宋人法,工筆賦色,淡逸清華。畫不輕為人作,故不多見。其名不見於謝文勇之《廣東畫人錄》。江孔殷曾延請廣東國畫研究會畫家李鳳公(1874-1967)至其家授畫,其時冼玉清亦在其家掌書記。冼氏與畹徵同為鳳公入室弟子也。1928年所登記之國畫研究會181名會員一覽表中,江畹徵為其中之一員。
其子江譽鏐,粵劇編曲名家,即南海十三郎者。一說“南海十三郎”原為江畹徵筆名,後為其弟所用。

個人作品


江著有《蘭齋詩詞存》,擅書法,以行書見長,格調高雅,出筆不凡,頗具學問文章之氣,穗港澳諸地之公庫多有庋藏。性風流,妻妾眾多,“江蝦娶新抱”等典故至今流傳省港。並以美食著稱,有“太史蛇羹”等名饌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