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拜將台的結果 展開

拜將台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的拜將台位於漢中市城南門外,亦稱拜將壇。為南北列置的兩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許,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南台上書“韓信拜將壇”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閣。武漢拜將台位於閱馬廠南端。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后,清王朝調動大軍,南下武漢,當時,中國同盟會領導人之一的黃興,由滬來鄂,主持軍事,革命軍政府遂於11月3日任其為戰時總司令,在此築台授印,因名拜將台。

歷史沿革


拜將台
拜將台
漢中市內東南隅座落著“古漢台”。主台高八米,面積約七千多平方米。周·遭台坦高聳,雄姿偉岸,相傳這裡是漢高祖劉邦為漢王時的宮廷遺跡。“留此一坯土,猶是漢家基”。“古漢台”歷來被視為漢高檢的,發祥地,四百年漢室帝業的根基。拜將壇亦稱拜將台,位於漢中石城南門外。南環中路南側有南北兩座土台組成,台高3米多,面積為7840平方米,相傳為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南台四周用漢白玉欄桿圍砌,台場平坦寬敞,台腳下東西各樹立一石碑,東碑陽刻“拜將壇”3個字,碑陰刻《登台對》。西碑陽刻“韓大將韓信拜將壇”8個字,碑陰刻七絕一首:“辜頁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兩碑相望,更為古壇增添色彩。北台上建有一亭,頂部是斜山式。斗拱飛檐翹角,下邊枋檁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蘇式彩畫。此亭形體舒展而穩重,氣勢雄渾而大方,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拜將壇始建於公元前二零六年,是漢高祖劉邦設壇敬祭天地、拜韓信為大將的古遺址。
拜將台
拜將台
拜將壇位於漢中城區,地處鬧市,佔地六公頃。漢中城南郊區,菜哇碧綠,榆柳成行,這裡有兩座土台,這是拜將台。“拜將台”是漢朝元年(公元二零六年)劉邦受封“漢中王”屯軍漢中,拜韓信為大將時舉行儀式的“壇”。(即《史記淮陰侯列記》記載的“設壇場”的“壇”)。古代封建統治者在舉行重大典禮時,常常“起土為台”,當時叫作“壇”。《南鄭縣誌》記載:“拜將壇在郡城南,明嘉靖間,副使呂克中嘗築亭壇左,鐫刻詩章,今廢。”韓信,江蘇淮陰人,出身寒微,幼失父母,但讀書習文勤奮,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經蕭何舉薦,劉邦不拘一格用人才,在漢中城南,築台設壇,祭天拜將。韓信被拜為大將后,統帥三軍,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謀,北出漢中,定三秦,百戰百勝,輔佐劉邦統一全國,成就了帝業。為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勛,被譽為“兵仙神帥”。拜將壇是漢王朝的發祥地,亦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歷史物證。
明瑞王詩碑曰:“高祖築壇拜將帥,天佑漢室帝業開”拜將壇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中外享有盛名,是來漢遊人尋古覽勝的必至景點。韓信是歷史名將,有關韓信的傳說,民間流傳甚廣;北宋詩人梅堯臣在《送友人宰南鄭》一詩中,有“蒼煙古柏漢高廟,落日荒茆韓信壇。”南宋陸遊在《山南行》一詩中,有:“將軍壇上冷雲低,宰相祠前春日暮”的描寫。而今日之拜將台周圍,是我縣蔬菜生產區,四季長青,當年“冷雲”“荒茆”的“拜將台”已顯得格外繁忙,不時有歌聲,歡笑聲僚繞,為古老的“拜將台”增添了幾分“熱鬧”。

文化活動


拜將台
拜將台
史稱:韓信足智多謀善用兵,為蕭何賞識,向劉邦推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並採納了韓信迎三秦東向以爭天下之策,完成了西漢統一大業。拜將壇——韓信石像韓信是淮陰(江蘇)人,“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史記淮陰侯列傳》。少年時,曾“寄貧票母,受辱胯下”。秦末農民起義爆發,投入項梁起義軍,后又追隨劉邦。韓信通曉兵法,加之在當時反秦的農民運動中,親自參加作戰,從戰爭實踐中又經受了鍛練,遂成為有才能的軍事家。他曾多次向項羽出謀劃策,均遭拒絕;後來投奔劉邦,邦以外貌量信,按一般將校收用,信不得志,遂離漢東歸,行至“寒溪”(馬道公社)被肖何追回,並向劉邦引薦,推薦韓信的軍事政治才能,建議舉行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大將。同年八月,韓信率軍出師東征,越秦嶺,定三秦(關中地區),開闢北方戰場,連續擊敗五個諸侯國,從左翼牽制楚軍,形成對楚軍的包圍,最後,在亥下(安徽)一戰,楚軍全部潰散,項羽兵敗自殺。
毛主席的光輝著作《論持久戰》一文中,把“韓信破趙之戰”引為以少數兵力並處於背水不利地形,出奇制勝的著名戰例韓信是歷史名將,有關韓信的傳說,民間流傳甚廣;北宋詩人梅堯臣在《送友人宰南鄭》一詩中,有“蒼煙古柏漢高廟,落日荒茆韓信壇。”南宋陸遊在《山南行》一詩中,有:“將軍壇上冷雲低,宰相祠前春日暮”的描寫。而今日之拜將台周圍,是我縣蔬菜生產區,四季長青,當年“冷雲”“荒茆”的“拜將台”已顯得格外繁忙,不時有歌聲,歡笑聲僚繞,為古老的“拜將台”增添了幾分“熱鬧”。

旅遊信息


拜將台
拜將台
安放於拜將台的漢中世紀大鐘,重達11噸,屬中國西北最大的銅鐘,其聲宏亮,氣勢壯觀,與拜將台相映交輝。1、門票:2元2、撞世紀大鐘:5元(撞鐘券附世紀大鐘銘文,可了解漢中悠久歷史以及今天的發展)氣候漢中地處秦嶺南麓,北方的寒流被阻隔在外,所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4℃,四季均適合旅遊。住宿漢中市內住宿方便,從火車站沿人民路到北大街、中心廣場這一段是漢中繁華區,建議住在廣場附近,離火車站、客運站、公交車站都較近。漢中飯店、賓館分為兩個檔次星級賓館價格較高,一些老品牌和私營的招待所設備稍舊,服務不錯價格又便宜。
交通航空:漢中西關機場距市中心只有1公里,每周有航班到西安。鐵路:從漢中有到安康、北京西、武漢漢口、南陽等地的列車,另外,從安康至陽平關及成都至上海的列車也都經過漢中。公路:每天有100多個汽車班次發往市內外各地,各主要景點都與市內的主幹公路相連,交通方便。美食漢中的地方風味名菜有:金錢髮菜、干燒旱鯉、白雪團魚、天麻烏鳳、傘把排骨等;當地知名土特產有黑貢米、黑木耳、柑橘等。

主要景觀


南台:拜將壇台四周用漢白玉欄桿圍砌,台場平坦寬敞,南台腳下東西各樹立一石碑,東碑陽刻“拜將壇”3個字,碑陰刻《登台對》。
西碑陽刻“韓大將韓信拜將壇”8個字,碑陰刻七絕一首:“辜頁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足以看出對於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們是難以接受的。
兩碑相望,更為古壇增添了色彩。
南台下東邊豎一高約2米的碑,是書法家舒同為拜將壇題字。碑背面刻有韓信登壇與劉邦的一段對話,摘自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
北台:北台亭閣有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漢中期間的題聯:“蓋世勛名三傑並,登壇威望一軍驚。”正是這個拜將壇,把具有軍事才能的韓信推到了楚漢相爭這一軍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吒疆場,所向披靡,助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從某種意義說,拜將壇實際上是漢王朝的奠基台。
世紀大鐘:安放於拜將壇的漢中世紀大鐘,重達11噸,屬中國西北最大的銅鐘,其聲宏亮,氣勢壯觀,與拜將壇相映交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