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東陽鎮的結果 展開

東陽鎮

重慶市北碚區轄鎮

東陽鎮,隸屬重慶市北碚區,位於風光秀麗的嘉陵江北岸,與重慶後花園——北碚區僅一江之隔,是重慶市規劃的北碚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份,距重慶城區僅45公里。

2004年撤鎮建東陽街道辦事處。東陽街道東面與天府鎮相鄰,南面隔嘉陵江與北碚城區相望,西面與北溫街道和澄江鎮的嘉陵江分界,北面與合川市土場鎮草街鎮接壤,幅員面積48.79平方公里。轄黃桷、大新、磨心坡、大沱口4個社區,先鋒、磨心坡、上橋、勝利、東陽、桃花山、西山坪7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東陽鎮歷史悠久。南北朝南齊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割巴縣府置東陽郡,郡治設東陽,因"日出江東"而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東陽鎮自古就有"巴渝古鎮、巴渝名區"之美譽。解放前該地區為黃桷鎮,1950年12月北碚和平解放后,建立黃桷街道辦事處,農村部份與二岩鄉合併組建為東陽鄉(公所)。幾經變革,1987年2月正式成立了東陽鎮人民政府。現今,鎮內轄16個村、128個組、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萬人。有回族、苗族、藏族、壯族傣族、彝族、滿族、佤族布依族土家族拉祜族仡佬族和其他民族等13個少數民族。1992年,將澄江鎮的西山坪、松林坡、龍華、二岩、岩口5個村和原北泉街道辦事處的白羊背、白沙沱2個居委會划入,2004年撤鎮建東陽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東陽鎮東面與天府鎮相鄰,南面隔嘉陵江與北碚城區相望,西面與北溫泉和澄江鎮的嘉陵江分界,北面與合川市的土場鎮、草街鎮接壤,幅員面積48.79平方公里。農業耕地面積18960畝,農民人均耕地佔有量0.8畝。
氣候
東陽鎮地區屬川東亞熱帶氣候,春早、夏長、秋短、冬暖,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在18.3℃左右,無霜凍期335天左右,氣候宜人。鎮內水力、煤、鐵、硅酸、硫、白泡石等自然資源和天然森林植被十分豐富,平均海拔高度250-450米,森林覆蓋面積達32.9%,有國家保護的動植物幾十餘種。屬中丘中谷地貌,地勢較平坦,環境優美,明家溪、車盤溪在境內逶迤而過,古時就有文人墨客用"西山夕照"、"東陽晚渡"、"白沙落雁"、"峽水拖藍"、"巴江秋月"等詩句來描繪和讚美東陽那美麗迷人的景色。

經濟


農業發展

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東陽鎮農業發展始終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線,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種養殖結構不斷優化,農、林、牧、副、漁得到全面發展,全鎮初步形成了“蔬菜、瓜果、水產、畜牧”四大園區的農業發展格局,同時成功推出了西山坪“峽瓜”品牌,為進一步建設西山瓜果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示範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通過優質水稻、玉米、珍稀蔬菜等品種的引進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進一步推進全鎮農產品的更新換代,使農產品不斷地向高檔化、精品化、高產化和無害化方向發展。

工業發展

工業基礎良好,產業優勢突出。作為北碚的老工業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鎮形成了以玻璃、製藥為主體,煤炭、摩配、儀器儀錶、造紙、房地產等幾十個門類,1000多個品種的綜合工業體系。有國家、集體、私營等大中型企業100多個,其中,重慶大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北碚玻璃儀器總廠、天府礦務局磨心坡煤礦、重慶川儀十九廠、北碚蠶種場、北碚玻璃器皿廠等28個國有大中型企業,年產值超過10億元。產品遠銷歐美,享譽國內外。同時全鎮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培育了2個產值上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地不斷湧現出來,並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玻璃器皿,包裝玻璃和生物製藥等產業技術實力雄厚,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較強的競爭力,工業發展潛力和再創能力很強。

交通


鎮內有省道“北儀”公路、渝合高速公路、襄渝鐵路,以及即將動工的渝合高速公路引道,正在施工建設的"遂渝”高速鐵路穿越境內,並在境內規劃建一個大型客貨站,加上歷史悠久的嘉陵江黃金貨運水道,使得東陽鎮公路、鐵路、水路三暢通,為東陽鎮經濟發展提供了十分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全鎮有線廣播、閉路電視、郵電通訊網路發達,2001年已全面實現了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電纜改光纜寬頻網路建設正在緊張有序實施,覆蓋調頻廣播全鎮每個角落,信息更加暢通,信息網路開發空間更加廣闊。

社會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顯著提高,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鎮共有初級中學3所、技工學校1所、小學11所,幼兒園8所,建立起了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鎮先後成立了農學、蔬菜、瓜果、養豬、養魚、醫藥、獸醫、建築等8個科學技術協會,擁有各類科技人才211人,為科教興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和城鄉防疫保健工作健康發展,醫療設施不斷改善,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發展良好。由於東陽鎮距北碚城區較近和境內大中型企業多年來的發展,因而具備了水、電、氣、路等較為完善的城市建設基礎。1999年經市規劃局批准,東陽鎮沿江3.5平方公里納入了北碚主城區規劃建設。2001年,完成了主城區3.5平方公里(遠期5.7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和城鎮開發拓展準備工作。2002年,鎮投入20萬元資金,制定出東陽鎮主城區沿江500米以內及兩溪沿線景觀設計的修建性詳規和模型,進一步推動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目前,鎮政府積極行動,以修建黃桷農貿市場為突破口,引進業主全面啟動舊城造樹立嶄新的主城區形象。同時在開發新區劃定一個300—500畝的工業園區,搞好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優惠的政策措施引進企業入住。力爭把東陽鎮小城鎮建設做成北碚區的靚點和形象工程。

旅遊


境內有屬市級文物保護的抗戰時期復旦大學校址和相輝學院舊址、孫寒冰墓、登輝堂等人文景觀;有重慶市西山坪勞教所和勞教戒毒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與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縉雲山、北溫泉隔江相望的岩口桃花山、禪岩寺和保育院舊址等。已經開通的北溫泉過江速滑和正在開發的岩口桃花山景區將為東陽鎮旅遊產業的發展開創先機。西山湖秀麗的山水風光將成為北碚繼"戴湖"之後又一消夏避暑的理想聖地。飛蛾山自然風景保持良好,植被豐富,環境優美,遠景將開發成森林公園。旅遊資源的開發將為東陽鎮創造又一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