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慶雲鎮的結果 展開
慶雲鎮
廣東樂昌市慶雲鎮
慶雲鎮地處粵北山區,獅子山下,屬石灰岩鄉鎮。總面積3.64萬公頃,人口1.25萬,全鎮地勢東高西低,地貌以石灰岩見多。全鎮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銻礦為補,鎮址於土佳寮村中央,鎮內兩條農民商貿街的建設日臻完善,農村城鎮化已初具規模,慶雲的特產有板栗、香瓜、茶葉、油桃等。鎮內交通便利,省道S248線於2006年全線水泥硬化,到坪石24公里,乘車只需要25分鐘,到樂昌78公里,乘車需要1個半小時,鎮到村委公路已全部水泥硬化,武廣客運專線從我境穿越9.7公里。
因其境內曹家山,拔地而起,高可近雲,百里可見,時日長久,其方圓百里之內,漸為“近雲”二字所代,前人以本地方言“近”“慶”同音,而取吉慶祥和之意,故以“近雲”而冠以“慶雲”之名。
在宋朝之時,就有宜樂古道經蔚嶺關,下五里沖,穿永樂,繞黃圃斗灣而西出赤溪,系湖廣兩地往來之要道,而後又有省道S248線穿鎮而過,於是,慶雲遂成樂昌之要鎮地,慶雲,自建國初期的從屬為五區(坪石)至六區(黃圃),到成為獨立建制的慶雲公社及至今成鎮,近六十年。
轄土佳寮村、五里沖村、下黃村、永樂村、金坪村、襖田村、廣田村、灣雷村。
樂昌市慶雲鎮位於廣東省北部,交通便利,氣候宜人,境內有千年古村戶昌山、傳奇謎地湊雲仙。
戶昌山古村位於樂昌市西北60多公里,從坪石火車站下車沿省道S248線到慶雲鎮戶昌山村約25公里。宜樂古道自湖南宜章經此地到坪石前往樂昌南下韶關、廣州。
該村始建於南宋末年,李姓始祖伯倫、大萬父子二人,從北方棄官逃往南方,沿古道到了戶昌山,見此山川靈秀,層巒疊嶂。於是便在此定居下來,成為戶昌山村李姓開基始祖。明清以來,由於受到附近黃圃“鳳山書院”文化的影響,雖然李姓不到百戶人家,但也建起書院、私塾四家,以此培養李姓後裔,謀取功名。曾先後出現一批進士、舉人、貢元以及“六品軍功”等顯赫人物,頗有“人文蔚起、科甲聯登”之譽。至今村前大坪上仍存幾十對“旗杆石”,這便是當年科舉、功名的見證。村中成遍的清代古建民居,歷歷在目;祠堂、私塾、雕梁、壁畫、牌匾隨處可見。古道旁的“雲梯”摩崖石刻,乃清代維修宜樂古道的文字紀實;村外西北廓原有“李陳氏節孝坊”,為清道光九年的古建牌坊,可惜90年代初被雷電擊毀,只殘存雕石斷垣。1987年,該村及牌坊被列為樂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宋以來,黃巢軍、太平軍、北伐軍曾此絡繹古道,留下了許多歷史古迹。近年來,香港正剛旅行團、中山大學教授以及眾多旅遊愛好者,無不慕名而來,接踵而至。他們認為:“戶昌山古村很有文化品位,我們發現了一個開發旅遊的新亮點。”該村正以古樸的形象,純樸的風情迎接四方遊人。
著名的宜樂古道橫貫慶雲鎮中,至今有“蔚嶺關”、石刻“雲梯”等遺址。境內有千年古村戶昌山,雕樑畫棟、青板石刻、建築精美、文化昌明;傳奇名山湊雲仙,古墓廟宇,傳為明末大將宋獻策故地;獅子山終年雲霧瀰漫,冬季銀裝素裹、雪景如玉,所產茶葉色澤翠綠、清香淳厚。
2009年工作計劃
一、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農村經濟。
1,制定發展規劃,明確農業發展戰略目標。該鎮將繼續認真落實“壓糧、種果、調菜、興煙、栽竹”的農業發展規劃。近幾年,以永樂村坪頭嶺500畝水果基地為示範點,拋起了在全鎮大面積種植橘子、沙梨、板栗、油桃等果樹,其中在永樂村坪頭嶺已增種植橘子、沙梨800畝,通過栽培、施肥、管理,果樹長勢喜人,農戶收成良好,有一農戶李振賤僅果樹一年收入達5-6萬元,還購買了一輛汽車,把自己和其他農戶的水果銷到韶關、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年收入達十多萬元,從而帶動了其他農戶種植果樹累計達3千多畝,實現了政府引導,農戶受益的目標。
以灣雷村黃卜司黃煙100畝為示範點,認真做好技術指導、田間管理和收購協調工作,今年百年不遇的冰災侵襲我鎮,這以黃煙生產工作是一種毀滅性的災難,在天氣變化冰雪將臨之際,鎮黨委書記、鎮長多次親自下到各育苗場地檢查,召集育苗人員布置防凍保苗工作,在冰災期間組織幹部,育苗員、煙站、黃煙辦幹部和煙農破冰保苗,加固育苗棚等,由於領導布置早,使我鎮各育苗場完好無損,不但保障了本鎮黃煙種植1500畝的煙苗,還為兄弟鄉鎮提供了300多畝的煙苗。通過一年的努力使我鎮煙葉生產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全鎮已有種植戶140戶,種植20畝以上大戶有40戶,總種植面積1500畝,完成收煙葉4164擔,已全面完成市下達我鎮的任務,農戶每畝收入達3千餘元,各煙農戶可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真正實現了鎮、村、農戶“三方”受益的好成果。
明年我鎮煙葉生產在鞏固老煙農的基礎上,發展新種戶,力爭09年我鎮煙葉種植面積突破2000畝,收購7000擔,抓住明年扶持煙葉生產價格再增加10%的好政策,為煙農爭贏。
2,創品牌,謀出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切實把握農業良性發展方向,建立高效農業機制,打響“獅子山茶”和“湊雲仙茶”兩個茶葉品牌,申報為無公害綠色食品,並逐步開發湊雲仙茶莊,拓寬農產品道路,最大限度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廣發果蔬流通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作用,繼續走“合作社+農戶”的路子,實行“上連市場,下連農戶”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3,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對全鎮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了合理調整,進一步明確三大農業分區,即:以永樂、五里沖村為核心產果區的水果發展區;以廣田、襖田二村為中心的生薑發展區和以灣雷、金坪、土佳寮村為示範點的黃煙發展區,此外,大力發展農村養殖業和林業,最大限度拓寬農民增收途徑,讓農民真正富起來。
二、加快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步伐。
1,總體調度,開展生態建設,促進植被保護和恢復。堅持以水土保持為中心,按照草、灌、喬相結合的原則,以恢復和擴大山地植被為重點,加大“滅荒造林”力度,對荒棄山頭進行封山育林;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切實保護已有林地;擴大農村沼氣池的使用規模,切實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逐步減少林木植被、農作物秸稈的使用量,為生態恢復提供保障。
2,突出重點,抓核心區域石漠化治理。
集中加大對永樂墟坪上至坪頭嶺2000畝的連片山嶺綜合治理力度,改善土質,增強土層蓄水能力,為此片區域的瓜果蔬菜種植打下良好基礎。
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創建便利、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1,以點帶面,加快奔康房建設步伐。全鎮通過確立下山新村、灣雷坦前村為奔康房建設示範點,以點帶面,加快奔康房建設步伐,提高全鎮人民的人居環境。
2,積極做好農村家庭改水改廁工程。繼續完善引水工程,引山泉水,並對水源進行消毒處理,使更多的農民用上安全、方便的自來水;通過運用“三級化糞”技術對公廁進行改造,改善農民用廁環境,改善居住衛生。
3,繼續抓好“文明集鎮”、“文明小康村”和“十星文明戶”的創建工作,長抓不懈,充分發揮鎮、村、組三級社會治安網路和人民調節委員會、司法所、綜治工作中心多位一體的大調解作用,開創“和諧慶雲”大環境。
4,加快村委會到村小組公路硬化建設步伐,加強村委會與村民的聯繫,保證村民出行便利和農產品運輸渠道的暢通。
四、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1,加強城鄉互動。積極尋求多種措施如:農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電腦知識與上機操作培訓、“農民課堂”等,提高勞動力文化、技能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輸出步伐,拓展農民增收途徑的同時加快城鄉互動頻率。
2,加快改進戶籍管理,方便城鄉人口流動與人員交流,促進城鄉一體化。
3,加快土佳寮、金坪農民街建設,引導農民在此建房、營業,推進兩街商業化進程。
目前我鎮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在明年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採取有力的措施,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繼續探索有慶雲特色的改革發展道路,開創慶雲新格局。
戶昌山村位於樂昌市慶雲鎮東北部,與黃圃鎮毗鄰,坐落於千年古道—宜樂古道旁。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該村歷史悠久、山水秀美、民風古樸、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以村中央李氏宗祠為中心,小巷四通八達,密集的明清時期古房屋建築群保存完好。 2003年冬被樂昌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很強的文化價值。
戶昌山始祖大萬公(進士),其父謙公在宋元戰亂時期不願做元朝的仕宦,率家居由江西道經郴陽的愛黃嶺無蓋山避居而隱,以種茶葉為生,大壽歸天后,安葬於無蓋山半山腰。
大萬公之子——伯倫(單傳獨子)賦性聰明,奮志舉業二十餘歲,選拔貢員,在景定年間任大理寺平事,卿見宋孱弱,欲解祖歸田,然忠義之心未嘗一日去,遂與梁成大、李庭芝歃血為盟,抗敵,梁成大被執,庭芝奔北,惟倫公凱旋,見大命歸元,義不為宦,於是大萬公與子伯倫由湖湘遷至樂昌黃圃茅屋裡(李家村新屋場)暫居。
有一天大萬公牧牛割草,扎草完畢,不見耕牛去向,沿跡一路尋找到此地(戶昌山)才找到耕牛,見此地山環水抱,疊嶂青巒,見此佳境,笑逐顏開,乃欣然曰:“此山地可以建村創業長吾子孫也”。大萬公趕牛回家,欣喜若狂,向子妻闡述尋牛經過及發現此山地的優美風景。三人協商達成共識,準備遷移行動,首先在老屋田搭架,暫時安居,然後計劃打窯燒磚瓦,過了一些時間,喜逢貴人路過借宿,慈善的大萬公一家欣然答應,殺雞款待,晚上讓客人睡高床,自己歇地板。恰逢此客人為風水名師,見主人熱情款待,臨走前,把建村方位向主人一一指點,所指點的位置就是現今的戶昌山古村,因主人希望此村從他這一戶人家起開支散葉,從此富貴昌盛起來,故此村名長富號戶昌,后正式定名為“戶昌山”。
2021年,樂昌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慶雲鎮人口為60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