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人民橋的結果 展開
- 廣州跨越珠江橋樑
- 廣東省中山市境內的過江通道
- 深圳東門老街跨越深圳河橋樑
- 廣州市增城區跨越增江橋樑
-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橋樑
人民橋
深圳東門老街跨越深圳河橋樑
人民橋位於東門老街解放路和電影大廈旁邊,是位於深圳東門老街的一條跨越深圳河的橋樑,公元1688年由巡檢廖膺龐建造。
目錄
人民橋就是古時的惠民橋。清康熙年間重修的《新安縣誌。地理》記載:“惠民橋,在深圳,河溝深浚,凡遇雨海潮漲,往來維艱,更有不知深淺,動遭淹溺,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巡檢廖膺龐建造古橋,名曰‘惠民’。”
惠民橋下,是源自布吉筆架山的深圳河,流經漁民村、赤尾村、沙頭村,入深圳灣大海。300多年前官富(今深圳羅湖、香港一帶轄區清朝為官富司)巡檢司廖大人,在這條河上建了這座惠民橋,著實惠及鄉民,為子孫後代造了福,遺憾的是廖大人造的石板橋,那時只能過人,過不了八人大轎,更過不了馬車,後人把石橋拓寬兩邊成木橋。再後來木橋過得了縣太爺的轎,過得了馬車,但載重不成,仍然過不了汽車,後人的後人只好再次改建成水泥鋼筋橋。
儘管人民橋只有長30米,寬20米,但在上世紀80年代經濟特區創辦初期,深南大道沒建造之前,它仍是比較大的一座橋,為深圳交通“咽喉”。往西,它通向南頭、蛇口、西鄉、松崗徠、東莞、廣州;往東,它連接沙灣、鹽田、龍崗、惠州、汕頭。那時,廣深鐵路從廣州過來,貼著地面馳向羅湖橋,延伸至香港紅磡,像把馬刀,把深圳老城分作兩半。鐵路和馬路平面交叉。鐵路兩側的和平路與建設路,每天成百成千的汽車,要在解放路鐵路閘口上擁擠,爭相通過人民橋。適逢上下班,人車高峰,火車又要通過,極其認真負責的閘口道班早早把道口閘桿放下,瞬間,人民橋便擠著長長的車隊、黑壓壓一片自行車流和人群。深圳人形容這個小小的鐵路閘口和連著這閘口小小的人民橋,是交通“油瓶頸”。性子好的人,這時也會被憋出火來。
《深圳市地名志》記載著人民橋,在1980年擴建成長30米、寬20米鋼架水泥結構橋。那次擴建有段“古”。
記得1979年深圳市剛由寶安縣升格為市,就遭遇一場罕見的狂風暴雨襲擊,兇猛的洪水直瀉深圳河,人民橋下河水暴漲,偏偏遇上深圳灣潮水頂托,體育場(今嘉賓路航運大廈附近)側的河閘,不知怎麼搞的,電動絞索就是絞不動,提不上閘,加上深圳水庫溢洪。瞬間,洪水漫出河堤,吞噬桂木園、工人文化宮、僑社、漁民村和羅湖村一帶低洼地。東門老街頓變澤國,人民橋受淹,交通一度中斷。最“驚險”的是市委在新園四幢臨時辦公的鐵皮房,被風雨吹倒,倒下的門縫裡滲出血一般的雨水,工作人員大吃一驚,撬門衝進去發現沒人,原來是打翻了一瓶紅墨水……
人民橋受了這次“創傷”,引起剛成立的市政府高度重視,馬上把橋兩側臨時用鋼板加寬加固,鋪上瀝青,拉上簡易欄桿,權作單車和人行道。以後把鐵路和公路交通分隔開來,將筍崗至羅湖火車站段的鐵路建成高架橋,火車、汽車不用爭道了;深南大道拉直建好通車,筍崗路、泥崗路、沿河濱海路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把人民橋的車流量壓力分擔了。再後來,深南大道上供電大廈那截橋,被公汽集團公司設立“人民橋站”,深南路的“人民橋”就被人們叫開了。而解放路電影大廈前那座正宗的“人民橋”,卻為許多外地人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