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間房鄉

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轄鄉

七間房鄉(QijianfangXiang)位於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西南部。陵(城)七(間房)公路過境。鄉政府駐七間房村。面積5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02人(2017年) 。轄14個行政村。2018年4月20日,七間房鄉、苟各庄鎮鄚州鎮移交給雄安新區雄縣託管。

行政區劃


七間房西大塢郝各庄三各庄三冢辛口子梁溝村大樹劉庄

區劃沿革

七間房鄉
七間房鄉
1961年建七間房公社,1982年改鄉。
1997年,面積52.2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七間房、西大塢一村、西大塢二村、西大塢三村、西大塢四村、三冢、辛口子、三各庄、郝各庄、大樹劉庄、梁溝村一、梁溝村二、梁溝村三、梁溝村四14個行政村。

轄區代碼

代碼130982206:
~201大樹劉庄村
~202梁溝一村
~203梁溝二村
~204梁溝三村
~205梁溝四村
~206辛口子村
~207七間房村
~208西大塢一村
~209西大塢二村
~210西大塢三村
~211西大塢四村
~212郝各庄村
~213三各庄村
~214三冢村

經濟


經濟概況

七間房鄉位於“華北明珠”白洋淀畔,白洋淀可開發利用水面18000畝,葦田12477畝。近年來,七間房鄉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載體,巧做“水”文章,緊緊圍繞“抓特色、育龍頭、強服務、重引導”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經濟組織模式,使該鄉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可喜成果,建成了三條相互帶動,協調發展年產值超過千萬元的農業化發展鏈:

水產養殖產業

七間房鄉
七間房鄉
一是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銷售貯運產業鏈。前兩年白洋淀水位一直處於干淀水位以下,該鄉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受到很大束縛。“引岳濟淀”工程實施后,該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這一大好機遇,積極發動群眾擴大養殖規模針對養殖戶反映的“資金難、技術難、魚苗難”三難問題,協調信用社,對水產養殖業給予政策傾斜,解決養殖戶的資金困難;結合市畜牧水產局駐村宣講活動,邀請水產專家舉辦了淡水魚飼養、魚病防治等三期養殖技術培訓班;並與天津、北京及周邊地區的良種場聯繫,為養殖戶進行了白鯧、八須鯰魚、河蟹、河蝦等十幾個名優品種。現在該鄉淡水養殖面積已達4000畝,其中白洋淀多品種混養2200畝,高密度精養1000畝,預計今年水產品產量將突破2000萬斤。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加工業的進步,目前,七間房鄉已建成年產值超500萬元的水產品深加工企業三家,年產值在100萬元左右的企業15家。其中,水鄉食品公司和龍濤食品廠生產的“荷花澱”牌“龍濤”牌五香酥魚熏魚系列產品榮獲河北省十大農副產品稱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養殖加工產業的發展又帶動了運輸、銷售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現在該鄉從事水產銷售、運輸行業的人員已達2200多人。這一產業鏈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

養鴨產業

二是種鴨養殖、雛鴨孵化、雛鴨銷售、蛋品加工一條龍產業鏈。養鴨孵化業是七間房鄉的傳統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近兩年,該鄉為了加快此行業的發展,組織協調養殖孵化戶,建立了七間房鄉養鴨孵化協會,負責技術指導,協調生產、確定價格,市場動作,制定了《七間房鄉養鴨孵化協會工作章程》。協會成立以來,本鄉養鴨孵化戶內部之間競相壓價、強買強賣等不正當競爭得到有效制止。同時,他們認識到這一產業鏈順利運作的關鍵在孵化業,孵化業發展快,那麼相應帶動其它行業的發展。因此,該鄉黨委、政府加大對經紀人隊伍的培養和管理。挑選有頭腦、素質高的人員,採取業務培訓、資金扶持和傳幫帶等方法壯大經紀人隊伍。制定《七間房鄉孵化業經紀人業務準則》,培養打造高素質的經紀人隊伍和誠信的對外形象。同時該鄉通過七間房鄉在外人員信息網和鄉政府網站,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擴大養鴨孵化基地的對外輻射面和影響力。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現在全鄉經紀人隊伍已經達到120多人,已與全國知名的養殖孵化基地安徽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此外鄉黨委政府非常注重對養殖戶的幫扶服務,在去年非典和今年的禽流感期間,多次為養殖戶在信息、資金、物資上提供幫助,僅今年就拔出專款10萬元購買白灰、消毒液、疫苗及護網等防治禽流感物資,無償提供養殖戶,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經過發展,現在全鄉種養殖戶已達270戶,種鴨存欄23萬隻;暖房160間,孵化雛鴨2300萬羽;肉鴨、鴨蛋深加工企業57家,已發展成為北方最大的養鴨孵化基地。

蘆葦產業

三是蘆葦種植、席箔編織、工藝畫編織產業鏈。白洋淀蘆葦資源是該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淀邊人民有著靈巧的席箔編織技藝。今年七間房鄉黨委、政府抓住“引岳濟淀”機遇,專門聘請技術人員向葦田承包戶傳授種植技術,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蘆葦產量和質量,利用鄉政府網站和七間房籍在外工作人員,加大宣傳力度,進行網上銷售,爭取國內外訂單,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預計今年全鄉蘆葦產量將突破10萬噸,銷售席箔230萬張。同時,積極扶持水鄉食品公司白洋淀工藝葦編畫項目,聘請畫家和老藝人進行技術指導,提高藝術表現力。現在該公司開發產品已形成人物、風景、花、鳥、魚、蟲六大類,一百五十多個品種,得到了國內外專業人士的稱譽,市場前景廣闊。這一產業的發展必將成為農民增收一條新途徑。

文化


村名由來

七間房:建村於清朝光緒年間。從安新市采蒲台遷來七戶,在此蓋房七間居住,故名七間房。
七間房鄉
七間房鄉
西大塢:建村於明朝中期,該處為白洋淀邊沿,西面低洼有水,中間為陸地,因本市東北有東大塢村,故名西大塢。該村西靠千里堤,白洋淀與安新市淀水相連,共分四個大隊。
郝各庄:建村於明朝萬曆年間,因郝姓居多,故名為郝各庄。
三各庄:建村於明朝初年,從山西洪洞市遷來表兄弟二人在此居住,當時該地方有三個小庄遺址,故名三各庄。
三冢:建村於宋朝初,因該村附近有三個大墳,故積為三冢。
辛口子:1501年建村,安新市李家莊李全武遷來此處居住,因地處千里堤,當年被水沖一大口子,故稱為新口子,后改為辛口子。該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西部與安新市淀水相連。
梁溝村:建於明初。從山西洪洞市遷來韓、王二個人在此安家,起名兩口村,后演化為梁溝村。該村座落在千里堤之上,西部與安新市淀水相連。
大樹劉庄:該村建於宋初,姓劉的曾遷居於此,當時該處有大楊樹,故取名大樹劉庄。該村座落在千里堤上,西部與安新市淀水相連。 

社會


教育資源
七間房中學
“七間房中學”始建於1983年,位於河北省任丘市北部七間房鄉七間房村。新校區始建於2011年,佔地60餘畝的,是一所高規格的標準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