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本長

原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

孫本長(1956—2003),1956年9月21生於天津,籍貫河北滄縣,1974年考入天津工藝美術學校,1977年畢業留校任教,從事國畫創作和教學工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師從著名畫家趙松濤先生;2003年8月12日英年早逝,享年47歲。擅長中國畫,其主要作品有《太行山》、《秋之暢想》、《地久天長》等,其中《巍巍太行》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人物簡介


孫本長
孫本長
1989年,代表作品《河原嫁女》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齊白石基金獎”及日本日中會館大獎;1992年獲天津市第五屆魯迅文藝獎。葉淺予先生髮表評論“不能不為《河原嫁女》這幅構圖翹起大拇指,祖國的大好河山民風民俗相襯托,構成天人合一的巨制,真是氣象萬新,動人心魄。不愧為七屆全國美展中的佼佼上品。”
1997年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畫壇百傑”;出版專著《孫本長中國畫作品》、《孫本長現代工筆繪畫作品集》、《孫本長雪域西藏攝影集》、《孫本長西藏美術作品集》。
代表作品《河原嫁女》
代表作品《河原嫁女》
馮驥才先生在孫本長畫冊作序時,給他的山水畫定名為“文化山水”。“不知道孫本長是否有意無意與這個遙遠的傳統相接。但他在他擅長的山水畫里同樣融入了一種生活文化內涵。我稱為‘文化山水’但特別應注意的是,這樣山水畫對於馬遠只是偶然為之,但它卻充滿了本長的世界。正因為這樣,使得本長的山水在當前畫壇獨樹一幟”。

人物評價


孫本長在中國畫壇上甘於寂寞,潛心創作,不斷探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為藝術嘔心瀝血、執著追求永不滿足的藝術家。他的繪畫作品樹立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面貌,自成一格,形成了迥異於他人的藝術程式和繪畫語言
代表作品《大江移民》
代表作品《大江移民》
他的代表作《河原嫁女》一畫三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齊白石基金獎”、日本日中友好會館大獎)被著名書畫家王學仲先生稱為“一代名圖”;他的山水畫被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天津文聯主席馮驥才定名為“文化山水”。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張建忠對本長先生的畫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說,時間將告訴人們,歷史將告訴未來,曾經有一位畫家用他的生命和愛成就了一個叫“文化山水”的畫派,他的作品榮耀了高山大海、雪域莽原,更榮耀了津沽大地中國畫。他談到,天士力集團願借研討會這顆火種將本長先生的藝術生命繼續延續,將本長先生未盡的事業得到發揚,更願結交更多的藝術界朋友,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推動中國畫不斷創新和發展做出貢獻。
京津及深圳的學者、美術評論家,資深畫家一致認為,孫本長的藝術創作對美術界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貢獻,為美術史留下輝煌的一頁;他創作的藝術作品構成永恆的魅力,不僅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樣給藝術史學家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

藝術年表


1974年
考入天津工藝美術學校;
1977年
畢業留校任教;
1980年
參加北京“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
1983年
參加天津“第三屆青年美術作品展覽”,獲二等獎;
1984年
參加北京“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香港“天津國畫展”;
1985年
參加北京“國際青年節美術作品展覽”;
1986年
參加北京“中日繪畫聯展”、東京“國際交流繪畫展”、香港“中國園林風光畫展”、日本“中國百景國畫展”、天津“文藝新人美術作品展”;
1987年
參加日本“第三次日中交流作品展”;
1989年
《河原嫁女》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齊白石基金獎”,日本日中會館大獎;
1992——2002年期間
曾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日本日中友好會館;天津藝術博物館、美術館、深圳博物館、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等舉辦個人美術作品展覽。諸多作品被展館及日本、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地區的美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1992年
獲天津市第五屆魯迅文藝獎;
1993年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日本日中友好會館主辦,在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舉辦“孫本長繪畫展”並獲得成功;
1994年
天津電視台國際部攝製孫本長藝術專題片《那山的風情》;
《原上殘雪》獲中國畫、油畫精品展銅獎;
《古原長聲》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並被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
1996年
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孫本長中國畫展”;
深圳博物館舉辦“孫本長中國畫展”;
1997年
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畫壇百傑”;
1999年
參加深圳美術館“99中青年工筆畫家提名展”;
參加汕頭“首屆中國畫學術邀請作品展”;
2000年
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舉辦“新紀元孫本長現代工筆繪畫展”;
2001年
深圳大學圖書館舉辦“孫本長鄉村田園畫展”;
天津美術展覽館舉辦“孫本長雪域西藏攝影展”;
關山月美術館舉辦“孫本長雪域西藏美術攝影展”;
2003年8月12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