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原理
企業適應變化表現出的可調性
彈性原理是指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經營目標在企業外部環境或內部條件發生變化時,有能力適應這種變化,並在管理表現出的靈活的可調性。
彈性原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於: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是多因素,這些因素既存在複雜聯繫又是經常變化的;事先不能精確估計;因此,管理的計劃方案管理的方法都應當有一定彈性,也就是適應性和應變能力。
彈性原理的目的在於增加企業各方面承受風險的能力。
在對系統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的不確定性給予事先考慮並對發展變化的諸種可能性及其概率分佈,作較充分認識、推斷的基礎上,在制定目標、計劃、策略等方面,相適應地留有餘地,有所準備,以增強組織系統的可靠性和管理對未來態勢的應變能力,這就是管理的彈性原則。
彈性,一般指物體在外界力的作用下,能作出反應並維持自身穩定性的能力與特性。這種特性必須是一方面能夠有所變化(例如彈簧通過伸縮變形),而另一方面又能不被破壞(如伸縮后的彈簧,仍然是原來的彈簧,一旦外力撤走即恢復自身原本面目)。對於現代組織系統而言,彈性就表現為能夠對外部環境變化作出能動的反應並最終達成有效目標的能力。一遇到麻煩就馬上降低要求甚至放棄目標,那是一種不可逆的“塑性變形”而決不是什麼“彈性適應”。組織系統的彈性卻必須通過富有彈性的管理來實現,所以我們稱之為“管理彈性”。
根據產生彈性的主體,可將管理彈性分為局部彈性和整體彈性。局部彈性指的是局部自身的應變能力,主要表現在某部門在變化中為實現整體目標而完成自身局部任務的能力。整體彈性指整個系統對外部環境的應變、適應能力。局部彈性,尤其是關鍵環節的彈性,是系統整體彈性的基礎,但正如系統理論指出的,整體彈性具有整體“新質”,並非全部局部彈性的機械相加。
卓有成效的管理追求的是積極彈性,它是在對變化的未來作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留有靈活餘地。積極彈性也就是“多一手”或“多幾手”,組織系統應當備有多種方案和預防措施,它的目的在於一旦態勢有重大變故,能夠不亂方寸、有備無患地做出靈活的應變反應,從而能保證系統的可靠性。消極彈性則是降低可能實現的目標,做什麼都“留一手”,閑置部分資源,準備用不圖上進或巨大浪費為代價,來增強所謂的“彈性”。例如,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要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情況和風險因素,多準備幾套備用方案,不要等到真的發生不利的局面時企業措手不及,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變化,失去經營活動的主動性。
實際上,在管理活動的每一個方面、環節、位置,都存在“彈性”問題,並且在每一個“點”上,都有積極彈性與消極彈性之分。因此,管理者必須樹立全面的積極彈性觀念。例如,汽車工業,自從利用大規模的自動化流水線后,效率極大提高,產量劇增,但是,卻帶來從流水線產出的汽車都一個模樣、簡直無法區別的單調性。汽車消費者往往要求消費上的多樣化,甚至個性化,日益反感甚至厭惡這種產品的單調性。怎麼辦呢?這就產生了提高產品適應消費者日益多變而各不相同的需求特點的能力問題,即產品彈性問題。消極的做法是,要麼取消流水線,要麼在生產、技術、設備、流水線水平不變前提下,增添若干不同的流水線,生產不同樣式的汽車並在外觀色彩上作些變化。這樣,在市場需求量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必然以低效率或者低開工率、高成本換取適應性,結果可能得不償失。而目前世界上一些先進的汽車企業,卻是採取彈性生產作業方式,通過技術改造、革新,使同一條流水線上配有多種不同成套的關鍵設備,可以通過這些關鍵設備的互換、重組,在同一條流水線上生產出多種形態、功能各異的汽車主體,然後再經過外觀色彩、部分配件的變化搭配,就可生產數十種不同的汽車,另一方面,加強廣告、營銷工作的科學性和預測水平,訂貨工作遠遠走在生產前面以提高市場的確定性,從而能夠按訂單甚至按購買者個人的特殊要求來安排生產。這種積極彈性的“應變”,帶來了高適應性和高效益的統一。
所謂關鍵環節,是指那些對組織整體目標的實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確定性程度小,變化可能性及變化的方向、程度非常大,其變化難以直接控制的環節。
關鍵環節必然要成為管理者貫徹彈性原則時應予以極度重視的“局部焦點”。當然,並非同時具備上述所有特性的環節才成為關鍵環節。同時,所謂關鍵與非關鍵環節之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提高關鍵環節的彈性,主要是通過備有多種方案和制定有效的防範措施來實現的。首先,我們要對某一問題、對象在未來將產生多少不同方向的變化以及變化的概率作出判斷。例如,我們不能說明天就一定下雨或不下雨,但我們可以判斷下雨的概率,從而我們可以事先做出種種方案以備不測之用,並沿著可能性最大的方向去行動。其二,要根據判斷採取種種防範措施,事先防患於未然。其三,在勢態處於萌芽狀態時,採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促使局面向有利方向發展。
通過局部彈性的提高,可以增強整體彈性,但現代管理更多的是從整體入手來解決管理彈性問題。比如企業,為避免單一產品市場的不穩定,可採取多角經營方式,同時生產和經銷多種不同的產品,以提高企業整體彈性,擴散和減弱市場風險。當然,一旦提高整體彈性的方案確定,也還要靠各方面局部彈性的增強來支持。
要增強積極彈性,很重要的一點是計劃要留有餘地,而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計劃的內容及其指標上。目前一些企業採取一種“滾動計劃”,實質上就是在計劃和方案確定上留有餘地,隨著形勢的發展,逐步明朗化、確定化,通過幾個時間階段,使計劃的各項指標由粗到細,由寬泛到精確,從而更加符合客現實際,能夠指導行動取得更好成果。因為,計劃作為現代管理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必須體現長遠性,但長遠的未來則無法精確肯定,只能在總體方向、目標上做出明確規定;同時,計劃的行動指導性,又要求精確、嚴密,這樣,在計劃的具體指標上又必須留有餘地,以便在現實發展中,再進一步細化、明確下來。
增強管理彈性可以從增強組織的彈性,增強計劃、目標、戰略的彈性和增強管理這隨機應變、靈活管理的能力三個方面入手。
組織系統的彈性,主要是指組織系統能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是迅速地做出反應。採取積極的行動,適應環境的變化,能動地達成組織目標的應變能力。組織系統的彈性必須通過富有彈性的管理來實現,既包括增強組織內各組成部分的局部彈性,如確定各部門、各環節的職能時留有餘地,還包括增強組織系統的整體彈性,如通過調整組織系統內閣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來增強組織系統的應變能力。
這就要求在制定計劃時,既充分考慮到各種有利條件,又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利因素,指標既不過高、又不過低,充分留有餘地,同似乎根據外部環境及內部條件的變化,適時、適當地加以調整。組織系統的目標和方案的制定也要留有充分的餘地,計劃和決策的制定要充分考慮需要與可能,從最壞處著想,從最好處入手,指標的確定不能過高或過低,應以平均先進水平為準。防止任務過重、目標過高造成組織承受壓力太大而使組織斷裂和任務過輕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的發生。方案和目標的制定與實施要有階段性、靈活性,要不斷根據變化了的條件進行調整,防止一成不變的僵化和形而上學。
管理活動本身並無一成不變的規定,針對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管理者必須運用自己的經驗、智慧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巧妙應對,提高管理的藝術性,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質。
管理者素質的提高是增強管理彈性的重要條件。管理人員要培養自己應付環境變化、處理意外管理實踐的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可以說是一種活的彈性、最具有能動性。要增強管理者處理非程序性管理問題的能力,必須提高某科學知識水平,增強其隨機應變、靈活管理的管理技巧和藝術水平。管理者應在管理理論的學習和管理實踐鍛煉中,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藝術水平,培養自己的組織才能,聯絡才能和社交才能,以提高處理管理問題的應變力,從而提高管理的彈性水平。
管理的彈性原理在實際中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如計劃管理的彈性,就要求計劃指標要有區別幅度即上、下限,計劃方案要有幾套,要有各種應急方案,等等。在應用彈性原理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點:
1、倡導“積極彈性”思想。
積極彈性是指對管理產生促進作用的彈性,遇事多一手,多準備幾種備選方案,考慮事情周到一些。應該提倡“積極彈性”思想,杜絕“消極彈性”思想,轉變消極彈性思想為積極彈性思想,是正確應用彈性原理的 客觀要求。
2、著重提高關鍵環節的局部彈性。
“抓重點”是正確應用彈性原理的另一要求。抓住重點的前提是關鍵因素或關鍵環節的確定。關鍵因素與關鍵環節的主要特徵:對組織整體目標的實現舉足輕重;薄弱環節;不確定性大,難以控制。
3、增強整體彈性、提高局部彈性,就是為了增強整體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