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劍池的結果 展開

劍池

(三)冶父山鑄劍池

冶父山,位於廬江縣城東北10公里,系大別山余脈。其主峰兜率峰,海拔376米,系春秋越國歐冶子為楚王鑄劍之所。

地理位置


冶父山位於巢湖市廬江縣,曾名“冶山”、“野父山”,相傳春秋時歐冶子(後人尊其為冶鍊之父)曾在此鑄劍,故名。冶父山“孤峰突起,屹立獨尊,山高水秀,有北山之峻,兼南嶺之秀。”峰巒疊翠,林深菁密,冶父晴嵐、湖山一覽、龍池映月、虎洞吟風、百尺松濤、兜率參天、響鼓晴雷、三蘇倒影等“冶父八景”名爍古今。冶父山人文昌熾,佛教歷史悠久,實際寺、伏虎寺、妙山肉身殿暮鼓晨鐘,梵音縈繞,香客不絕,素有“江北小九華”之譽。

冶父山鑄


冶父山鑄劍池
冶父山鑄劍池
鑄劍池又稱龍泉。相傳歐冶子在冶父山為楚王鑄劍,用龍泉淬火,後人將其改稱為鑄劍池。鑄劍池水光玉瑩,清冷逼人,凜凜如劍氣浮空,四周以石圍欄,立石碑,建鑄劍亭。鑄劍池是冶父山鎮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古迹,《冶父山志》載有鑄劍池碑記全文。有詩讚曰“長劍欲一淬,夜尋冶父山,攬衣望奇氣,直在鬥牛間。”“龍池映月”是冶父山古八景之一。
冶父山鑄劍池旁有兩株朴樹,一株在池口東,一株在池口西,樹高約10米左右,兩兩對應,一樣粗細,彎曲的弧形一般無二,彷彿是一對年青的伴侶廝守在鑄劍池邊,相擁相抱,切切私語,含情脈脈。這象徵當年幹將與莫邪鑄劍冶父山的深情厚誼。
鑄劍池西北有二巨石相合,如雙掌合十,十指向空,是謂“合掌石”。有詩讚道:“石麗楊枝滴露團,插天雙袖沒雲端,年年常向空王禮,耐盡西風十指寒。”傳說歐冶公用此石試劍,劍過石開,故又稱“試劍石”。

史料記載


據《越絕書》記載:“千里廬虛者,闔閭以鑄幹將劍。歐冶童女三百人。”意思是說,千里廬虛是闔閭派幹將鑄劍的地方,歐冶子帶著三百個童男童女和幹將在這裡鑄劍。公元前515年,吳公子光派人刺殺了吳王僚而得王位,稱吳王闔閭。他在位期間,以伍子胥為行人(官名),孫武為將軍,整頓改革內政,遂使吳國國力強盛。公元前510年吳攻越,大勝。越王允常懾於吳國的威力,把歐冶子所鑄的五把劍中的三把,即湛廬、魚腸、勝邪獻給吳王。闔閭得到后,視為寶貝。又命幹將鑄造了兩把,即幹將、莫邪。歐冶子正是在“闔閭以鑄幹將劍”時去了吳國,也就是說,風鬍子去吳國請歐冶子鑄劍,是在吳王闔閭在位其間,即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

實際地考證


浙江龍泉縣用廬江的歐冶子把龍泉劍打造出國際品牌,浙江德清縣莫干山打造出國際旅遊品牌。而實際上浙江這二個縣不產鐵礦石,歐冶子實際的鑄劍地應為其故鄉廬江縣冶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