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劍池的結果 展開

劍池

(一)莫干山劍池

相傳春秋戰國時,鑄劍名匠歐冶子在此鑄成“龍淵”、“秦阿”、“工布”三劍,龍泉劍遂名揚天下。《太平寰宇記》中說:“昔人就水淬之,劍化龍去,故劍名龍泉。”清《一統志》載:“浙江龍泉縣南有水曰‘龍淵’,唐時避高祖(李淵)諱,改曰‘龍泉’,宋又改曰‘劍池湖’,相劍池湖位於城南秦溪山邊。古時,山南側有七井,如北極星形分佈,井水甘冽,鑄劍先師歐冶子在此汲水淬劍,能增強剛度,不易生鏽。

地理位置


天目山脈由西向東北伸展,綿延百餘里,一直到富庶的杭嘉湖平原。離杭州60多公里,位於德清縣境內的平原上,聳立著一座秀麗嫵媚的山峰,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避暑勝地——莫干山。盛夏季節,從炎熱的杭州或“火爐”南京驅車前往,只需要幾個小時便可到達莫干山頂。這裡氣候涼爽,素享“清涼世界”之美名,與北戴河雞公山和廬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避暑療養勝地。莫干之美在劍池。

劍池之美


莫干之美在劍池,劍池之美在飛瀑。
劍池上面有橫跨清溪之上的一頂小石橋,名阜溪橋,又叫飛虹橋。橋的石柱兩旁是陳毅《莫干山紀游詞》中的兩句:一邊是:
夾道萬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
另一邊是:
劍池飛瀑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
劍池的石壁上,銘刻有“劍池”兩個遒勁的大字。從劍池之阜溪橋上向下眺覽,懸崖巉岩之間的劍池飛瀑盡收眼底。劍池飛瀑共分3迭,溪水衝出阜溪橋下,猛然間跌落二三丈,注入潭中,形成劍池飛瀑的第一迭。瀑布注入劍池后,稍作停蓄,水勢益壯,又一次跌水,高達10餘米,頗為壯觀,這便是劍池飛瀑的第二迭,亦是主瀑,前人所寫“飛泉裂石出,浩浩破空來。萬壑留不住,化作晴天雷”詩句,描繪的正是這種景色。在瀑布旁的峭岩上,刻有“阜溪之P160”四個字。劍潭而下,水流又被束成一股短瀑,溪水逶迤遠去,掩沒於翠竹叢中,這就是第三迭。劍池飛瀑,遠眺若一匹素練,窈窕多姿,不論俯視仰觀,各呈奇姿,趣味無窮。
站在劍潭邊上,仰觀瀑布,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見飛瀑臨空,珠飛玉碎,寒氣襲人,動人心魄;俯視劍潭,潭中煙巒兀立,樹影婆娑,似別有洞天。
無論春夏秋冬,陰晴晦陽,劍池飛瀑千變萬化,奇景迭出。有時如一線懸空,可隨風飄散;有時如匹練下垂,凝然不動;有時又如蒼龍入海,騰挪飛躍;有時大霧彌天,瀑布潛形,唯聞水聲,不見其態;有時晨霧未散,谷中紫煙瀰漫,瀑布若隱若現;有時月光照臨,山色朦朧,瀑布閃出熠熠銀光。
劍池左側有一石級,拾級盤旋而上,可達觀瀑亭,它不僅是觀賞劍池飛瀑的極佳處,亦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

劍池詩文


清代有位詩人名叫唐靖,曾畫龍點睛似地寫出了莫干山劍池飛瀑的美妙景色:
劍已延津去,山猶號莫干。
泉聲飛百道,鳥徑仄千盤。
峽束青天小,池空六月寒。
龍光常不夜,鬥氣誰復看。
站在觀瀑亭上,可觀劍池飛瀑之全景,清人陳敬弟曾寫一首劍池觀瀑詩:
劍氣銷沉盡,寒流自古今。
最宜乘雨後,相對坐亭陰。
射日驚衰眼,因風送遠聲。
耳根真清靜,始覺入山深。

劍池姊妹瀑


莫干山飛瀑,並非僅劍池一處。另一處為碧塢瀑布。碧塢潭瀑布位於莫干山的最北面。瀑布自天泉山巔,如百道泉流從山崖上傾瀉而下,落到懸崖處,兩側為峭壁所夾,於是飛空而下,形成巨瀑,直搗龍潭。瀑布高達5丈,震耳欲聾,甚為壯觀。龍潭即為碧塢龍潭,深不可測,舊時傳說有龍潛底。每逢大旱之年,百姓常在此祈禱求雨,龍潭之名由此而得。潭水極清,夏日在潭邊嬉水,暑氣頓消。崖壁上有周慶雲之題刻:“山有飛瀑,下注農田,潭深莫測,有龍潛焉,靈應禱玉,自昔相傳,殘刻於P161,貞元紀年,並此四字,亦代雲煙。”

劍池傳說


提到劍池飛瀑,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不能不說一下。劍池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劍工幹將和妻子莫邪鑄劍的地方。據《吳地誌·匠門》記載:吳王闔閭命令幹將為其鑄劍,歷時三月,鐵汁不下,如到期不交,幹將就會受到吳王之懲罰。莫邪問計幹將,幹將說,如以女人配爐神,便可煉成。於是,莫邪投身於爐中。頓時,爐火旺盛,紅光萬道,爐火滅處,只見兩股青光閃爍,橫卧爐底,這便是莫邪用血肉鑄成的雌雄兩劍。在東晉時專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之事的《搜神記》,以及曹丕所著《列異傳》,都寫到了幹將、莫邪在劍池鑄劍和幹將獻劍被殺,兒子赤鼻捨身為父報仇的故事。至今在阜溪橋底一塊長滿青苔的黑褐大石上,刻著“周吳幹將莫邪夫婦磨劍處”幾個大字。
在莫干山蔭山山谷中,被傳說為為莫邪、幹將磨劍處。池水清澈。上有飛瀑懸空瀉下,水經石限,形成三疊。旁有亭欄磴道,上下盤旋。四壁摩崖題刻,多屬近人文字。池對面傍山築有半亭。
傳說典故:假虎丘真劍池
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是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書。顏體素有“蠶頭燕尾”之稱,造詣極深。當年他寫這四個大字之後,經過很多年“虎丘”二個字逐漸斷落湮沒,到了明代蘇州太守馬之駿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師章仲玉將虎丘二字進行描摹撲刻,但是後人看來總覺得“虎丘”二字沒有“劍池”二字寫得那麼好,那麼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或許大家會問“憑什麼說虎丘二字沒有劍池二字寫得那麼漂亮那麼好呢?”其實我們細細看“虎丘”虎的一撇和“劍池”劍的一撇,就可看出二字的差距,“劍池”劍的一撇給人感覺非常流暢,而“虎丘”虎的一撇則有明顯的斑斑剝剝描下來的感覺。
稱為“假虎丘真劍池”還有另一種意思,這也暗示著闔閭墓的秘密,因為劍池的東西兩壁懸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後山則是人工用土壘建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吳王闔閭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