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百蕊草的結果 展開
  • 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
  • 中藥

百蕊草

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

百蕊草(學名:Thesium chinense Turcz.)是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多年生柔弱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多少被白粉,無毛;莖細長,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生,有縱溝。葉線形,長1.5-3.5厘米,寬0.5-1.5毫米。花單一,5數,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長3-3.5毫米;苞片1枚,線狀披針形。

百蕊草含有黃酮苷、甘露醇等成分,有清熱解暑等功效,可治中暑、扁桃腺炎、腰痛等症,並作利尿劑。

物種簡介


植物學史

百蕊草始載於《圖經本草》,名百乳草,曰:“根黃白色,形如瓦松,莖葉俱青,有如松葉,無花,三月生苗,四月長及五六寸許,四時采其根,曬乾用。下乳,亦通順血脈,調氣甚佳。亦為之百蕊草。

形態特徵


百蕊草
百蕊草
百蕊草
百蕊草
寬0.5-1.5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具單脈。花單一,5數,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長3-3.5毫米;苞片1枚,線狀披針形;小苞片2枚,線形,長2-6毫米,邊緣粗糙;花被綠白色,長2.5-3毫米,花被管呈管狀,花被裂片,頂端銳尖,內彎,內面的微毛不明顯;
百蕊草
百蕊草
雄蕊不外伸;子房無柄,花柱很短。堅果橢圓狀或近球形,長或寬2-2.5毫米,淡綠色,表面有明顯、隆起的網脈,頂端的宿存花被近球形,長約2毫米;果柄長3.5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百蕊草
百蕊草
生長於蔭蔽濕潤或潮濕的小溪邊、田野、草甸,也見於草甸和沙漠地帶邊緣、乾草原與櫟樹林的石礫坡地上。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日本和朝鮮。在中國大部省區均產。

栽培技術


立地條件
選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一般土地均可種植。整地前撤施基肥,因百蕊草系多年生草本,必須施足基肥,常用圈肥或堆肥每平方米7500千克,過磷酸鈣750千克耕翻耙平,在中國北方多採用平地條播。
播種方法
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於百蕊草蒴果成熟時開裂,種子易撒落在地面,故應在果實7-8月成熟時採收種子。
● ● 直播:春播於4月中、下旬,秋播於10月中、下旬或11月上旬進行。在整好的地上,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2厘米,按行距20-23厘米開淺溝條播,每公頃播種量11.25-15千克,播后,稍加鎮壓澆足水,播種后約半個月開始出苗。秋播在播種次年春季出苗。
● ● 育苗:於3月上、中旬,在苗床上條播,播種后覆土1厘米;要保持苗床潮濕,苗床溫度15-20℃為宜。播種后10天左右出苗,苗高6厘米左右即可定植,定植應選擇陰雨天或午後,按行株距20-23厘米,3-6厘米定植。
田間管理
百蕊草植株短小,故在生長期需勤除草,以免雜草掩蓋植株,因性喜乾燥,除種子萌發期和幼苗期適當澆水外,生長後期不定期經常澆水。每年春、冬季及4-5月,各追肥一次,以提高根部產量。以磷肥為主,每公頃可施餅肥300-375千克,或過磷酸鈣187.5-262.5千克。噴施鉀肥,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百蕊草生長旺季,此刻每公頃噴1%硫酸鉀溶液750-900千克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1200-1500千克,10天噴1次,連續3次。早晨露水未乾或晚上5點進行,增強抗病能力,使根膨大。一年生的苗鬆土除草后或生長2-3年生的苗,在追肥澆水后,每平方米蓋麥草或麥糠、鋸末之類1.2-1.5克,順著行蓋,中間不需翻動直到收穫。蓋草加強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保持水分,減少雜草,為百蕊草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百蕊草
百蕊草
本種含黃酮苷,甘露醇等成分,有清熱解暑等功效,可治中暑、扁桃腺炎、腰痛等症,並作利尿劑。
【藏葯】傲處色布:全草治肺熱病,心臟病,肺膿瘍《藏本草》。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多分枝,長20-40cm。根圓錐形,直徑1-4mm;表面棕黃色,有縱皺紋,具細支根。莖叢生,纖細,長12-30cm,暗黃綠色,具縱棱;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1-3cm,寬0.5-15mm,灰綠色。
小花單生於葉腋,近無梗。堅果近球形,直徑約2mm,表面灰黃色,有網狀雕紋,有宿存葉狀小苞片2枚。氣微,味淡。
以果多、色灰綠、無泥砂者為佳。
顯微鑒別
百蕊草莖橫切面:類圓形,有5-10棱。表皮細胞長方形,外壁稍厚。皮層外側為2-3列厚用細胞,棱處更發達;薄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向內細胞漸大。中柱鞘纖維束帽狀,位於韌皮部外側。維管束外韌型。形成層通常不明顯。木質部導管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3-33μm,單個散在或2-3個成群;木射線寬1列細胞,壁稍厚,木化。髓部常因薄壁細胞破裂而成空洞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相似,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外側常略呈乳頭狀;葉綠表皮外側被角質層。葉肉細胞分化不明顯,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片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發達。
葉表面觀
上、下表皮細胞呈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平直。氣孔千軸式。葉緣細胞常見有角質層突起。
理化鑒別
取粉末1g,加甲醇10ml,迴流提取30min,濾過。取濾液5ml,加少量鹽酸及鎂粉,呈橙紅色。
化學成份
全草含3,5,7,4′-四羥基黃酮-3-葡萄糖-鼠李糖甙(3,5,7,4′-tetrahydrox-yflavone-3-glucosyl-rhamnoside),紫雲英甙(astragalin)即3,5,7,4′-四羥基黃酮-3-葡萄糖甙(3,5,7,4′-tetrahydroxyflavone-3-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丁二酸即琥珀酸(succinicacid),以及生物鹼、甾醇、酚類、揮髮油、D-甘露醇(D-mannitol)。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百蕊草素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琥珀酸對白色念珠菌無抑制作用。百蕊草素Ⅰ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9;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