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地圖
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地圖
地形圖為長寬各96厘米的方形地圖。駐軍圖是一幅長98厘米、寬78厘米的軍事地圖。圖中山脈的表示法不如地形圖,但卻突出表示了軍事內容。
目錄
1973年12月在中國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所發現的繪在帛上的地圖,其中保存較完整的是一幅地形圖和一幅駐軍圖。圖成於漢文帝前元 12年(公元前168)以前,製圖人不詳。(見彩圖)
地形圖為長寬各96厘米的方形地圖。上南下北,範圍包括今湖南南部、廣東北部和廣西東北部,主要描繪了南嶺的九嶷山地區。其概略比例為1:180000。圖的內容豐富,繪畫精細,表示了山、川、邑、路等,尤以河流和居民地最為詳細。圖中用按流水方向由細到粗的漸變線表示了湘江水系的大深水(今瀟水)、營水等30多條河流;用方框符號表示了營浦(今湖南道縣)、南平(今湖南蘭山縣)等8個縣城;用大小不等的圓圈表示了深平、利里、波里等70多個鄉、里級村莊。還繪有縣城之間,縣城同鄉里,鄉里之間和山間小路共20多條。地貌以“山形線”和柱狀符號相配合表示九嶷山,用魚鱗狀曲線和月牙形符號分別顯示渾圓丘崗和突出山嘴。該圖以3種顏色繪製,位於圖幅左上方的珠江口以田青色繪畫,道路用淡赭色描繪,其餘內容均以黑色表示。圖上註記的字體為篆隸之間的過渡字體。
駐軍圖是一幅長98厘米、寬78厘米的軍事地圖。它的範圍是地形圖的東南部分,其主區比例尺約為1:80000~1:100000。圖中山脈的表示法不如地形圖,但卻突出表示了軍事內容。對周都尉軍(兩支)、徐都尉軍(四支)、司馬得軍(兩支)、桂陽□□軍(一支)共九支軍隊的駐地,用紅、黑雙線勾框表示,十分醒目。其他軍事要素,如防區界線、駐軍或有軍事意義的村莊、大本營、烽燧點、關隘等,均用紅色描繪。前沿通向敵方的道路也當作軍事內容用紅點表示。在九支軍隊駐地的中央偏後,繪有三角形指揮城堡、城垣和戰樓,旁邊還繪有一個儲水池。圖上畫了有名稱的居民點49個,地名注在圈內,旁註戶數。其中有的還注“不反”、“今毋人”等字樣。前沿地帶的村莊,如“胡里”旁註“並路里”,反映了當時屯邊並村的邊防措施。道路是用點線表示的,在前沿通往防區外的道路還標註了村莊之間的里程,如在“封里”旁註“到廷五十四里……到袍廷五十里”。
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地圖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較完整的古地圖,比中國西安碑林現存的《華夷圖》和禹跡圖約早1300年。該圖是按一定的製圖原則繪製的,除比例、方向和距離外,有表示分類分級等一套圖例符號系統。採用了黑紅青3色繪製,工藝精細。馬王堆地圖的出現,證明中國漢代的地圖製圖學已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參考書目
譚其驤: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圖,《文物》,第2期,1975。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地形圖的整理,《文物》,第2期,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