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吳文化博物館
江蘇無錫市的遺址類博物館
錫鴻山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十一五”期間全國100項重點大遺址保護工程之一。鴻山遺址博物館是一個建於特大型戰國貴族墓邱承墩原址的遺址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和國內文博界認定為中國長江以南規模最大、館內展線和展陳手段最科學合理最具創意、與周邊自然環境結合得最好的遺址類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則是國內首個全面系統開展吳文化研究和展示的專題博物館,同時為鴻山遺址博物館提供全方位的歷史人文背景展示。鴻山遺址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於2008年4月10日落成,9月正式開放,總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博物館建築風格古樸、簡約、自然。從宛如弓箭的平面造型、仿先秦時期古城牆的建築牆體、環繞四周的水道到屋面上的特製青銅瓦,都喻示著青銅時代吳越爭霸的歷史風雲。博物館的中軸線建築屋面採用兩面坡頂,入口部位和中央大廳之間的庭院地面則用青磚鋪設,體現了江南地區特有的建築風格。建築牆體表面採用與江南農田土壤機理相同的色彩,與周圍的環境完美融合、渾然一體。整個建築風格處處折射出強烈的時代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
目錄
鴻山遺址博物館館藏文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特別是玉器、青瓷器、硬陶器、琉璃釉陶器、琉璃器等,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對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歷史、玉器工藝史、音樂史、青瓷起源等研究課題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鴻山遺址博物館館藏玉器琢刻精緻、質地細膩,按功用可分為葬玉、佩玉。其中葬玉包括玉覆面、玉帶鉤等,佩玉除常見的玉璜、玉璧之外,還有各種動物造型的玉佩,如玉飛鳳、玉兔、玉神獸管,其雕刻工藝嫻熟,紋飾精美,有龍紋、鳳紋、蛇紋、雲紋等,其中玉飛鳳的造型和紋飾尤其令人叫絕,堪稱春秋戰國時期玉器微雕工藝的顛峰之作。青瓷器和硬陶器是商周時期吳越地區最富特色的器物。館藏青瓷器和硬陶器數量龐大,胎、釉俱佳,紋飾獨特,其中數量眾多、系列完整、成組成套、造型各異的仿青銅的青瓷或硬陶質地的樂器、禮器極為罕見。樂器有甬鍾、鎛鍾、編磬,勾鑃、錞於、丁寧、振鐸、鼓座、缶、懸鈴十類之多,均為打擊樂器,其中鼓座、缶、懸鈴均是首次發現或首次確認的樂器。青瓷禮器也極為豐富,除了常見的鼎、豆、壺、盆、盤以外,還有較為少見的青瓷盉、鑒、罍和首次考古發現的青瓷溫酒器、冰酒器、吊釜瀝水器等。琉璃釉盤蛇玲瓏球造型奇特、玲瓏剔透、色彩斑斕,此種造型的器物為我國迄今為止首次考古發現,彌足珍貴。館藏琉璃器包括琉璃管、珠。琉璃是我國早期的玻璃,它證明了我國早在周代就已發明了玻璃。
中國吳文化博物館包括先吳文化和吳文化兩大板塊。先吳文化板塊展示了從馬家浜、崧澤、良渚到馬橋文化時期無錫地區已發現的遺址和出土遺物,其中就有鴻山遺址出土的良渚黑陶鼎、黑陶貫耳壺等珍貴文物。吳文化板塊則主要通過雕塑、油畫、電子沙盤模型等場景復原的手段結合出土文物的展示,講述了自商末太伯奔吳、創建句吳國至公元前473年越滅吳期間的吳國歷史風雲,再現了吳國在青銅冶鑄、造船、漁業農桑、城市建築、發明青瓷等方面創造的燦爛物質文明以及在文字、音樂、舞蹈、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輝煌成就。
博物館倚特大型戰國貴族墓邱承墩原址而建,並對其進行了高水平的復原展示。整個墓坑長56.7米,寬6.3米,呈“中”字型結構,顯示出墓主身份高貴。墓葬按照下葬時的原貌進行了復原,全面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高等級貴族的墓葬形制和陪葬規格體系。邱承墩兩側則輔以發掘前原貌、墓葬結構及出土文物的大型圖片,再現了考古發掘的過程,普及文物考古知識,增強觀眾文物保護意識。
鴻山遺址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紛紛前來一睹風采,領略歷史文化的無限魅力。自開放以來,鴻山遺址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已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成為展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無錫的優秀歷史文化和深厚人文底蘊的重要窗口。
①鴻山遺址博物館正門
②玉神獸管
③玉飛鳳
④盤蛇玲瓏球
⑤鴻山遺址出土編鐘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