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鎮

廣東省雲浮市雲安區轄鎮

六都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雲安區,是雲安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濱臨西江,東與都楊鎮相接、南與高村鎮、雲城區高峰街道相連、西與郁南縣南江口鎮接壤、北與德慶縣隔江相望。六都鎮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設石龍堡。1996年1月劃歸雲安縣,為縣城所在地,2014年9月設立雲安區,雲安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六都鎮基礎設施完善。鎮中心區已建成面積達近12平方公里。

全鎮總面積214.55平方千米,轄13個村,1個社區。2018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9.2億元,同比增長10.4%。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1992家,企業53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家。

截至2020年11月1日,六都鎮常住人口為41697人。

歷史沿革


六都鎮
六都鎮
六都鎮轄地,清乾隆五年(1740年)設石龍堡、王疆堡,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設王疆堡。民國15年(1926年)改堡為鄉。後設六都鄉、石龍鄉、王韁鄉。民國36年合併為鎮北鄉。新中國成立后,鄉的設置多次調整。1958年4月,南鄉、大慶、六都鄉合併為六都鄉,9月高村鄉併入,10月成立烘爐人民公社。1961年3月,分設六都人民公社。1983年4月設六都區。1985年4月設六都鎮。
1992年10月,省政府批准設立六都經濟開發試驗區,面積4平方公里,是廣東省9個試驗區之一。
1985年4月設六都鎮。清屬東安縣管轄;民國3年後屬雲浮縣管轄;1994年4月設立地級雲浮市后屬雲城區管轄;1994年9月,設立地級雲浮市,六都鎮改稱雲城區六都街道。
1996年1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雲城區分設雲安縣,現屬雲安縣管轄。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雲安縣,六都街道改稱六都鎮。全鎮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多人。
2014年,雲浮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20)》於2014年8月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粵府函〔2014〕160號),批准建設雲浮市雲安區,區政府駐地六都鎮。2014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雲安縣,設立雲浮市雲安區,雲安區人民政府駐六都鎮明珠路1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六都鎮中心城區位於雲安區東北部,東經112°07′北緯23°05′,濱臨西江,東、南與雲城區相連,西與郁南縣接壤,北與德慶縣隔江相望。全鎮總面積204.08平方公里。

地形

六都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間河谷,群山環抱。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竹篙山、伍種營、大山頂、豆腐頭頂、高降頂。

河流

蓬遠河發源於大金山,於黃灣村流入西江。

氣候

屬南亞熱帶季風區,累年平均氣溫21.6℃,年降水量1600毫米,霜日6天。

自然資源


六都鎮
六都鎮
六都鎮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鐵、錫、鉛、硫、瓷士、河砂、石灰石等,其中瓷土和石灰石儲量分別為3億立方米和1億立方米;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水產、水果、筍竹、玉桂、蠶桑等;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大,建有富山湖度假村,大慶、慶豐、冬城連片石山群正在開發建設華南地區最大的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岩洞、高吊水瀑布和勒頭沙沙灘等旅遊資源有待開發。六都鎮位於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北回歸線附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22度,年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7%。這裡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水陸交通方便,為各種植物、花草的成長提供了極佳的生長條件,為花卉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六都鎮是廣州、禪城、番禺、南海、順德五地交匯處,是順德的“北大門”。隨著廣州大都會的南拓,佛山中心組團的建設,廣珠西線、佛山一環的建成通車,廣珠城際快速軌道、以及僅相距5公里的廣州新火車站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六都鎮成為廣佛都市圈的核心區域、珠三角的交通樞紐。
礦產資源
六都鎮主要礦藏有鐵、錫、鉛、硫、瓷土、河沙、石灰石、鋅等20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其中瓷土和石灰石儲量分別為3億和1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全鎮有耕地面積38416多畝,水田11179畝;旱地27237畝;山地面積21萬畝。 
森林資源
全鎮林地面積15.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5.6%,林地綠化率達到55.6%。 
水力資源
六都鎮水資源豐富,四周彙集,流經西江,西江流域貫通六都鎮東西面。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六都鎮轄13個村,1個社區,共有村組252條。政府駐地府前路1號。
行政村大河村上六村下四村六都村黃灣村富強村南鄉村谷塘村佛水村光明村慶豐村大慶村冬城村
 社區六都社區           
截至2020年6月,六都鎮轄13個村,1個社區:大河村、上六村、下四村、六都村、黃灣村、富強村、南鄉村、谷塘村、佛水村、光明村、慶豐村、大慶村、冬城村、六都社區,共有村組252條。政府駐地府前路1號。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8日,雲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六都鎮常住人口為41697人。

經濟


綜述

六都鎮
六都鎮
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3277億元,比2006年增長16%;其中工業產值1.2277億元;農業產值2.10億元;工商稅收入庫1302萬元,比2006年增長54.45%;首次突破千萬大關;農村人均年收入達到4275元,比2006年增長7.1%。
2011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6.0644億元,比2010年增長36.55%。其中工業生產總值3.6億元,農業生產總值2.4644億元,實現稅收入庫28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7.79%,其中國稅1381萬元,地稅1452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39萬元,比2010年增加2.72%。
2013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實現平穩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約12.5億元,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0多萬元。全鎮工商稅收入庫4265萬元,比2012年增長25.6%,首次突破4000萬元。其中國稅2612萬元,地稅1653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94萬元,比2012年增長28.3%。全鎮農業人口人均收入9196元。
2016年,六都鎮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29萬元,全鎮工商稅收入庫6262萬元,其中國稅5112萬元,地稅1150萬元。
2018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9.2億元,同比增長10.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24萬元,同比增長31.18%;工商稅收入庫11686萬元,同比增長26.68%,其中國稅10193萬元,地稅1493萬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1992家,企業53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家。
2018年完成征地312畝,為園區的項目用地及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打下基礎。此外,全力推進園區遷墳工作,為園區擴園建設工作提供保障。目前,綠色日化園區共有21家企業進駐,其中16家企業已落實用地,5家企業簽訂協議,7家企業項目正在動工建設。

第一產業

農業方面,主要有優質水產、水果、筍竹、玉桂、蠶桑等,已建成了水產、畜牧、水果、玉桂、筍竹、松脂、蠶桑等七大農業商品基地,總面積達5萬畝。

第二產業

六都港
六都港
六都鎮內建有專業石材加工、銷售市場。到2007年底,該鎮天然石板材、人造大理石板材年產能力達到800多萬平方米。全鎮水泥生產能力達到年產1000萬噸。2005年,六都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水泥專業鎮。硫酸生產能力年產60萬噸和鈦白粉生產能力年產1.5萬噸。是廣東省火炬計劃硫化工特色產業基地。
2011年六都鎮共完成征地面積1622.9畝。其中主要的有雲浮市億鴻石材133.4畝、廣業硫鐵礦集團氧化球團礦136畝、潤生石材300畝、晉盛石業123畝、七大洲石材105畝、電解錳補征地112畝。

第三產業

2006年,工商稅收入庫843萬元,比2005年增長16.44%。2007年,工商稅收入庫1302萬元,比2006年增長54.45%。2016年,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575家,企業53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7家,規模以上商貿6家。

石材

六都鎮內建有百里通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金瑞石材交易市場等專業石材加工、銷售市場。到2007年底,我鎮天然石板材、人造大理石板材年產能力達到800多萬平方米。

水泥

六都鎮內有廣東亨達利水泥廠、中材亨達水泥有限公司、雲浮市雲鷹水泥廠等多家水泥生產企業,全鎮水泥生產能力達年產1000萬噸。2005年,六都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水泥專業鎮。

化工

六都鎮內有雲浮硫礦化工廠、雲浮市硫酸廠、和惠雲鈦白粉廠等多家硫化工生產企業,硫酸生產能力年產60萬噸和鈦白粉生產能力年產1.5萬噸。是廣東省火炬計劃硫化工特色產業基地。

交通


公路
公路
公路方面,26米寬四車道的雲六一級公路連接324國道線通廣州,二級水泥路面的雲蒼公路通郁南、廣西等地,鎮內通村公路全部實現硬底化。廣梧高速公路在鎮內大慶村設有出入口。
水路方面,西江水路1000噸級船隻可上溯廣西梧州,下航穗、港、澳。四圍塘碼頭年吞吐量1000萬噸級,廣東省內河第一大港。
鎮內的六都港,是國家二級口岸,常年通航能力達到3000噸級,貨物年吞吐量排在廣東省內河運輸第二位,境內的雲浮新港,年吞吐量達2000萬噸。

社會


基礎設施
硬底化村道
硬底化村道
六都鎮基礎設施完善。六都鎮具有中等城市發展所需
的基礎設施條件。鎮中心區已建成面積達近10平方公里,鎮內水、電供應充足,有11萬伏輸變電站一座,已建好10KV線路110多公里,鎮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12萬立方米。
通訊設施
通訊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國外200多座城市及國內2000多個城鎮開通了直撥電話,建設了滿足各種業務需求的寬頻信息服務網路系統。投資服務周到,具有一系列優惠政策與措施,建立了規範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務體系。
城鎮建設
六都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中心區建成面積達12平方公里,水、電、通訊網路完善;銀行、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敬老院、綜合性購物商場齊備,有三星級酒店兩家,並即將有一家五星級酒店落戶,六都鎮綠化復蓋率達24%,環境優美。
2011年,六都鎮投入資金460多萬元,完成了下四二沖至紅崗嶺、六都大富村口至大富村、六都獅石至雲六公路、黃灣進港公路至啟秀小學、谷塘教庠至谷塘、佛水二子坳至鬍子、富強三墩至坳仔等7條農村公路(包括橋樑)硬底化建設,總里程為15.47公里。投入80多萬元,清理了佛水至南鄉橋約5公里的河道、清理了富強至白沙塘約5公里的河道。
2016年,全鎮新建籃球場5個,新建及修繕文化室8間,新鋪設硬底化村道23公里,基本實現村道硬底化。舊雲六公路南鄉至大慶段的大修工程,已全面進入施工階段。大力開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資7288萬元治理涉及9個行政村2.7萬名群眾的蓬遠、慶豐、富強、南鄉共4條中小河流43公里,現該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投入40多萬元完成了谷塘村委教庠村2.5公里的安全飲水管道鋪設工程;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全鎮14個村(社區)全部完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務平台建設,實現了村(社區)一樓辦公,切實方便了群眾辦事;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得到有效推進,轄區內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12月,六都鎮冬城村委冬一村、六都村委社塱村、六都村委獅石村、六都村委煙墩村獲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頒發“廣東省衛生村”稱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以及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8年全鎮共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築材料亂堆亂放950處3.3萬噸;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1100處1.8萬噸;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390處5800噸;拆除危、舊、棄房1620間13.7萬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160處4800平方米;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38處229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1年,全鎮完成農村醫療保險39328人,有2283人給予賠付,合計543.97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共2011人,全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共11231人,其中60歲以上領取待遇的4260人,交費總額125.12萬元。
2011年,全鎮累計落實幫扶資金共666.27萬元,落實幫扶項目19個,轉移勞動力820人次,完成危房改造111間,全鎮幫扶戶年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的有272戶。
2011年,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共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98宗,成功調處94宗,調處成功率95.9%,其中立案登記受理52宗,已結案48宗。各村(居)工作站受理解決的糾紛案件166宗。六都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覆蓋到全鎮252條自然村,覆蓋率99%,涉及人口51130萬人。
2016年,該鎮進一步完善了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建設,繼續加強對14個村(居)工作站人員的業務培訓,有效將各類信訪矛盾化解在基層,繼續保持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良好局面。是年,鎮村兩級共受理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3宗,同比下降3.41%,成功調處112宗,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達到99.12%。 
2018年全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4479人,基本實現人人享有醫療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續保人數10405人,5711名60周歲以上的群眾領取養老待遇;發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014.27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支出140萬元。全鎮現有特困供養對象207戶207人,低保對象561戶共1082人,全年共發放臨時救助款42300元;共有369名殘疾人享受生活津貼,561名殘疾人享受重殘護理補貼;共為1680人次申報重大疾病救助資金約182.38萬元。
文化教育
六都鎮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六都鎮是廣東省教育強鎮,擁有1所省一級中學和3所市一級小學。文體廣場、文藝培訓中心、圖書館等文體設施齊全,先後承辦了中國企業籃球賽和環南中國海國際自行車賽等大型賽事,成立了戲曲協會、盆景協會等十幾個藝術團體,文化氛圍日漸濃厚。
六都鎮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六都鎮是廣東省教育強鎮,擁有1所省一級中學和3所市一級小學。全鎮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區前列。體育工作再創佳績,南鄉籍運動員曾思妮參加了2016年裡約殘奧會場地自行車決賽,並獲得第四名。
文化
2013年,六都鎮建有一個鎮綜合文化站,站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建有佔地面積80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和2000多平方米的興賢小區文體廣場。該鎮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設施,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科技、科普、法制、農技等宣傳培訓和各類文化活動,並組建了六都春風曲藝社、六都獅石醒獅隊、六都鎮書畫文化交流中心和鎮廣場舞隊。
2016年,六都鎮先後抓好下四村委、富強村委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完善好村的文化室、文體廣場建設。積極配合市、區文化宣傳部門送戲下鄉活動,全年共放映電影156場,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2018年,全鎮建設或升級籃球場5個,新建及修繕文化室6間。

旅遊


風景名勝
六都鎮旅遊景點建有富山湖度假村,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岩洞、高吊水瀑布和勒頭沙沙灘等。
雲安區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座落在雲安區六都鎮南面的石山群中。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3公里。園內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共有大小石山42座,石山群內有數不勝數的大小溶洞,洞內有琳琅滿目的鐘乳石筍,觀賞園裡有石山42座,各種獨特造型的石洞、石筍等點綴其中,素有“小桂林”之稱。
該園已種植杜鵑花2500畝,美化石山22座,並廣集各地杜鵑花名稀品種,建有泳池、釣蝦池、燒烤場、涼亭、花壇等一批場所,開放鵲橋會、瑤池會和仙人會三大景區供遊客觀賞。
六都鎮
六都鎮
杜鵑花生態園
高吊水瀑布風景區位於廣東省雲安區六都鎮慶豐村。該瀑布發源於海拔1039米的玉龍峰和海拔980米的玉佛峰之間。瀑布區集雨面積達5平方公里,徑流量大,可滿足裝機容量125千瓦的發電用水。整個瀑布群分四級垂直而下,落差達200多米,第一級垂直落左100多米。瀑布沖積而成的水潭清澈透底。瀑布群落四周群山環繞,連綿起伏的大小山峰有13座。1800多畝的山體長滿了鬱鬱蔥蔥的青松、綠草、翠竹、攀藤、山花及野果等奇花異草。
六都鎮
六都鎮
高吊水瀑布
魁岩摩崖石刻位於六都鎮大慶村,聳立著一座孤峰石岩,名曰魁岩,這座石岩因歷朝文人士在岩壁上留下的摩崖石刻。據民國《東安縣誌》記載:“魁岩,在縣東北三十里,岩甚峻峭,中有雲窩,前有疏林曲沼。開縣時,孝廉馮執中讀書於此,石刻馮詩及都督陳璘詩猶存。”按照該記載,魁岩是明朝萬曆初年邑孝廉馮執中少年讀書之地,後來馮執中高中舉人,官任山東利津知縣,魁岩亦因而得名。馮執中是明朝左都督、太子太保陳璘的女婿,翁婿二人都曾經游跡魁岩,並留下寶貴題刻。陳璘題詩云:“魁星岩面蓬萊境,宰相人間好讀書。二十年前戎馬地,今看高步玉堂居。”馮執中題詩云:“高莫高於魁岩巔,萃皇茂樹青草連。書台土龍四從起,嶙峋石乳雪高懸。探奇客去吾叔來,飛觴共對岩花妍。披襟淌卻人間暑,捫蘿赤腳踏台煙。我今看花游上林,長安早春先著鞭。丈夫一行幾萬里,共醉岩石又何年。”除此二方題刻之外,還有馮執中命名刻以及龍溪馮氏詩刻,四方題刻均屬明代,極其珍貴。

代表人物


陳璘(1532年1月27日~1607年),字朝爵,號龍崖,韶州翁源縣(今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明朝將領、抗倭英雄。萬曆五年落戶六都鎮南鄉,陳璘先於嘉靖末年屢平廣東賊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出征朝鮮,於露梁海戰中痛擊日軍,大敗石曼子(島田義弘),立下援朝第一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參與播州之役,先擊破楊棟樑軍,后殲滅四牌、七牌賊軍,攻破青龍囤,致使楊應龍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為邊境治安立下功勛。死後被朝廷封為太子太保,南鄉有陳太保祠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