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

拉脫維亞首都

里加(Riga),拉脫維亞首都,經濟、文化中心,波羅的海里加灣的大海港,漁港。里加位於道加瓦河注入里加灣的交匯處,距海約15千米,面積302.8平方千米。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2020年6月,里加入選2020中外避暑名城榜。

歷史沿革


里加在古時是利弗人的居民點,1201年建為要塞城市。1282年參加漢
里加
里加
薩同盟 ,成為波羅的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1709-1710年被俄國人佔領。此後成為俄國西北部重要港口和貿易中心,至18十八世紀發展為海港。1918年拉脫維亞獨立,里加成為首都。1940年併入蘇聯,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后,里加又成為首都。
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在經歷了700多年的外國統治之後,宣布獨立,定都里加。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918年-1940年),拉脫維亞將注意力從俄國轉向西歐國家,建立了一個民主的議會制政府。拉脫維亞語成為拉脫維亞的官方語言。
1991年9月6日,俄羅斯承認拉脫維亞獨立。1991年9月17日,拉脫維亞作為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1992年到1994年,所有俄國軍隊撤離。2004年3月29日,拉脫維亞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拉脫維亞加入歐盟。

文化印象

里加是拉脫維亞首都,位於北緯56度58'、東經24度8',市區坐落在道加瓦河兩岸,北距波羅的海15公里。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於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臟”。
第一,重要的貿易港口。里加在古時是利弗人的居住地。1201年,來自德意志不萊梅的阿爾伯特大主教受羅馬教皇的委派到波羅的海一帶,一方面開拓殖民地,一方面傳播天主教。在阿爾伯特大主教之前,有兩位大主教到波羅的海沿岸選地建城,均不理想。阿爾伯特大主教選擇在道加瓦河畔建立城市。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通過道加瓦河可以直達伏爾加河流域,與絲綢之路相連接。波羅的海盛產琥珀,是世界上質量最好的琥珀產地。通過道加瓦河,波羅的海的琥珀被運到伏爾加河流域,然後,通過絲綢之路運往東方或中東,這就形成了傳統的“琥珀之路”。同時,東方的絲綢、茶葉、瓷器等,也通過這條河運到波羅的海沿岸。這樣,琥珀之路與絲綢之路通過道加瓦河串連起來。由於道加瓦河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作用,阿爾伯特大主教選擇在這裡建立城市。阿爾伯特大主教率騎士團、貿易團來到里加,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拿著寶劍,傳教士佈道,騎士團武力征服,商人做買賣,就這樣,佔領了今天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整個地區。
1282年,里加加入漢薩同盟,成為波羅的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漢薩同盟是德意志條頓騎士團佔領的諸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為主,覆蓋波羅的海沿岸。漢薩同盟12世紀中期逐漸形成,14世紀晚期至15世紀早期達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多個。15世紀中葉后,隨著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漢薩同盟逐漸衰落,1669年解體(有關漢薩同盟的詳細介紹,可參閱《中國文化報》2019年12月4日4版《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印象》——編者注)。里加在加入漢薩同盟之後,貿易量迅速增加,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一棟棟建築迅速建成,成了名聞遠近的商貿繁盛之地。
第二,兵家必爭之地。里加由於戰略地位重要,所以,也被波羅的海沿岸列強覬覦。包括里加在內的拉脫維亞,從1201年起,被德意志人佔領了350年。這個時期,里加作為漢薩同盟成員,起著東西方貿易中心的作用。之後,被波蘭人佔領40年。然後,被瑞典人佔領90年。繼瑞典人之後,被沙皇俄國佔領200多年。
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年)曾經到過里加城。彼得大帝於1682年繼位,1689年逼迫其作為攝政王的姐姐索菲婭退位,自己掌握了實權。掌權后,彼得大帝深感俄羅斯大大落後於當時的西歐,決心推動俄羅斯向西方學習,進行改革。1697年,他隱姓埋名,以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一個約250人的龐大官方使團,取道里加到西歐考察。在里加,當地的瑞典總督冷淡地對待彼得大帝的使團,提供給使團的是普通人家的房屋,總督本人借口有病沒有露面會見使團。但在里加,彼得大帝大開眼界,他看到了這裡貿易的繁盛、工業的繁榮、軍事的強盛,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科學技術。他和同伴們到處參觀,向瑞典軍官提出各種問題,繪製防禦工事和制高點的平面圖,跳下溝渠測量深度,記下各種數據。這種尋根究底的態度引起了當地的懷疑,以為他們不是外交官而是間諜,以致禁止他們進入軍事工事。彼得大帝對瑞典人大為惱火,在給國內的一封信中寫道:“在這裡,人們把我們當奴僕看待,他們只招待了我們的眼睛。”從里加出發,彼得大帝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段時間的船長,在英國造船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在普魯士學過射擊,在這些國家,他走訪了許多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的一次會議。1698年,保守的俄國近衛軍趁彼得大帝在國外之機,企圖發動政變,推翻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得知后,立即取道里加回國,鎮壓了這次政變。這次西歐考察回來后,彼得大帝迅速推動改革,系統引進西方新式武器,建立了強大海軍;取消雇傭兵和貴族軍隊制度,實行徵兵制,主要徵兵對象是農民;鼓勵工商業發展,允許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大量引進西方技術人員,大量派遣專業人員到西歐學習。為了西方化,彼得大帝頒布法令,要求宮廷人必須穿西裝,鼓勵喝咖啡,大量引進西方的文學藝術,這些措施迅速在俄羅斯上層形成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彼得大帝再次到里加,則是以勝利者的身份佔領里加。彼得大帝通過向西方學習使沙俄迅速發展壯大。1700年,圍繞爭奪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彼得大帝發動了對瑞典的戰爭。彼得大帝發動這場戰爭的理由就是:當年他率領使團出訪西歐經過里加時,里加的瑞典官員對他很不尊重,接待非常冷淡。1707年彼得大帝將瑞典軍隊打敗,吞併了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一部分的領土,奪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沙俄這次對里加的佔領,一占就是200多年。
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宣布獨立。1940年,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立陶宛一道併入蘇聯。1991年,拉脫維亞宣布獨立。這一百年間,波羅的海三國反覆上演“被佔領、鬧獨立”的歷史。
在里加,有座自由紀念碑,紀念1918年獨立戰爭中陣亡的士兵,它被認為是拉脫維亞自由、獨立的重要象徵。這座紀念碑建成於1935年,42米高,由花崗岩做成。紀念碑建成后,無論拉脫維亞處在獨立還是被佔領的狀態下,都沒有被拆遷。現在,紀念碑由拉脫維亞軍人守衛,成為里加公共集會和官方儀式的重要舉辦地。在里加老城,有一個戰爭博物館,這個建築是14世紀的軍火庫,現在全方位展現了拉脫維亞歷史上的歷次戰爭,重點是展現1918年的獨立戰爭。離里加老城不遠,有一棟建築,始建於1869年,這裡是1918年拉脫維亞獨立的主要策劃地,現在是國家歷史博物館,展示了拉脫維亞獨立的歷史過程。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大約100萬件從公元前9000年至現今有關拉脫維亞歷史的藏品。
第三,擁有“建築博物館”美名的城市。里加老城是一座有著800多年歷史的中世紀古城,濃縮了整個拉脫維亞的歷史和文化,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30年代,英國詩人格林曾寫過這樣的讚美詩句:“里加,北方的巴黎。”里加老城的建築,既有哥特式建築風格,也有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建築風格,還有古典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沿著鋪滿鵝卵石的街道漫步,每一幢樓房都似乎要向你傾訴各自古老的故事。整個裡加老城就是一座精美的建築博物館。
里加老城的路是石頭鋪就的路,鋪路的石頭來自四面八方,其中最多的是英國和瑞典。來自瑞典的都是打磨成長方形的條石,長有30厘米,豎著插入地里,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劃一,形成堅固的石板路;英國運來的石頭則是鵝卵石,這些石頭是未經加工的壓艙石,在里加碼頭被卸下替換成貨物運回英國,這些石頭就留下來鋪路。里加老城的石頭路經過多年磨礪,坑坑窪窪、高低不平,但韻味十足、堅固如初。
“里加”的意思是“彎彎曲曲的河流”。在城市建立之初,現在的老城有一條河流,但隨著城市人口增多,人們向河裡扔的垃圾越來越多,以致將河道填滿,於是人們就將城市建在河道上。直到現在,里加老城的建築的地下室還經常冒水,這是建在河道上的緣故。
里加老城必去的打卡地:
一是瑞典門。瑞典門是里加老城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建於1698年,是為了弘揚在與彼得大帝作戰中瑞典軍隊的戰鬥精神而建。整個城門都是由紅磚砌成,城門的對面依舊保留著當年瑞典軍隊駐紮的營房,現在這些營房被作為各式各樣的商鋪。城門附近是城牆,城牆上仍保留一座用紅磚砌成的軍火庫,外形如同一個炮樓,軍火庫的牆面上千瘡百孔,是戰爭時留下的彈孔。現在,軍火庫被作為戰爭博物館。
二是貓屋。幾乎所有的里加老城的尖頂建築上都佇立著一隻金光閃閃的風信雞,這是吉祥的象徵。唯獨一棟建築是例外,上面佇立著一隻黑貓。這座特別的建築就是著名的貓屋。在中世紀的歐洲,黑貓是魔鬼的象徵、厄運的兆頭。然而這隻黑貓卻堂而皇之地立在屋頂上,這背後的故事是:據傳,一位勤奮的里加人在外經商成功后,榮歸故里,想加入當地的商會,卻被拒之門外,於是他斥資在商會的對面蓋了一座樓,在樓頂上安裝了一隻屁股朝向商會建築的貓,表達憤慨之情。商會將其告上法庭,在法院的調解下,貓屋主人順利進入商會,貓的屁股的朝向也調了個頭。
三是托姆斯基大教堂。托姆斯基大教堂又稱聖母瑪利亞大教堂,是里加老城的標誌性建築。托姆斯基大教堂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幾次被重建,因此現在的建築包含了不同時代的風格。托姆斯基大教堂擁有世界著名的管風琴。這架管風琴於1882年開始建造,1884年1月31日對公眾首演。這架管風琴造型奇特,有26個風箱、6118根音管,最長的音管達10米、最短的僅有13毫米,這是歐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的管風琴,至今仍能演奏。托姆斯基大教堂坐落在托姆斯基廣場,托姆斯基廣場是老城的心臟。在廣場中央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里加老城世界文化遺產的銅牌。每年6月拉脫維亞歌舞節期間,來自各地的少男少女們頭戴花環,身著民族服裝,聚集在廣場上舉行盛大的歌舞演出。此時,托姆斯基廣場成了鮮花的世界、歌舞的海洋,這樣的盛況會持續一周的時間。到了入秋這一天,廣場上也會舉行盛大的秋天節,又稱為收穫節,這時,廣場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攤位,人們將自己手工編織的衣物、自己種的瓜果蔬菜、自製的點心和蜂蜜等都拿到廣場來賣。在廣場中央還有由各種瓜果蔬菜和麥穗搭成的檯子,人們在檯子四周跳著歡快的舞蹈,分享收穫的喜悅。
四是“三兄弟屋”。在里加大教堂不遠處有三棟中世紀的民宅,這三棟建築牆靠著牆,緊緊地貼在一起,像兄弟一樣,所以被稱為“三兄弟屋”。最早的一棟建於15世紀,是里加最古老的石結構建築民宅;緊挨著它的是建於17世紀的哥特式建築;第三棟是建於18世紀的民宅,這棟建築現被用作拉脫維亞建築博物館。
五是聖彼得教堂。聖彼得教堂建於1209年,是里加老城最著名的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有123米高,為里加最高的建築。乘坐電梯可達70米高的平台,這個平台是里加老城的最佳觀景台。整個教堂處處展示著向上的力度之美,越往上越精緻、裝飾越多、越華麗。在教堂尖頂的頂端有一隻生鐵鑄成的公雞,雞身一面為金色,一面為黑色。這隻公雞也叫信風雞,起著風向標的作用。當公雞金色的一面對著城市時表示順風,海上的船隻可以進港;當黑色一面對著城市時,表示逆風,船隻不能進港。在當地,人們認為公雞能驅鬼辟邪,雞叫三遍,天亮了,魔鬼就要返回地獄,所以公雞是當地的吉祥標誌。據記載,1721年這座教堂發生過大火,彼得大帝曾親自指揮救火。
六是格林童話雕塑。在聖彼得教堂後面,有一座和德國不萊梅市一樣的雕塑,這是不萊梅市送給里加城市的雕塑。這組雕塑源於格林童話《不萊梅的樂手》,講述的是四個動物的故事,它們是一隻雞、一隻貓、一條狗和一頭驢。因為它們的年紀太大,主人要將它們宰殺,它們成功地逃脫后意外地碰到了一起。根據驢子的提議,它們決定一起去不萊梅做城市樂手。在去不萊梅的路上,它們發現一間森林小屋,四個強盜正在分享他們的不義之財。這四個可愛的動物齊心協力打敗強盜。該童話故事的思想精髓就是弱者團結一心也能夠戰勝強者。
七是黑頭宮。坐落在里加老城的黑頭宮始建於14世紀早期,為黑頭兄弟會所建。黑頭兄弟會是一個在里加的德國未婚商人組建的行會。這個建築建成后,於1580年至1886年近300年間,不斷地對外牆面加以裝飾,可以說是里加地區最華麗的建築之一。黑頭宮在1941年遭到德國飛機轟炸,成為廢墟,其殘餘部分於1948年被蘇聯政府拆除,現在的黑頭宮重建於1995年至1999年。
八是里加中央市場。里加中央市場距老城很近,在道加瓦河邊,建於1924年至1930年,原來是5個德國齊柏林飛艇的飛機庫。1900年,德國齊柏林伯爵製造出第一艘飛艇,於是,成立了齊柏林飛艇公司。在1917年之前,德國一直用龐大的齊柏林飛艇對英國、法國等進行轟炸。一戰後,齊柏林飛艇主要用於民用航空。之後,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這裡的飛艇庫也失去作用。現在,這裡是歐洲最大的市場,有7萬多平方米、3000多個攤位,商品非常豐富,有專門的肉市、魚市、菜市,從蔬菜水果、雞鴨魚肉到乳酪、蜂蜜,從五金百貨到各種工藝品,應有盡有。1998年,中央市場和里加老城一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里加老城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宏偉的建築。比如普爾曼飯店,這個飯店是中世紀的一個馬廄,裡面仍保留著當時的牆體、馬房和物件。一進飯店,大廳中就有馬的塑像,告訴人們這個建築的過去。

地理環境


位置

里加
里加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位於波羅的海國家的中心地帶,(北緯56度58分0秒,東經24度8分0秒56.9666,瀕臨里加灣,市區跨道加瓦河兩岸,北距波羅的海15公里。
里加
里加
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於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的交叉點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臟”和“北方巴黎”。
由於里加瀕河臨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稱,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魯巴河、城市運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積307平方公里。

氣候

里加
里加
1月平均氣溫-4.9℃,7月平均氣溫16.9℃。人口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該港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最高約30℃,最低約-26℃。沿海冰凍期為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需破冰船協助開航。全年平均降雨量約700mm。河口水位平均高0.9~1.8m。

行政區劃


里加
里加
古都里加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在道加瓦河右岸,面積不大,有運河環繞。老城具有中古時代城市的特徵,房屋低矮,街道狹窄,屋頂多用紅瓦,每座屋頂上有一隻閃光的金屬制的公雞──風信雞。相傳13世紀末葉起風信雞就被當地居民認為是避邪之物,後來人們把雞身兩側分別塗上金色和黑色,以辨別風向,風信雞隻是作為城市的特有標誌。里加雖歷經戰爭破壞,但老城區的許多古老建築仍然保存下來,它們構造奇巧、外觀精美。一隻只閃閃發光的金屬公雞矗立在在幾座13世紀大教堂的尖頂上。在造型各異的教堂中,多姆教堂以其內部龐大的管風琴聞名於世,聖彼得大教堂是里加最高的教堂,其他有名的建築還包括騎士團城堡、大行會會所和小行會會所等。市內還保留著中世紀的商人住宅和倉庫。新城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城市運河河灣處,全市綠蔭覆蓋,花叢處處,素有“歐洲美人”之稱,里加人喜歡稱其為“花城”。新城區具有濃厚的現代氣息,街道寬敞整齊,建築壯觀,噴泉、紀念像和雕刻隨處可見。吉士湖畔有著名的梅沙公園,其中的歌詠場可容納3萬名觀眾,並可供1萬人演唱。尤格湖畔的露天民俗博物館是拉脫維亞民族的縮影,這裡有蔥鬱的樹木、柔軟的草坪、矮小的農舍、古老的風力磨坊。里加的公園多而美。面積最大的是文化休息公園,米耶斯都拉公園以歷史悠久著稱。離市區25公里是濱海療養區,綿延20英里細沙的海濱非常值得一去,那裡遍布著各式各樣的大小別墅,還有幾家豪華賓館,如里加灣賓館和里加海濱賓館。在這些賓館里,遊客可以進行礦泉水按摩和泥浴。

人口民族


里加
里加
根據2003年人口統計,里加市人口為739,357人,其中拉脫維亞人佔95%,俄羅斯人佔5%。(拉脫維亞全國居民中,拉脫維亞人佔90%一點,2%是俄羅斯人,0.9%是白俄羅斯人,0.6%是烏克蘭人,)大部分是東正教路德會信徒,而大部分俄羅斯人屬於東正教。
1767年 19,500
1800年 29,500
1840年 60,000
1867年 102,600
1881年 169,300
1897年 282,200
1913年 517,500
1920年 ¹;185,100
1930年 377,900
1940年 353,800
1941年 335,200
1945年 228,200
1950年 482,300
1955年 566,900
1959年 580,400
1965年 665,200
1970年 731,800
1975年 795,600
1979年 835,500
1987年 900,300
1990年 909,135
1991年 900,455
1992年 889,741
1993年 863,657
1994年 843,552
1995年 824,988
1996年 810,172
1997年 797,947
1998年 786,612
1999年 776,008
2000年 764,329
2001年 756,627
2002年 747,157
2003年 739,232
2004年 735,241
2005年 731,762
2010年 70.6萬
『註釋』:
1.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口急劇減少。
2.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清洗以後人口減少。

經濟


里加
里加
里加是拉脫維亞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為機械製造業,生產電氣化鐵路車輛、電車、內燃機車、船舶和摩托車等,電器、儀錶、化工、紡織和食品工業亦較發達。重要商港和漁船隊的基地。鐵路通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塔林等地。航空線與全國各地相連。有拉脫維亞大學、拉脫維亞科學院等多所大學。多十三至十九世紀古迹。海濱為有名的療養地。
里加(拉脫維亞語: Rī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3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中最大的一個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 北緯56度58分,東經24度8分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里加又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

文化


歷史文化

里加歷史紀念區包括六個著名的遺址。遺址包括古老的里加、里加的中心地區、磚制圓頂屋、聖彼得教堂、聖雅可比教堂、聖約翰教堂、火藥塔、瑞典門、里加城堡、以及許多博物館和藝術畫廊。
拉脫維亞歷史博物館和外國藝術博物館。
聖彼得教堂,有72米高的塔樓.。
聖約翰教堂,一個13世紀小教堂,在聖彼得教堂的後面.
Powder 塔(Pulvertornis),城牆上惟一保留下來的塔樓,裡面是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
里加廣播電視塔,高達368.5米,為本國最高建築。全歐洲第三高建築及電視塔。
里加是漢薩同盟的一個主要中心,它同中歐和東歐的貿易在13-15世紀達到繁榮。儘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築受到火災
"祖國與自由"紀念碑
和戰爭的破壞,它中世紀中心的城市建築仍然反映了這種繁榮。19世紀里加成為了重要的經濟中心,中世紀城鎮的市郊已經建成,風格從開始的古典木製建築轉入“新藝術”風格。里加被看作是歐洲最精美的“新藝術”建築風格的中心。

地方特產

拉脫維亞飲食與北歐各國飲食相近,多以海味為主,如各種魚類、海鮮等,在北歐經常可以品嘗到豐盛異常的海鮮大餐,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們的油膩。拉脫維亞的美食也是如此,豐盛、美味卻油脂太多。
拉脫維亞的美食有奶油大麥湯、牛奶魚湯、臘肉洋蔥餡餅和黑麵包布丁。在品嘗這些稱得上拉脫維亞美食代表的食物時,應搭配著當地的啤酒才算夠味兒。和北歐其他國家一樣,拉脫維亞人好飲啤酒,並有著醇正的歐洲啤酒可以品嘗。

交通


港區主要有2個港池,共33個泊位,其中有散、雜貨專用碼頭,最大水深達10m。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浮吊卷揚機及拖船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能力為45噸,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100噸,還有倉庫及冷凍庫等設施。大船錨地水深達35m。主要進口貨物為機器、食品、紡織品、糖、金屬製品、魚及化工產品等,出口貨物主要有煤、焦炭、機械設備、鐵礦、水泥、生鐵、木材、棉花、羊毛、糧谷及亞麻等,在節假日中如果需要,可以安排作業,但應付加班費。拉脫維亞政府還打算將里加發展成為北歐的高科技中心。

社會


環境

里加
里加
曾在30年代遊覽里加的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寫下了“里加,北方巴黎”這句話。在人行道兩側,遍布著現代化的咖啡館和飯館,城市的商業娛樂活動及其繁榮。拉迪森-斯拉維揚斯卡館店坐落在道加瓦河上,擁有全國最完備的會議設施,從這裡可以俯瞰舊城區的美景。里加的食品與北歐其它國家類似,油膩而且豐盛,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奶油大麥湯和牛奶魚湯,夾著臘肉和洋蔥的餡餅以及黑麵包布丁。當地人喜歡喝啤酒。市內設有科學院、大學、工業學院、音樂學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建有人種學博物館和8所劇院。

體育

2017年5月19日,國際冰球聯合會當天以55票贊成,52票反對,通過了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和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共同主辦2021年世界冰球錦標賽的決定。兩城是在擊敗芬蘭坦佩雷和赫爾辛基后獲得這一賽事主辦權的。錦標賽預計在2021年5月7日至23日舉辦。

教育

里加
里加
里加擁有一大批學術機構,斯德哥爾摩經濟學校里加分校。有拉脫維亞大學和拉脫維亞科學院等多所大學、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城市沿西德維納河岸延伸30公里,共分6個區。舊城位於西德維納河與城市運河之間,街道狹窄,保存著羅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築物,並有騎士團城堡、教堂等古迹。東北部為重要工業區,有火電站和許多機器製造廠。東郊有化工、輕工業企業。介於里加灣和利耶盧佩河之間的濱海區,散布著不少海濱療養院。

友好城市

奧爾堡,丹麥佛羅倫薩, 義大利
阿拉木圖,哈薩克
加來,法國
阿姆斯特丹,荷蘭
凱恩斯(昆士蘭省),澳大利亞
阿斯塔納,哈薩克
基輔,烏克蘭
波爾多,法國
神戶,日本
不來梅,德國
莫斯科,俄羅斯
達拉斯,美國
明斯克,白俄羅斯
北雪平,瑞典
北京,中國
羅斯托克,德國
聖彼得堡,俄羅斯
聖地亞哥,智利
斯德哥爾摩,瑞典
蘇州,中國
台北,中國
塔林,愛沙尼亞
維爾紐斯,立陶宛
華沙,波蘭

代表人物


米凱亞·巴瑞辛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 - 著名芭蕾舞蹈家。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 著名俄羅斯電影導演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Wilhelm Ostwald) - 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瓦爾特·扎普(Valter Capp)密諾斯微型相機的發明人
馬里斯·楊松斯(Mariss Jansons)著名指揮大師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里加入選2020中外避暑名城榜。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在《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中,里加分別排名第353位和第45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