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醫學院

海南省唯一一所省屬公辦普通高等醫學院校

徠海南醫學院是海南省唯一一所省屬公辦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位於海南省會海口市,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地處自由貿易區內的醫學高等學府。

學院現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中醫學、生物學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護理、藥學、口腔醫學等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27個本科專業,覆蓋醫學、理學、管理學、工學四個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8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647人,本科生9660人,專科生2510人。

學院秉承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辦學指導思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現有專任教師1095人,其中具有碩博士學位924人,佔84.38%;博士學位403人,佔36.8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61人,其中教授140人。

學院擁有附屬海南醫院(海南省人民醫院)、第一、二附屬醫院以及附屬腫瘤醫院4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前3所為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總床位7800餘張,年門、急診總量436萬人次、年出院病人22.5萬人次。有非直屬附屬醫院4所。

學院佔地面積共計1492.76畝,其中城西校區、龍華校區佔地面積共計606.21畝,在建海南省藥物研究與開發科技園佔地50.08畝,新建桂林洋校區佔地面積836.47畝。圖書館館舍面積3.3萬平方米,擁有紙質圖書104萬餘冊,建有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

辦學歷史


1947年林筱海先生創建私立海強醫事技術學校。
1948年宋子文先生任第一任董事長的私立海南大學醫學院創建。
1951年3月,私立海強醫事技術學校和私立海南大學醫學院合併而成的海南醫學專門學校。
1952年改稱海南醫學專科學校。
辦學歷史
辦學歷史
1953年5月,海南醫學專科學校中級部和海南人民醫院附設護士學校合 並成立廣東省第八衛生學校,同年11月改稱廣東省海口衛生學校,醫專停辦。
1958年9月,在海口衛生專科學校的基礎上復辦海南醫學專科學校,設醫療專業,學制三年。
1962年,海南醫學專科學校暫停招收大專生,只招收專科生。
1965年,恢復招收醫療專業大專生。
文革時期,學校停止招生。
1970年6月改名為海南行政區衛生學校。
1972年10月復辦海南醫學專科學校,設醫療專業,同時招收中專檢驗班。
1973年創建附屬醫院。
粉碎四人幫以後,1977年全國高考恢復,1977年到1979年,學校招收了三屆五年制臨床醫療專業學生。
1980年起,不再招收中專生,暫停招生本科生,只招收專科學生。
1983年起,恢復五年制本科招生,8月,海南醫學專科學校併入海南大學,稱海南大學醫學部。
1989年1月,海南大學醫學部從海南大學分出,成立海南醫學院(籌),增設醫學檢驗、口腔學專業,學制三年。
1993年7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海南醫學院。
1994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
1995年4月16日,中共海南醫學院代表大會招生,會上選舉產生了第一界委員會和紀檢會。
1996年、1997年經海南省衛生廳批准,將海南省農墾總局醫院和海南省人民醫院分別設立為學校的附屬醫院,即附屬新華醫院和附屬人民醫院。
1997年5月,國家教委批準確認學校為本科教學工作合格院校,同年,增設護理學專業。
2000年7月19日,校本部搬遷至城西校區。
2003年,教育部確定學校為聯合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單位。
2004年起,學校相繼與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2006年,學校開辦留學生教育。
2007年,學校全面啟動申辦醫藥大學行動計劃。
2008年,學校舉辦60周年紀念活動。
2016年10月,海南省農墾總醫院作為學校直管附屬醫院成建制整體移交學校管理,更名為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原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為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2021年6月9日,海南醫學院全健康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二級學院開設專業
海南醫學院中醫學院
中醫學、中醫學(養生保健方向)、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
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方向)
海南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
海南醫學院管理學院
勞動與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方向)、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健康管理方向)、市場營銷(醫藥營銷方向)
海南醫學院藥學院藥學、中藥學
海南醫學院臨床學院
臨床醫學、臨床醫學(急診醫學方向)、醫學影像學、康復治療學
應用心理學(醫學心理方向)、臨床心理學
海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統計學(生物統計方向)
海南醫學院熱帶醫學與檢驗醫學院醫學檢驗、環境科學
海南醫學院國際護理學院護理學
海南醫學院理學院生物技術(醫藥方向)、生物科學(健康教育方向)
海南醫學院信息技術部(醫學信息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信息管理方向)
海南醫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高職高專、成人教育、技能培訓、繼續教育、自學考試
海南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醫學本科班、留學生漢語課程、留學生短期課程:針灸、推拿
人文社會科學部思想政治理論、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 

師資力量

據2014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員工(含直屬附院)2677人,其中專任教師1028人,高級職稱人員625人,教學外聘兼職教師共1115人。制定了《海南醫學院2004~2010年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先後啟動了旨在提高學歷結構的“碩博工程”和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的“青藍工程”。

學科建設

第二教學樓
第二教學樓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臨床醫學博士(“臨床醫學”是海南省高校首個擁有ESI前1%學科),有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型碩士點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教育系統省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2個,衛生系統省級重點專科4個。

教學建設

• 教學成果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建設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教育部與衛生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1個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0個省級特色專業,19個省級精品課程。
校園活動剪影(一)
校園活動剪影(一)
建有省級教學示範中心3個(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教學中心、教育技術 中心)、省級特色專業8個(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醫學檢驗、口腔醫學)、省級教學團隊4個(實驗生理科學、醫學影像學、藥學、病理學)、省級重點課程3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及17門省級精品課程(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診斷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臨床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檢驗、系統解剖學、流行病學、組織學與胚胎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生理學、人體寄生蟲學、普通心理學、天然藥物化學、醫學影像學、臨床血液學與檢驗等)。
從1996年開始,學校陸續出台了課程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據2014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開設了749門課程,其中,本科課程449門,專科及成人教育課程300門;各專業課程全部通過了合格課程評估;校級重點課程5門,校級精品課程10門,在建網路課程208門,優秀網路課程15門。獲得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09項,學校教育教學研究課題72項,學校CAI課件立項30項,省級教學成果6項,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4項,省級多媒體教材(軟體)獎18項。
此外,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海南省首家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與考官培訓基地、海南省唯一的國際旅行者醫療救助協會(IAMAT)成員單位、國家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技術准入機構、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的目前全省惟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醫療機構。
• 學生成績
運動場
運動場
學生榮獲第二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南賽區第一名、全國總決賽二等獎、“達醫中國SHOW”2012年類克®杯風濕疾病主題病例春季挑戰賽全國總冠軍、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普通組一等獎、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二等獎和最佳創新創意獎、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三等獎、第七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銅獎,並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第三屆全國公眾科學素質電視大賽三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獎項。
• 實習就業
海南醫學院
海南醫學院
據2014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學、實習醫院(基地)84家,直屬附屬醫院1家,非直屬附屬醫院3 家。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居省內前茅,學生就業單位涵蓋省內外多家知名醫藥衛生企事業單位和各地基層醫院。尤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近兩年就錄取學校畢業生135名。學校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海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師在研項目21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2項,省廳級111項,科研經費8619萬元;近三年來共獲省級科研成果獎12項,發表SCI論文228篇。

科研機構

海南醫學院
海南醫學院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海南省重點實驗室6個、市(廳)實驗室5個、研究所7個、科學實驗平台4個。

學術資源

• 學術刊物
學校主編出版中國惟一的一本全英文版熱帶醫藥國際性刊物《亞太熱帶醫藥雜誌》,已進入國際所有醫學檢索系統(包括SCI、Medline);《海南醫學院學報》入選2011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其影響因子在全國醫學院校230餘種期刊中排名第四,連續三年進入11個國際重要資料庫和12種國際檢索。
• 館藏資源
海南醫學院圖書館
海南醫學院圖書館
截至2017年10月31日,館藏紙質文獻791674冊,可供網上全文檢索閱讀的電子圖書240餘萬冊,數字資源量9470173冊;現報刊1118種(紙質),中外文電子期刊4864種,另有1500種外文電子期刊可通過共享方式全文檢索利用。中外文資料庫17個;合作建設有“海南醫學院機構知識庫”,收錄海南醫學院科研學術成果、海南南葯資源素材、海南黎葯資源素材等。

文化傳統


2008年是海南醫學院辦學六十周年紀念年,該校將於2008年12月6日舉行隆重的校慶慶典活動。為慶祝此次盛典,該校頒布了新標識。
• 校徽釋義
海南醫學院校徽由中英文名和學校標識醫學寶鼎構成。
校徽釋義
校徽釋義
“醫學寶鼎”主體圖案有葯碾子、碾滾子、碾軸、鼎、記載體甲骨文、書簡和數碼光碟組成,象徵著海南醫學院在教育學術和研發創新領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體現出海南醫學院遵循醫學誓言,崇尚“醫”言九鼎。
葯碾子”是最具中華傳統醫學特色的工具,以傳統醫學表現對文化的傳承,以不鏽鋼做的碾磙子,這一現代特性的材料演示對太陽、數碼光碟和細胞的釋義,碾軸演化為珍珠和細胞核,寓示海南醫學院是南海醫學明珠,象徵生命之光、醫學科技之光和人類文明之光。
“鼎”由書籍構成,鼎是記載人類文明的器物,是現代醫學文明的一種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更是醫學知識的聖殿。鼎上不舒展的線條和碾磙子共同構成的畫面,如南海醫學海洋上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寓示海南醫學院蓬勃發展和永遠向上的精神風貌。
• 醫學寶鼎
醫道千年,傳承華升。
醫學鼎
醫學鼎
碾研釜煉,細胞工程;
甲刻書載,數碼集成。
學為大醫,至善至精。
希氏誓約,恪守畢生;
學海泛舟,書山攀登。
寶島明珠,噴薄升騰。
萬泉滋養,五指銜拱,
暉徠報瓊崖,光耀蒼穹。
鼎本熔爐,鑄就精英。
知識奠基,踐行致用,
蠟炬春蠶,精神雋永。

現任領導


學校黨委書記 呂傳柱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楊俊
 學校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謝江波
學校黨委副書記、海南省人民醫院(附屬海南醫院)黨委書記 趙建農
學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省監委駐海南醫學院監察專員 羅傑
學校副校長 黃元華
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孫曉寧
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向偉
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張彩虹
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海南省人民醫院(附屬海南醫院)院長 姜鴻彥
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掛職) 呂志躍
學校黨委委員、海南省醫學科學院辦公室主任 牟忠林 
學校黨委委員、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李麗
學校黨委委員、研究生院院長(掛職) 王慷慨
資料來源:

學校榮譽


2020年6月,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公布了截至2019年底臨床醫學專業通過認證的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中包括海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