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大論戰及其經驗教訓研究
中蘇大論戰及其經驗教訓研究
目錄
中蘇論戰是指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因在意識形態和對內對外政策以及國家利益等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而引起的爭論。中蘇兩黨的這場爭論從1956年蘇共二十大關於斯大林的評價問題開始,至1966年3月中共拒絕出席蘇共二十三人,中蘇兩黨關係中斷,前後歷時十年之久,所以又稱“十年論戰”。作為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中蘇論戰的發生和演變情況複雜,內容豐富,問題敏感,現實性強。在蘇聯已不存在、中國也在糾正嚴重錯誤后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聯繫對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新認識及對某些傳統觀念的重新思考,以更加廣闊、長遠的眼光來審視中蘇論戰中蘇兩黨的這場爭論,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為此,作者站在新世紀的高度,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從國際共運和國際政治的角度對中蘇論戰這一重大事件進行總體上的綜合評述,在中蘇論戰的過程、原因、內容、實質、影響、教訓等幾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一部系統研究中蘇大論戰的理論著作。
編輯推薦
《中蘇大論戰及其經驗教訓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明斌,1966年生,河南桐柏縣人,先後就讀於信陽師範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信陽師範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兼政法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理事,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從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在《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1篇;出版專著4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規劃項目1項,省級項目3項,廳級項目5項,參與完成國家項目2項,省級項目2項;獲得河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廳級獎勵6項。
目錄
序
導論
第一章 中蘇論戰的由來和發展
一、分歧的產生和擴大(1956年2月至1960年4月
(一)蘇共二十大與斯大林問題——中蘇分歧的起點
(二)長波電台與聯合艦隊事件——中蘇裂痕的產生
(三)赫魯曉夫第三次訪華——中蘇爭吵的開始
(四)《列寧主義萬歲》的發表——中共對蘇共的“幫助”
二、矛盾激化(1960年6月至1963年3月)
(一)布加勒斯特陷阱與蘇聯撤走專家
(二)第二次莫斯科會議與中蘇妥協
(三)蘇共二十二大與蘇阿斷交
(四)新疆邊民外逃事件和加勒比海危機
(五)歐洲五國共產黨會議上的圍攻與反駁
三、公開大論戰(1963年3月至1964年10月)
(一)兩條根本對立的國際共運總路線
(二)蘇共中央發表公開信
(三)中共“九評”的發表與赫魯曉夫下台
四、兩黨關係中斷(1964年11月至1966年3月)
(一)周恩來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紀念活動
(二)19國共產黨、工人黨協商會晤
(三)中國拒絕出席蘇共二十三大
第二章 中蘇論戰的主要原因
一、意識形態分歧
(一)意識形態分歧產生的國際政治背景和社會歷史背景
(二)中蘇“蜜月時期”的意識形態分歧
(三)中蘇意識形態分歧的擴大
(四)中蘇兩黨把意識形態分歧上升到原則的高度
二、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
(一)赫魯曉夫企圖控制中國海岸
(二)赫魯曉夫企圖在核導彈問題上控制中國
三、對外戰略的分歧與衝突
(一)蘇聯對外戰略的調整
(二)中蘇在對外戰略上的分歧
第三章 中蘇論戰主要問題的是與非
一、關於斯大林的評價問題
(一)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原因及意義
(二)中蘇兩黨對斯大林問題的分歧
(三)中蘇兩黨認識斯大林問題的局限性
二、關於時代、戰爭與和平問題
(一)中蘇兩黨在時代、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分歧
(二)中蘇兩黨在時代、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得與失
(一)關於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問題
(二)關於和平過渡問題
四、關於“全民國家”、“全民黨”問題
(一)中共對“全民國家”、“全民黨”理論的批判
(二)“全民國家”、“全民黨”理論是根本錯誤的
五、關於修正主義問題
(一)中共對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批判
(二)赫魯曉夫路線不是修正主義路線
第四章 中蘇論戰的實質
一、國際共運傳統模式發生危機的一種反應
(一)關於“一個中心”
(二)關於“一個統一綱領”和“一條總路線”
二、中共反對蘇共大黨大國主義的一場鬥爭
(一)蘇共的大黨大國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由來已久
(二)中共對蘇共大黨大國主義的批評
(三)中共對蘇共大黨大國主義的抗爭
三、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爭論
(一)中蘇兩黨對馬克思主義“正統”的理解
(二)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爭論
(三)“左”與“左”的爭論
第五章 中蘇論戰的歷史影響
一、對中共和中國的影響
(一)對中共有關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產生消極影響
(二)加劇了中共的“左”傾錯誤和教條主義傾向
(三)是導致“文化大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
(四)惡化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環境
二、對蘇共和蘇聯的影響
(一)對蘇聯的改革起了一定的消極作用
(二)構築對中國的包圍圈消耗了蘇聯的國力
(三)中蘇對抗強化了蘇聯的經濟軍事化發展模式
三、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一
(一)造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嚴重分裂
(二)基本上維護了正常的黨際關係原則
(三)推動了各國黨獨立自主潮流的發展
四、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
(一)“一邊倒”的終結和“一條線”的形成
(二)中國開始成為國際舞台上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第六章 中蘇論戰的經驗教訓
一、必須根據實踐的變化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無產階級政黨之間必須堅持黨際關係四項原則
三、對意識形態分歧堅決不搞爭論
四、決不當頭,有所作為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中蘇兩黨大論戰,是一件涉及範圍廣泛、影響極其深遠的重大歷史事件。直接和間接參與這場大論戰的包括了當時世界五大洲的一百多個共產黨,論戰的時間長達10年之久(1956-1966),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對新的國際政治格局的形成,對當事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蘇大論戰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我們今天以中蘇大論戰為選題進行研究,其意義何在?
首先,中蘇大論戰至今仍然是一個沒有完全弄清楚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了中蘇大論戰?論戰的實質是什麼?論戰中的是非曲直如何評價?如何看待大論戰的後果?我們應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和教訓?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由於研究者指導思想和所處地位的不同,還由於有些論戰材料還沒有完全解密等多方面的原因,其結論也是不一樣的,甚至是完全相左的。時至今日,在有關中蘇論戰的不少問題上還存在著巨大的分歧,許多問題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繼續對其研究的空間還相當大。由此可見,對中蘇大論戰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