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匭

詞語

投匭,拼音tóu guǐ,亦作“投匱”。唐武則天時鑄制銅匭四個,列置於朝堂上,受納上書。見《新唐書·百官志二》。后以“投匭”謂臣民向皇帝上書。借指投票。

注音


ㄊㄡˊ ㄍㄨㄟˇ

出處


唐·陳子昂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千餘人復連表詣闕投匭,乞君以墨縗行事。”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二:“﹝徐璧﹞嘗作書萬言,欲投匭,極言時政,無所諱避。”
《宋史·瀛國公紀》:“命諸制司各舉才堪將帥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隸軍中者,許投匱自薦。”
清·錢謙益《獄中雜詩》之八:“書生何用憐文字,投匭於今厭草萊。”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本中國鄉舉里選之制,參泰西投匭公舉之法,以遴議員之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