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觀音菜的結果 展開

觀音菜

百合科蔥屬植物

觀音菜又名補血菜(The blood dishes),因其葉背紫紅,又稱紅背菜,是菊科三七草,屬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健壯,病蟲害少,栽培容易。適合在公路綠化帶、花壇或家庭的陽台和大棚種植。

物種簡介


觀音菜
觀音菜
補血菜又名觀音菜(The blood dishes)可盆栽作為觀葉植物觀賞,莖直立,分枝性強,葉互生,卵圓形,邊緣鋸齒,在莖上呈5片葉序排列,葉面綠紫色,葉背紫紅色,花橙色或黃色,頭狀花序,花
序梗明顯高出葉叢頂部,、紫背菜極耐貧瘠,耐旱,可全年栽培。
功效:具有補血、消炎、治療經痛、血氣虧等軾效,炒食拌腐乳做肉餡,沙茶醬等,做佐料更佳。

食療作用


觀音菜,別名兩色三七草、紅背茶、血皮菜、紫背菜等,菊科三七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在廣東、海南、福建、四川、台灣等地均有分佈。紫背菜營養豐富,鮮葉和嫩梢的維生素C含量較高,還含有黃酮苷,可以延長維生素C的作用時間,減少血管紫癜,有提高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能力,並對腫瘤有一定抗效。
觀音菜
觀音菜
現代醫學證明,觀音菜不僅含有豐富的具有造血功能的鐵素,而且富含維生素A原黃酮類化合物以及作為酶的活化劑錳元素等,長期食用此萊能起到補血、抑制惡性生長細胞、減少血管紫癜等作用,對於需要補血者,腫瘤患者,受盆腔炎、支氣管炎、動脈血管硬化困擾的人群等,可起到食療的輔助作用,同時它還具有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作用,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紅背菜的莖葉質地柔軟嫩滑,食用時具有特殊風味,也因其葉色特別而常作為景觀植物使用,並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經常食用觀音菜可均衡營養,且食用方法靈活多樣,他既可以涼拌、做湯,也可素炒、葷炒,柔嫩滑爽,風味別具一格。另外,還可以常將觀音菜泡酒、泡水做成藥酒或保健茶飲用等;用開水沖泡后的觀音菜茶,其色紫紅,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許白糖,其味更佳,能起到消暑除熱,又有助於消化、健胃、解酒之效。觀音菜全株肉質,在陽光充足下生長健壯,抗逆性強,病蟲害少,生產過程中可免受農藥污染,所以是一種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綠色有機保健蔬菜。
近年來,隨著觀音菜的保健功能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普遍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具營養保健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高檔蔬菜,而倍受青睞。

菜品做法


涼拌血皮菜
一、原料:
涼拌血皮菜
涼拌血皮菜
主料,血皮菜300 克。調料:精鹽、味精、麻油。
二、製法:
將血皮菜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洗凈,擠干水切段,放盤內,加入精鹽、味精、麻油,食時拌勻。
按:血皮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此菜適用於痛經、血崩、咳血、腫痛等病症。
血皮菜炒豆乾
一、原料:
主料:血皮菜250 克,豆腐乾150 克。
調料:精鹽、味精、蔥花、豬油。
二、製法:
將血皮菜去雜洗凈,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擠干水切段。豆腐於切長片。
觀音菜
觀音菜
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加入豆腐乾、精鹽炒入味,投入血皮菜繼續炒至入味,點入味精,出鍋即成。
按:此菜由血皮菜與滋陰潤燥、盆氣和胃、清熱解毒的豆腐乾相配而成,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養血、止血、潤肺和胃的功效。適用於痛經、血崩、咳血、消渴、煩熱、腹脹、胃逆、食欲不振等病症。
泡椒炒血皮菜
原料:
血皮菜嫩葉350克 泡紅椒節20克 薑片5克 蒜片10克 精鹽、味精各適量 色拉油50克製法:
.血皮菜嫩葉洗凈,瀝干水分。
.凈鍋上火,入色拉油燒熱,投入泡椒節、薑片、蒜片爆香,再下入血皮菜葉翻炒,炒至血皮菜斷生時,用精鹽、味精調好味,起鍋裝盤,即成。
血皮菜蛋花湯
原料:
血皮菜250克 雞蛋2個 蔥花、精鹽、胡椒粉、味精、水澱粉、鮮湯、香油、化豬油各適量製法:
.血皮菜擇洗乾淨,入沸水鍋中氽一水撈出,再放入涼開水中過涼,然後撈出擠干水分,切成細末;雞蛋磕入碗內,打散成蛋液。
觀音菜
觀音菜
.凈鍋上火,入化豬油燒熱,下入蔥花熗香后,摻入鮮湯,燒沸后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下入血皮菜末,接著用水澱粉勾芡,淋入雞蛋液,邊淋邊攪,燒沸后,起鍋裝入湯盆內,淋入香油,即成。
脆炸滷肉血皮菜原料:
血皮菜嫩葉200克 滷肉150克 脆漿糊150克 青紅椒粒、干海椒面、花椒面、精鹽、雞精、香油、熟芝麻各適量 色拉油1000克(約耗100克)製法:
.血皮菜嫩葉洗凈,切成段;滷肉切成小薄片。
.凈鍋上火,放入色拉油燒至三四成熱時,將血皮菜葉和滷肉片分別放入脆漿糊中拌勻,下入油鍋中炸至色呈金黃且酥脆時撈出。
.鍋留底油,投入青紅椒粒炒香,再下入炸好的滷肉片和血皮菜葉,接著撒入干海椒面、花椒面,調入精鹽、雞精、熟芝麻,淋入香油,炒勻起鍋,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