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黨的工作的屬概念
黨的建設是黨的工作的屬概念,又是黨務工作的種概念,它是指黨為保持自己的性質而從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動,不僅包括黨務工作,還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
徠黨的建設關係重大、牽動全局。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這是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握的基本規律。
黨的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都必須重視黨的建設,經常討論和檢查黨的宣傳工作、教育工作、組織工作、紀律檢查工作、群眾工作、統一戰線工作等,注意研究黨內外的思想政治狀況。
黨的建設簡稱黨建。黨的建設即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黨的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
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以下五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全面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組織上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貫徹落實。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繫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鬥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第五,堅持從嚴管黨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要把嚴的標準、嚴的措施貫穿於管黨治黨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依規治黨、標本兼治,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1989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按照鄧小平關於“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的政治交代,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途徑。
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把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明確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即:“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十五大闡述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意義,對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作了進一步的概括。
1995年11月8日,江澤民在北京視察工作時提出:根據當前幹部隊伍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對幹部進行教育當中,要強調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對開展“三講”教育作了全面部署。從1998 年到2000年底,全黨共有70萬名領導幹部參加了“三講”教育。廣大幹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經受了一次黨內民主生活的嚴格鍛煉,在堅持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得到明顯提高。“三講”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一次創造性探索和成功實踐,是延安整風精神和黨的“三大作風”在歷史新時期的繼承和發揚。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強調,必須毫不放鬆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掀起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方面,作出了新的部署。2004年11月,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見》。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全黨分三批展開。整個教育活動健康有序、工作紮實、進展順利,並在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一次成功實踐。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求實、清廉的要求,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根據黨的十七大的部署,2008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決定從2008年9月起,用一年半左右時間,在全黨分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進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過)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一個重大現實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我們黨對這個重大現實問題的明確回答。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內環境,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緊密聯繫治國理政的實踐,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進一步提高了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全黨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
第一,實現黨的十七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要求進一步從戰略上研究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的十七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就推進黨的十七大關於黨的建設總體部署的貫徹落實作出一系列決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同時我們認為,我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處在一個矛盾凸顯期,發展中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改革發展穩定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進一步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更好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第二,應對國際形勢的挑戰和風險,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仍佔優勢,綜合國力競爭和各種力量較量更趨激烈,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給我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給我國經濟發展也帶來較大困難。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要求進一步把黨建設好,更好地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第三,鞏固和擴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要求進一步採取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有效舉措。根據黨的十七大部署,我們黨從2008年9月開始分三批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批已經結束,第二批已經基本告一段落,第三批於2009年9月初啟動、到2010年2月基本結束。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幹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創造了許多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經驗新舉措。我們要鞏固和擴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更好地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在黨的建設之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推動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抓緊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進一步加大黨的建設的工作力度。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中成長進步,黨的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當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同時,黨的幹部隊伍構成發生很大變化,幹部隊伍思想、素質、能力出現許多新情況,不少年輕幹部缺少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和重大政治風浪考驗,幹部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更重要的是,目前黨內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6個方面作了歸納。這些問題雖然不是黨的隊伍的主流,但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我們黨是一個擁有370多萬個基層組織、75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建設好這樣一個大黨任務十分艱巨。黨內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客觀存在,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出現什麼問題就抓緊解決,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就難以貫徹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就難以順利實現。
總之,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們黨更好地負起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責任,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對黨的建設一些重大問題進行集中研究和再部署,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對60年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行系統總結,結合新的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對於提高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工作水平是很有必要、非常重要的。基於這樣的考慮,《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6個方面對我們黨執政以來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進行了總結。
(一)關於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這條經驗,反映了思想理論建設對於我們這個有75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所具有的重要性,揭示了我們黨注重從思想上建設黨,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立黨、興黨的政治優勢。回顧歷史,正是靠這一政治優勢,才能夠在舊中國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絕大多數、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社會裡,建設起一支團結統一、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在理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60年來,我們黨堅持把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黨員和幹部教育的中心內容,注重把對黨員的經常性教育和適時的集中教育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尤其在黨和國家處於歷史轉折時期、事業發展處於新的起點、前進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風波、國內外敵對勢力藉機製造思想混亂的時候,我們黨更加註重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員、教育幹部,起到了統一全黨思想、凝聚全黨力量的重要作用。60年的實踐證明,堅持以思想理論建設為根本建設,堅持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就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正確的前進方向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就能不斷開創新局面。
(二)關於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保證黨始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條經驗,反映了黨的建設必須服從服務於黨的歷史任務這一根本指導原則,揭示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之間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互動關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進革命、建設、改革最根本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黨的建設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60年來,我們黨堅持運用這個法寶,始終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對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既緊緊圍繞黨領導的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又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來推進偉大事業。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密切結合民主改革、恢復國民經濟等中心任務加強自身建設,使黨組織的戰鬥力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我們黨依靠黨的領導的堅強有力,依靠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和發展了經濟,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956年黨的八大以後,我們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其間成功與挫折交替,正確與失誤交織,從總體上說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既開創和不斷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開創和不斷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60年的實踐證明,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尤其是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著力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抓住了這一條,黨的建設就抓住了根本,黨就會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國家的發展就會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關於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條經驗,反映了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引領和主導作用,揭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關係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生死存亡這一歷史真理。最近20年世界上一些執政多年的大黨、老黨喪失執政地位特別是一些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人亡政息的慘痛教訓表明:一個政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一個政黨的先進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奮鬥目標和遠大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根本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是民主集中制,這些主要方面集中體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60年來,我們黨把這些根本要求貫穿於黨的全部執政活動中,體現在黨組織和黨員的行動上,代表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保持和發展了黨的先進性。這是我們黨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執政成就的根本原因。60年的實踐證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黨要經受住這些考驗,承擔起人民和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必須切實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堅持這樣做,我們黨就能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四)關於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條經驗,反映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必須始終踐行的根本政治要求,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執政之基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思想。我們黨在中國執政,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黨在全國執政60年來,儘管經歷過這樣那樣的曲折,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馬克思主義根本觀點,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全體人民滿腔熱情地投身到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這使我們黨既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贏得了為人民利益不懈奮鬥的強大動力,又使我們黨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奪取勝利的無窮智慧。60年的實踐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血脈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黨的成敗也在人民。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后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如果黨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群眾的支持,從根本上失去先進性,以致最終失去執政資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動員全黨同志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始終不渝地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這個根本政治立場,把這個政治立場一以貫之地落實和體現到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中去,我們黨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無往而不勝。
(五)關於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這條經驗,反映了我們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治黨治國之道,揭示了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永不脫離群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奧秘之所在。改革創新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必由之路。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歷史任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使黨的建設不斷適應黨的事業的發展要求。從開創和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到確立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五位一體”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從提出和不斷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到提出和不斷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從實行差額選舉、黨務公開等擴大黨內民主的舉措,到確立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從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到實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民主推薦和民主評議幹部等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黨的建設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60年的實踐證明,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沒有止境,黨的建設的改革創新也沒有止境。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就要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譜寫新的理論篇章,既發揚革命傳統、又創造新鮮經驗,既善於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黨的建設中的難題、又善於用創新的思路探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途徑,努力做到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特別要創新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製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做到以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切實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水平。
(六)關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高管黨治黨水平。這條經驗,反映了我們黨管黨治黨的根本方針,揭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唯有從嚴治黨才能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規律性認識。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由黨的性質、黨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地位、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的,因而是我們黨的一貫要求和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的需要,從1950年5月開始在全黨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整風,克服黨政機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居功自傲情緒和“革命到頭”思想。從1951年到1954年進行的整黨,對黨員開展了在執政情況下怎樣做合格共產黨員的教育,清理了黨員隊伍中的不純分子和消極落後分子。我們黨的八大從加強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加強監督等方面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黨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方針認真加以實施。從1983年開始,用三年半時間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整頓,此後還在全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中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全國農村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在全黨開展了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目前正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些從嚴管黨、從嚴治黨的舉措,對於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的實踐證明,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從嚴管黨、從嚴治黨,必須嚴格按照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辦事;必須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必須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弘揚正氣,反對歪風;必須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堅持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別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不懈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不斷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總起來說,《決定》總結的6條基本經驗,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全國執政后加強自身建設的豐富實踐,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體現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我們黨極為寶貴的財富,必須倍加重視、倍加珍惜,必須作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長期堅持。善於總結經驗,是我們黨發揚成績、糾正錯誤、提高自己的科學領導方法,也是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六大總結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個堅持”的基本經驗,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們黨50多年來執政的6條主要經驗,黨的十七大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對於我們黨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已經產生而且還將長期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相信,全面把握、充分運用《決定》總結的6條基本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建設就會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
(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特徵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首要任務。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增強理論說服力和感召力,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進一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培養造就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增強科學理論教育引導群眾作用。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系統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真總結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功經驗,形成有利於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策導向、輿論導向、用人導向和體制機制,不斷推動學習實踐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黨員領導幹部要作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著力提高理論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中央委員和省部級領導幹部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著作,切實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能力,帶頭探索回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引導黨員、幹部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三)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模範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任務。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全黨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導黨員著力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引導黨員、幹部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黨員、幹部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築牢思想防線,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影響,始終保持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帶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
(四)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在全黨營造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積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創新能力,使各級黨組織成為學習型黨組織、各級領導班子成為學習型領導班子。組織黨員、幹部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學習黨的歷史,同時廣泛學習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和國際等各方面知識。加強對全黨學習的指導和服務,加強理論宣講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把理論素養、學習能力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重要依據。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和國民教育體系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展黨內民主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保證。必須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根本,以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廣泛凝聚全黨意願和主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一)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科學的領導制度是黨有效治國理政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和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又要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善於通過國家政權組織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繫和服務群眾作用。以明確權責為重點,完善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部門黨組(黨委)工作機制,健全黨對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完善黨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機制,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和更好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真誠接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監督,鼓勵黨外人士做我們黨的摯友和諍友。加強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
(二)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以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的主體作用。推進黨務公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公布黨內信息,暢通黨內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辦好黨報黨刊和黨建網站。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建立健全黨內事務聽證諮詢、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等制度。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裡話,營造黨內民主討論、民主監督環境。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方面的作用。加強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黨員民主素質,引導黨員正確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
(三)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改善黨代表大會代表結構,提高基層一線代表比例,增強代表廣泛性。擴大黨代表大會代表對提名推薦候選人的參與,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級黨代表大會代表提案制度。落實和完善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代表參與重大決策、參加重要幹部推薦和民主評議、列席黨委有關會議、聯繫黨員群眾等制度和辦法,做好代表聯絡工作,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項權利,充分反映黨員意見和建議。繼續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完善黨內選舉辦法,改進和規範選舉程序和投票方式,改進候選人介紹辦法。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範圍。黨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礙選舉人依照規定自主行使選舉權。嚴格控制選任制領導幹部任期內職務變動,維護選舉結果嚴肅性。
(四)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黨的各級委員會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決定重大事項。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完善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行和完善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制,健全和規範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制度。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加強黨委決策諮詢工作,做好重大問題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廣泛聽取黨員、群眾、基層幹部意見和建議,發揮諮詢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社會聽證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落實重大決策報告制度,健全決策失誤糾錯改正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提高運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識、開展工作本領,注意聽取不同意見,防止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五)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全黨同志必須時刻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全黨服從中央。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發揮地方積極性同維護中央權威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統一起來,嚴守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健全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紀律保障機制,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現象。黨員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開發表和散布同中央決定相反的意見。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善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關鍵。必須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全面貫徹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堅持五湖四海,拓寬視野選拔幹部,廣辟途徑培養幹部,滿腔熱情愛護幹部,嚴格要求管理幹部,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一)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幹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證。選拔任用幹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幹部選拔上來。從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幹部德的評價標準,重點看是否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是否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是否真抓實幹、敢於負責、銳意進取,是否作風正派、清正廉潔、情趣健康。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幹部的德。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使選拔出來的幹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讓能幹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
(二)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擴大選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體清晰、程序科學、責任明確的幹部選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確分析和運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結果,增強科學性和真實性。鼓勵多種渠道推薦幹部,廣開舉賢薦能之路,拓寬黨政幹部選拔來源。健全乾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標準,落實領導幹部任用延伸考察辦法,增強考察準確性。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競爭性選拔幹部方式,突出崗位特點,注重能力實績。完善差額選拔幹部辦法,推行差額推薦、考察、醞釀。擴大幹部工作信息公開,健全乾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和幹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制度。堅持黨管人才,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增強人才資源配置機制活力,完善人才培養、吸引、使用、評價、激勵辦法,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抓好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堅決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問題。
(三)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以高舉旗幟、堅定信念、踐行宗旨為根本,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增強班子成員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自覺性,提高運用科學發展觀幹事創業水平。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領導能力培養,貫徹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的戰略思想,重點提高謀划發展、統籌發展、優化發展、推動發展的本領和群眾工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維護穩定的本領,注重增強新形勢下依法辦事能力和應急管理、輿論引導、新興媒體運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履行好維護穩定這個第一責任。優化領導班子配備,形成班子成員年齡、經歷、專長、性格互補的合理結構,增強班子整體功能和合力。按照政治上強、具有領導科學發展能力、能夠駕馭全局、善於抓班子帶隊伍、民主作風好、清正廉潔的要求,選好配強黨政正職領導幹部,著力抓好縣委書記隊伍建設。建立領導班子定期務虛制度,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重大問題研究。注重多崗位鍛煉幹部,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增強培訓實效,更好完成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任務。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引導各級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著力擴大覆蓋面、增強生機活力,使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使廣大黨員牢記宗旨、心繫群眾。
徠(一)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全面推進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社會覆蓋,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黨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以地域、單位為主設置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按照便於黨員參加活動、黨組織發揮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推廣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建立黨組織的做法,抓緊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加大在中介機構、協會、學會以及各類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力度。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活躍基層,打牢基礎。
(二)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黨的基層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活動內容方式,找准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擴大黨員參與面、提高實效性上下功夫,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把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群眾致富、維護農村穩定貫穿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建設高素質經營管理者隊伍、人才隊伍、黨員隊伍、職工隊伍和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貫穿國有企業黨組織活動始終,保證黨組織參與決策、帶頭執行、有效監督,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把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貫穿街道社區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建設文明和諧社區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服務中心、建設隊伍貫穿機關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完成本部門各項任務中的協助和監督作用。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貫穿高等學校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推進教育改革、搞好教書育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事業發展貫穿科研、文化、衛生、體育和中小學等事業單位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本單位履行職責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要圍繞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健康發展等職能探索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要在團結各族群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普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深化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創活動,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制度,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信息化。
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執政黨的黨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必須在全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鬥,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頓、嚴肅紀律為抓手,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
(一)大興密切聯繫群眾之風。全黨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不移依靠群眾,適應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受群眾監督。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作決策、定政策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和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健全服務群眾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推動、督促、保證作用。健全聯繫群眾制度,創新聯繫群眾方式,機關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層幹部要堅守一線,領導幹部要定期深入基層特別是經濟落後、問題較多的地方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領導幹部下基層要輕車簡從,不擾民,不搞層層陪同,不組織群眾迎送。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堅持領導幹部定期下訪、定期接訪、及時閱處群眾來信,注重分析網路輿情。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涉法涉訴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切實維護群眾權益。
(二)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求真務實貫徹到治黨治國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真正做到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營造求真務實良好氛圍,使黨員、幹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不斷取得實效。從領導機關做起,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嚴格控制發文數量和範圍,嚴格控制會議數量、經費、規模。大力清理檢查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切實解決節慶剪綵過多過濫問題,改進各級領導幹部活動報道。堅決制止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釣譽的“政績工程”。對作風飄浮、敷衍塞責引發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損失的,對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的,必須嚴肅追究責任。
(三)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全黨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為人民利益不懈奮鬥,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黨政機關帶頭厲行節約,進一步控制辦公經費,把有限資金和資源更多用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嚴格執行財經制度和經濟工作紀律,從嚴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預算超標準裝修辦公用房,嚴禁為領導幹部違反規定購買、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車,嚴格控制出國(境)團組數量和規模。對鋪張浪費、奢靡享樂、揮霍公款的,必須嚴肅處理。對黨員幹部社會交往、休閑娛樂、生活作風方面的不良現象,要及時提醒、批評、制止。
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
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鬥爭新成效。
黨的建設
黨的建設
(三)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以加強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監督為重點,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嚴格執行和不斷完善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質詢、罷免或撤換等制度,地方黨委常委會要把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為向全委會報告的重要內容。推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制、廉政承諾制、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健全巡視工作領導機制,選好配強巡視幹部,完善巡視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視成效。完善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健全對駐在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監督的制度。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財政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專門機關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