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宗譜

記載范仲淹後代繁衍狀況的宗譜

范氏宗譜共十五卷,1925年續修。此宗譜記載了范仲淹後代在廣德繁衍的情況。

簡介


范氏宗譜共十五卷,1925年續修。
此宗譜記載了范仲淹後代在安徽省廣德縣繁衍的情況:北宋末年,其孫范宏來因眷戀安徽廣德縣秀麗山水,攜家遷至廣德石鼓溪北村(今安徽省廣德縣風橋范村),以後又有支脈遷來,繁衍至今。
譜中推范仲淹為始祖,至續修時已傳三十世。該宗譜對於研究史志譜牒等具有重要價值。

淹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蘇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後人在廣德


范宏首次來廣德是他父親純禮帶來的。這次他們父子前來廣德,是尋訪先人任職過的地方,有緬懷先祖尋故祭奠之意。他們雖初來廣德,見廣德山川秀麗,產生了好感。之後“時事日非”,“雙親謝世”,於是范宏就攜家隱居到了廣德石鼓村。
范簋這一支遷居廣德是為了避難,他生於南宋紹興五年(1136年),正是宋金對峙戰亂年代。簋是范仲淹次子純仁第六代孫,即宋代文學家文穆公范成大之嫡孫。對他的遷廣,譜中這樣記載的:“宋熙寧五年(1178年)祖父穆公罷參知政事,退老秣陵(南京)時金人南侵,公因胞叔高高祖,宏公一支早遷廣德,甚昌,亦攜眷避難於此,見桐南月塘山川秀麗,風土美沃,逐家焉”。
范簋遷至廣德后,為紀念祖上功德,在月塘村建造了“壽櫟堂”,“石湖堂”,紹熙五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宋光宗賜“重光”二字於旗上,並“命郡候賚旗樹立鄉邑榮之”,這就是月塘村改為旗杆村的由來,至今旗杆石仍在。明代和清初范姓人丁興旺,該村多是范姓人家,還建造了范氏宗祠,併購有兩百多畝宗祠祭田,每年清明冬至闔族還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又將旗杆村改名為范村,以至延續至今。
范宏、范簋兩支到廣德后,耕讀傳家,躋身士林食俸受祿者達八十二人之多,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旺族,但兩支修譜時卻各立門戶,旗杆一支尊范簋為一世祖,石鼓一支尊范宏為一世祖。兩處修譜達八次之多,每次修譜多請官宦名人作序,如萬曆丁亥年,旗杆譜是請邢部主事夏良心作的序,萬曆十五年石鼓譜是請兵部尚書端肅作的序。到了光緒十九年(1893年)才將石鼓、旗杆兩譜合併重修,這次修譜,追本溯源,共尊范仲淹為一世祖,堂名為“文正堂”。民國十五年仲冬,由范永豐、范紹榮、范紹先、范紹成領首又進行了一次纂修(手抄本),同時還制定了新的范氏字派:
傳家忠孝祖澤孔長聿修厥德必有餘慶
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與太平軍在廣德境內進行拉鋸式的戰爭長達五年之久,伴隨著戰亂和瘟疫,造成廣德人口聚減,咸豐九年(1859年)廣德人口312614人,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只剩下5078人,范姓和其他諸姓一樣,同遭其難。據范氏《石鼓譜》載:“僅逃肇一丁,流離遠避,幸未遭劫。”如今范姓現有子孫約300餘人,分佈於廣德南、西、北鄉一帶,傳字派為范仲淹第30世孫,仍是廣德一宗大姓。

范仲淹與廣德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范仲淹考中進士,出任廣德軍司理參軍,入仕后的范仲淹便立即將母親接來廣德奉養敬孝。,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自廣德調毫州任集慶軍節度推官。在廣德為官三年,在視察民情時,范仲淹發現廣德人不重視讀書學習,他便親自聘請三位名士為師,教授廣德子弟學習,倡導興教重學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