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衚衕

口袋衚衕

在1953年出版的北京街巷地圖上,有10條完全同名的口袋衚衕。

概述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北京曾有很多條以“口袋”命名的衚衕,在1953年出版的北京街巷地圖上,就標有10條完全同名的口袋衚衕。此外,還有位於李廣橋的東口袋衚衕、西口袋衚衕,位於南河沿西面的南口袋衚衕,位於大草場衚衕北面的北口袋衚衕,西起太平橋大街、東接二龍路的小口袋衚衕……當年在弓弦衚衕路南,除了本版今天刊發的大口袋衚衕,緊鄰其西側並與其平行的還有一條叫小口袋的衚衕,也是1956年建中國美術館時與大口袋衚衕一同拆遷的。

詳解


口袋衚衕大多因其形狀酷似口袋而得名,因而大多為不能穿行的死胡同。在北京的衚衕街巷中,以地形“長相”命名的數不勝數:拐棒衚衕扁擔衚衕、月芽衚衕、抽屜衚衕、筆桿衚衕、八道灣衚衕兵部窪衚衕、下崗衚衕、北半截衚衕南半截衚衕……與口袋衚衕一樣,都是聞其名便能知其形,這些衚衕名稱不僅呈現出其特徵,更傳承著其歷史。地處西城的太平橋大街曾是元代金水河的故道,現在的前泥窪衚衕、后泥窪衚衕,即是其歷史見證;位於東城北河沿西面的沙灘,最早確曾是流經北河沿玉河之水在那裡衝出過一片沙灘。當年,著名的五四運動就是從位於沙灘的“北大紅樓”開始的,因此,沙灘後來被改成了五四大街,現在仍有沙灘後街、沙灘南巷這兩條留有“沙灘”痕迹的衚衕。
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有不少“口袋”衚衕已經成為消逝的衚衕,但其厚重的歷史、如煙的往事,將永遠珍藏在一個個“口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