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徠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所見的日暮秋景,表現了詩人的恬淡心境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眷戀。此詩比喻貼切,意境幽寂。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后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
1.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時詩人隱居在此。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用作和尚的尊稱。寫望:寫望見之景。
2.底處:何處。闌:同“欄”,欄桿。眇(miǎo):通“渺”,遠貌。此處指思緒悠長。
3.偏:側。
4.“陰沉”句:意謂色澤黯淡的林間寺廟像一幅畫。陰沉:色澤黯淡。
5.“零落”句:意謂零星飄在水面上的一塊塊架田就像棋盤上的方格子。枰(píng):棋盤。此處以棋盤方格喻架田。葑(fèng)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葑上田,又稱架田,在沼澤中以木作架,鋪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於水上的農田。
6.廬:房舍。
黃昏時分,憑欄何處,思緒才如此飄渺無際?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閣西邊幽僻的僧房。
縱目遠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樹林,陰陰寺院,暗淡得像一幀退了色的古畫;而葑田塊塊,在水面上零星飄蕩,又彷彿是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
秋色蒼然,萬物蕭索,惟有歸鳥偶爾掠過;夕陽西沉,安謐、朦朧,但見寒煙縷縷升起。
更愛它與我的廬舍鄰近。等那雪花紛飛之時,我要重來,觀賞那銀裝素裹的景緻。
詩人林逋隱居杭州時,結廬西湖之孤山。孤山之上有孤山寺,這是他常常喜歡登覽的勝地。此詩是詩人在一個秋日的傍晚,在孤山寺端上人房飽覽風景時有感而作。
這首詩以素淡的筆觸,描繪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種幽寂的意境。而這種境界,正是詩人林逋所眷戀的。
首聯破題領起:詩人憑欄遠望的地點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於房的方位,孤山塔後有一座閣,房間就在此座寺閣的西邊。詩人憑闌縱目時,思緒飛得很遠、很遠。他並沒有明說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將筆盪開,於頷、頸二聯畫了四幅風景畫。
畫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開。先是一幅“方外寺”:陰森森的樹林里,隱隱約約地閃現出幾所寺院。詩人身處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蒼茫,遠遠望去,這個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幀退了顏色的畫。寺在“畫軸”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畫,詩筆下也是畫。畫境寂靜幽深,正見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詩人轉移了一下視角,但見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飄蕩著一塊塊的架田,猶如那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以棋盤方格譬架田,比喻貼切。其時夕陽西下,夜幕將臨,農夫們都已荷鋤歸家了,因此畫面上空無一人,分外寧靜。接下是一幅“空中鳥”:詩人舉頭瞻望天宇,只見寥廓秋空之中,偶爾飛過一隻伶仃的小鳥。詩人將這“獨鳥”捕捉進畫中,又塗上幾抹秋雲作為背景。最後展開的是一幅“墟里煙”:夕照之中,什麼都沒有,唯有裊裊寒煙(秋已深,炊煙在秋空之中,也帶有深秋的寒色)縈繞半空,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點火做晚飯了。這幅詩人略略低首繪下的畫,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鳥、煙四軸風景圖,展現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間的那個幽深清寂的環境。此種環境,與這位幽人斷絕塵想、瀟灑物外的恬靜心境、閉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詩人從中領略到了莫大的興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連,遲遲不願歸去。末聯便直抒詩人的傾慕心情。
這首詩向以工於寫景馳名,不僅“詩中有畫”,而且手法高妙。頸聯在詞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調動,畫面就在寧謐中浮動著一股生動的靈氣。而頷聯,則因其奇妙的想像與貼切的比喻,更受後世詩人們的仿效。如滕岑“何人為展古畫幅,塵暗縑綃濃淡間”(《游西湖》),程孟陽“古寺正如昏壁畫”(《聞等慈師在拂水有寄》),黃庭堅“田似圍棋據一枰”(《題安福李令朝華亭》)、“稻田棋局方”(《次韻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秋田溝壠如棋局”(《閑居院上方晚景》),楊萬里“天置楸枰作稻畦”(《晚望》)等。
宋徠·蔡啟《蔡寬夫詩話》:“吳中陂湖間茭蒲所積,歲久根為水所沖盪,不復與土相著,遂浮水面,動輒數十丈,厚亦數尺,遂可施種耕鑿,人據其上,如木筏然,可撐以往來,所謂葑田是也。林和靖詩云:‘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正得其實。”
清·王士禎《寒廳詩話》:“'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湖上田'寫景最工。”